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文
小学阶段学生对于知识学习、探索的动机,以及其内心所表现出的对某一知识强烈的学习欲望并非天生就存在的,而是需要教育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场景、搭建情境支架而产生(魏艳红2023)。情境教学是一种借助图片、动画、声音、视频、游戏、实物教具等创设具体情境,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其情感体验,从而自然地引发其学习、思考与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蒋月媛 2023)。情境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师指向高效课堂构建所尝试使用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手段,它完全符合小学生的学习与认知特点,对于学生“高质学”、教师“高效教”意义重大。
实施情境教学的最明显的价值在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的激发。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方式组织课堂,这种单纯靠语言实施教学的方法难以调动小学生的兴趣,也与其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年龄特点相违背。在引入情境教学后,教师不单单用语言教学,更多情况下是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图像、实物、音乐、影视片段、动画等因素向学生讲解英语知识。这种方式更直观、生动地呈现了知识,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教师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很容易使其在问题情境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从而将对情境中某一事物的兴趣迁移到知识的学习上。
情境教学实质上是通过一种搭建“脚手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英语知识。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其本身是较为枯燥和晦涩的。要想促进学生快速理解与吸收枯燥的英语知识,教师必须搭建平台,将知识以熟悉的、具象的形态展示出来,从而使其更易于接受和理解。例如,在学习flower、maths、art 等词汇时,如果教师单纯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整体效果也不佳。有鉴于此,教师可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借助图片或实物创设情境,即用PPT 分别为学生呈现课程表、数学课本及美术课相关图片或实物,让他们在丰富、有趣的情境中理解、内化单词。实践证明,实施情境教学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英语课堂因有了情境教学而多出几分活泼与生动,而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能得到自由释放与全面发展。问题情境以趣味、多样的问题启发学生质疑、探究、总结,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手段;合作情境能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强化思维能力培养;故事情境、声画情境及视频情境能拓展与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其想象力和联想力;表演情境能锻炼学生的表演创造能力,为其创新思维的发展找到突破口。可见,实施情境教学能助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声画情境指教师依靠多媒体设备及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一种英语学习情境。这种情境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元素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了妙趣横生的学习氛围。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根据所要教授的具体英语知识选择合适的声画情境创设元素,将趣味的声画元素贯穿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
例如,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 以“公园见闻”为主题内容展开,该单元旨在让学生观察公园内的生活场景,并运用所学单词、短语及句型简单描述公园里的一些事物。为了加深学生对park、river、boat 等单词及“I can see...”句型的理解,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公园、小船、河流、花朵等图片,鼓励他们根据图片说简单的句子,如“I can see a river in the park.”等。图片虽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很难使其长久保持兴趣。因此,教师播放与公园见闻相关的对话小视频,让学生在反复听、反复看中寻找“说英语”的灵感,从而促使其主动开口说。教师还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如歌曲 What I Can See,营造一种“I can see...”的说英语氛围。在欢快的音乐、趣味的视频中,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进入一种高昂的状态。
声画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与求知欲的唤醒确有效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地选择声画元素。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声音、图像还是动画、视频、影视等元素的融入都要基于实际教学需要,不能喧宾夺主。单纯为繁华课堂而刻意堆砌声画元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董安洋 2023)。
问题情境法是以一个单独问题或多个连续问题为媒介创设英语趣味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情境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所谓“思源于疑,疑引导思”,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难度不一、侧重点不同的问题,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使其英语学习绽放思维之光。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探索依赖问题的启发,不同的问题启发效果不同,教师应科学、妥善把握。
例如,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Unit 8 Happy New Year!讲述了“过新年,送祝福”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应掌握一些关于happy new year 的日常用语,并能够运用所学单词、短语进行关于“新年快乐”的对话活动。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先用PPT 展示一张橙色布娃娃的图片,使学生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然后依据图片创设以下三个问题:“What’s this in the picture?”“What colour is it?”“Do you like this toy?”教师所提出的三个问题难易度适中、层层递进,且涉及本单元所要求掌握的 colour、toy 等单词及句型“What’s this?”等,既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热情,又将零散的知识点糅合进问题,让其真正感知英语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还进行补充讲解——图中是新春佳节,妈妈送给孩子的礼物,请你仔细观察礼物,并回答问题,从而让问题有了背景,使学生学起来目标更明确。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为凸显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问题的难度应契合“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理念。此外,问题的设置还要有层次性,最好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仅要给予其充足的思考时间,而且要对其回答进行及时反馈评价。
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他们对有趣、生动的游戏情有独钟。将游戏引入英语课堂教学,构建趣味游戏情境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专注度,使其在寓教于乐的游戏情境中快乐、愉悦地学习英语,提升能力(许桂珍 2023)。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其英语学习的自驱力,教师应创设新奇有趣、生动活泼、活动性强的游戏情境。
