徐美玲
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书,都配有鲜活、直观、趣味性的插图。这些插图与文字相匹配,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具体,也便于小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读懂文本内容。英语作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门学科,现行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几乎每一课、每一个板块都辅以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明、生动形象,是对文字的有效补充,并蕴含大量的教育价值。研究发现,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插图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相契合,符合其语言学习规律,能够激活其英语背景知识,强化其语言学习兴趣,并在插图的辅助下促进其思维、能力、价值观的发展。但在教学实践中,插图的价值功能被弱化,部分教师仅仅将其视为课堂教学的导入工具,致使插图的教育价值大打折扣(张秋娜 2023)。立足这一现象,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插图为研究对象,挖掘插图的教育价值,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插图作为一种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实践证明,插图在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促进英语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学生一直存在理解困难、记忆困难,致使学习效果不佳。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科学利用插图,可将原本抽象的英语知识点直观化、形象化,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简单,从而降低英语学习难度。另外,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插图作为一种辅助资源,可以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真实感,使其进入积极主动学习英语的状态。
第二,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插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促使其在应用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学以致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训练,使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围绕插图内容进行表达。如此一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在插图的辅助下,学生不仅能促进对重难点知识的深化,而且能强化语言运用能力(葛朝琴 2022)。
第三,全面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
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视域下,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科学利用插图资源引导学生联想、思考,能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另外,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插图可以深化英语知识的维度,使学生在深度分析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拓展语言思维(张秋娜 2023)。
鉴于插图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科学使用插图已经成为教师研究的重点。为了提升插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现行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插图和语言知识点之间存在极强的内在联系,旨在将抽象的英语知识可视化、形象化。因此,在利用插图开展教学时,教师应坚持一致性原则,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研究插图,并构建起插图和语言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使他们在插图的辅助下加深理解。
在应用插图进行教学时,教师还应关注教学手段的应用,基于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故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英语短剧教学法、场景重现教学法,将插图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融合到一起,促使学生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发挥到最大化(戚梦瑶 2022)。
鉴于插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将插图融入英语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插图的辅助下高效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另外,在渗透性原则下,教师在应用插图时,还应结合整个教学过程及学生的课堂反应,随时随地进行调整。
鉴于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插图的特点,教师在利用插图时,应坚持开放性原则,不禁锢学生的思维,而是以插图作为引领,发挥其联想和想象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即便是学生的回答有误,教师也不能直接否定,而是要充分运用提示、引导等,引领学生认识到回答中的不足之处,并由此进行调整(葛朝琴 2022)。
学习动机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可促使学生产生正向学习的动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好奇心强,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只会导致其滋生出诸多不良情绪,甚至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有鉴于此,在组织和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领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自主表达(葛朝琴 2022)。如此一来,真正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其学习动机。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 的教学中,为了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三幅插图,先引领他们观察,再基于插图内容向他们提问:“Look at Figure 1,this is a forest. Who lives in the forest?”学生经过观察并根据插图中的信息回答:“There are many animals in the forest,and the lion is the king of the forest.The animals are very afraid of it.”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领他们观察图2,并提出问题:“Please see Figure 2,but there is a little mouse standing on the lion’s head.”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认为:“Because they are friends.”之后,教师引领学生继续观察图3,并提出问题:“Please see Figure 3.Are they friends from the beginning?So what happened between them?”针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带领他们进入新语篇内容的学习。如此一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插图的应用使学生在观察、联想中好奇心逐渐被打开,并在学习动机的驱动下更好地参与学习。
《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发展语言能力”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逐步形成语言意识,积累语言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沟通和交流”(教育部 2022)。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有鉴于此,在组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领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和猜测等学习活动,最终在插图的辅助下,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戚梦瑶 2022)。
图1三种光暗条件下的行为变化及平均活动量比较。(A)持续弱光(30lux,DD)条件下的行为节律。(B)持续光照(300lux,LL)条件下的行为节律。(C)正常光暗(LD)条件下的行为变化。(D)三种条件下的平均活动量比较。数据表示为均值±标准误。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Unit 8 At Christmas 中Cartoon 语篇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时,基于该语篇的插图,引领他们观察教材上的两幅插图,一幅插图是萨姆(Sam)和他的朋友正在欢天喜地地庆祝圣诞节;另一幅插图呈现了慌张逃离的火鸡先生(Mr.Turkey)。针对两幅插图中的强烈反差,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Christmas was originally a very happy holiday,but it made Mr. Turkey feel sad. How can we help him with this?”在插图的辅助下,学生围绕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此,有的学生认为“He can hide somewhere.”;有的学生认为“He can come to China,because we don’t eat turkey at Christmas.”。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插图的辅助下,不仅巩固了所学英语词汇和重点句型,而且在讨论与回答中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英语学习中,语篇阅读是重中之重,承担着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等重任。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采用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致使学生的阅读学习始终停留在浅层阶段,阻碍了其阅读素养的发展。有鉴于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语篇中的插图,引领学生分析并挖掘其中潜藏的信息,使他们在插图的辅助下完成语篇的深层次阅读(王亚清、王芸、赵莉 2023)。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的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领他们进行观察、想象与表达。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发挥插图的价值,教师围绕插图设计问题:“Now,the blonde is taking a walk in the forest.What does she see?”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观察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A blonde girl is impolite and casually takes someone else’s belongings and sleeps in their bed.”;有的学生认为“The blonde girl is both tired and hungry,and can be forgiven.”。之后,在引领学生阅读语篇时,教师根据插图的内容鼓励他们展开想象,针对语篇的结尾进行续写。在这一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插图的辅助下充分发挥想象,并在看图预测和观察的过程中,通过思考、表达等加深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真正落实了深度阅读的目标。
在《课程标准》视域下,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效果不甚理想,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得到提升与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在开展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现行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插图为切入点,指导学生结合插图内容进行联想,并由此结合所学词汇和句型,根据插图内容进行续写、仿写、创写等(李佩吉 2022)。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 的教学中,就Fun time 这一板块的内容,教师结合教材上的插图,引领学生仔细观察狮子和老鼠的表情,并预测故事的发展情节。同时,教师将每一幅插图中对应的目标词汇标注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行续写。在这一过程中,针对存在写作困难的学生,教师采用填空的形式进行写作训练。可以说,通过插图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在插图的辅助下逐渐完成了英语写作训练。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深挖小学英语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这一目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深挖插图中的德育元素,使学生在插图的引领下受到教育和启发(李佩吉 2022)。
例如,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Unit 8 At Christmas,五年级(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及六年级(上)Unit 8 Chinese New Year 这几个单元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佳切入点。有鉴于此,教师基于教材中的插图,带领学生对其进行分析,使他们在解读插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文化意识。
又如,在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 的教学中,为了强化德育,教师基于教材中的插图内容向学生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pictures?”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他们通过观察插图和思考形成一定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引领学生思考和讨论:“What can we do for our parents?”如此一来,学生在插图的辅助下,通过感受、讨论和思考等真正理解了父母的辛苦,并由此形成了关爱父母的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插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蕴含着极大的教育价值。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应用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可以丰富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英语教师应结合教学需求,将插图科学、合理地应用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促进其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及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实《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