例如,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5 Seasons 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为主题向学生介绍四季的不同景致。本单元需要学生掌握的单词、短语较多,并且大都与四季有关,如spring、summer、kite、winter、autumn、picnic、hot、go swimming 等。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能够愉悦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教师创设“我是会做早操的词汇”的游戏情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做到“玩中学”“做中学”。教师提前准备好写有以上单词和短语的卡片,在课堂上将卡片发给学生,让拿到卡片的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各种早操动作。例如,教师说“春天蹲一蹲”,拿着spring 卡片的学生便做出下蹲的动作;教师说“风筝转一转”,拿着kite 卡片的学生便在原地转一圈;教师说“冬天伸伸胳膊”,拿着winter 卡片的学生便做出伸胳膊的动作;教师说“野餐踢踢腿”,拿着picnic 图片的学生便做出踢腿的动作,以此类推。这一游戏对学生认读单词、短语的能力是一种锻炼,也能够让其真正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游戏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以上几种,教师还可以采用“词语接龙”的方式创设游戏情境。“词语接龙”游戏主要指学生以本单元词汇表中的词汇为游戏备选词汇,挨个凭着印象接龙。例如,A 学生说出spring,B 学生随即接上winter,紧接着C 学生接上autumn,以此类推。这个游戏对词汇的内容、类别不作要求,任何学生只要想到都可以说出来,因此适合全班学生一起玩。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更喜欢听有趣的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专注力也是最强的,思维的开放性与想象性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基于小学生的这种认知特点,教师可在英语课堂上适当地创设故事情境,以活跃其思维,调动其想象力,让其沉浸在故事所创设的趣味氛围中。
例如,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Unit 7 At weekends 的话题是“周末活动”,该单元涉及的关于周末的活动有看电影、野餐、上网、和家人聊天等。课堂伊始,教师先用PPT 呈现几幅图自己周末与朋友看电影的图片,其中一张是“教师坐在满是爆米花的地上一动不动,旁边的朋友在哈哈大笑,样子很滑稽”。看了这些图片,很多学生都想知道教师在周末看电影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在激起了学生的满腹疑问后,教师将自己在电影院发生的“买爆米花—爆米花洒落—匆忙买票—延迟进场”的故事娓娓道来。待讲完故事,教师便很自然地切入单元主题At weekends。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单元内容,教师请学生代表自告奋勇“讲自己的故事”,以继续活跃课堂氛围。
听故事、讲故事是小学生擅长且喜爱的。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开口讲故事”的多元化机会,让他们在听、讲故事的过程中增强对英语课堂的热爱之情。需要注意的是,讲故事必须服务于单元教学,如果所讲的故事及所营造的故事情境与单元内容无关,仅仅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而呈现,那么故事再精彩也是不建议加的。
英语课堂上所呈现的话题知识往往是学生实际生活的浓缩。在学习这些话题知识时,学生很自然地会回忆起自己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点滴(梅红2023)。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加强课堂情境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唤醒其已有认知,提高其课堂参与度。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英语学习元素,创设相关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英语。
例如,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围绕“中国传统节日”的话题展开,向学生介绍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重要的节日,以及节日的时间、习俗等内容。在课堂中,为了唤醒学生心中关于传统节日的已有认知,教师以短视频的形式对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进行介绍。短视频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将每个节日的来源、习俗等讲述得清清楚楚。这种连接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很容易让他们想起自己在某个节日与父母围坐在一起观看文艺晚会、吃美食、聊故事的情景。为进一步活跃氛围,教师用图片呈现月饼、粽子、龙舟、春联等相关图片,让学生判断是哪个节日,并鼓励他们说出该节日到来时人们的风俗习惯。
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引导学生用“When is ______?”“What do people do?”“What do people eat?”等常见句子描述某个节日。横线处可以填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不同的节日。在确定节日后,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训练,并在训练过程中进行适当点拨与指导。由于该对话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非但不排斥,反而更加有兴趣,促进了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并且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在任何时候,学生都想找到一个施展自己才华、彰显自己能力的舞台,一旦有这样的机会,他们就不会放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表演情境,为学生才华和能力的施展提供广阔的舞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表演中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Unit 8 At Christmas 围绕西方节日“圣诞节”展开。该单元课文部分介绍了萨姆(Sam)、博比(Bobby)和朋友开心地过圣诞节的故事,即他们一般会买一棵圣诞树、唱圣诞歌曲,最重要的是吃一顿晚餐,其中火鸡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完这一部分内容后,教师让学生围绕Christmas,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话剧创编。关于话剧创编,教师创编大部分内容,留下一小部分让学生合作完成,并要求加入Father Christmas、present、turkey、pudding 等单元的重要词汇。另外,由于该单元的语法内容包括宾格him、us的运用,话剧作品中也应涉及此内容。待整个话剧作品完成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演话剧。话剧作品可以命名为The Christmas Day,每个小组都要合理安排组内成员在话剧中的角色,保证全员参演。
在创编话剧作品时,教师还特别注意内容的难度与学生的水平一致,如话剧中的英语对话尽可能简单,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学生参加表演后,教师对每一组学生在舞台上表演的具体情况(包括肢体动作是否到位、表演情绪情感是否到位、台词是否流利、每个单词的发音是否准确等)作出中肯评价,以激励他们参与表演的信心。对于在表演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给予语言褒奖或物质奖励。
求知欲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有求知欲作为牵引和动力,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才能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实施情境教学,构建丰富的情境是撬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求知兴趣的重要手段。情境教学指教师利用外界的设备、工具,以及其他固有信息,创设能引发学生心境共鸣的情境,以促进其求知、探索。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时常见到情境教学的身影,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促进其知识理解与吸收,以及助力其思维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在英语课堂上实施情境教学“简约却不简单”,教师可结合教学实践,着重创设声画、问题、游戏、动画、生活、表演等情境以撬动学生的求知欲。当然,情境教学实施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几种,需要教师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自由安排,从而构建高效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