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双楼初级中学 韩加军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在1978年,由南通市一名中学教师李庚南提出。他在经过不断的实验探索后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并逐渐将其应用推广。“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可以被看作是三个环节的层层渐进:其一是独立学习,这一环节重点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二是群体议论,这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地互动讨论;其三则是教师借助启发式教育,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使其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核心在于要教导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以学生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需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导向下,坚持正确的教学观念,要改变以往教与学之间彼此独立,甚至彼此对立的不利局面,突出以学定教、以教为学服务。
在初中跨学科教育中融入“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能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僵化陈旧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的教学方法,“自学·议论·引导”的核心在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通过学生的自我发觉、自我突破,独立学习和讨论分析以及最终的教师引导,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虽然有一定的教学模块,但是并不是模式化的内容,而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能营造平等、互助、合作的课堂,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表达的交流机会。
伴随着现阶段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在初中教育领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已经得到普遍认可,这也为教师在落实“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时奠定了基础。但是,从现阶段跨学科教学实践来看,这一教学法在实际应用环节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的突出问题在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较为薄弱,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以初中数学为例,相较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初中数学内容更为复杂烦琐。如果单纯地依靠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由教师对学生引导和启发,在一定程度上难度较大,尤其是基础中等甚至不足的学生,很难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强化引导和教学讲解,否则也会制约学习效果。
在“自学·议论·引导”的教育思维影响下,教师需要科学分组,让学生在组内进行探索、讨论、交流,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充分融入数学活动中,以此提高学习效率。但从实践情况来看,一些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环节时,出于方便组织的考虑,并没有基于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设计,存在着分组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例如,只是按照学生的前后桌顺序进行小组划分,或者单纯依照考试成绩进行划分,这就使得学习小组难以达成学习思维的多样性;在讨论交流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要求下,教师的引导要能成为为学生指明发展方向、厘清学习思路的重要依据。但在实践中教师会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在教学引导中,只是基于知识点进行全面讲解,而未能有效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情况进行补充。这也会极大影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难以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阻碍以后的改进和优化。
在跨学科融合中采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需要教师结合所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进行必要的内容解读,为学生的自学提供基础。教师需要提前为学生设立自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状态,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在学生执行任务时,要基于个人的分析,找寻问题的突破口,保障学习任务的开放性,保障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例如,在数学与物理的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物理与数学学科的共鸣性,突出学科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跨界融合的活动实践中。例如,一个同时含有铁和铅两种元素的合金球,质量为10千克,其中铁与铅的体积比是1∶2,则该合金球中铁与铅的质量各是多少?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数学角度进一步思考,先结合密度质量体积的物理计算公式,再提取题目中两者的体积比,然后列出关键公式,再配合数学思维得出相应的结论,这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更清晰的同时,也能实现快速解答。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较为缺乏合作探究意识,甚至一些学生并不愿意参与到小组合作或群体讨论中。对此,采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环境,要让学生善于从生活情境中挖掘有用信息。例如,在讲解相似性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地理学科,结合升国旗时升旗人的影子和旗杆的影子这一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比例分析和相似性分析。这种结合生活案例和学科情境进行的内容设计,能将抽象的问题具象化,也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所要学习讨论的内容,能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应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时,教师需要善于把握教学时机,做好针对性的引导。通过前期的自学议论,学生能基本了解和掌握解答问题的思路和相关的学习技巧。这时教师要抓准时机,助力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要让学生在既有的知识水平下,快速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育引导时,要明确指出学生在前期自学和议论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本班学生的共性问题、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的进步找出突破口。在引导时,教师既要重知识引导,也要重情感激励,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分析能力。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时,可以与历史学科相融合,带领学生结合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展开学习讨论。这既能加深学生对数学定理的认识,也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人进步和总体发展。
小组合作教学法能广泛整合个人智慧共同解决集体问题,这需要教师在应用时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小组,要使组内成员彼此能互补。教师要尽可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对此,针对每个小组都可以将其看作完整的班级,在各个学习小组内,成员拥有不同的学习思路和学习见解,要让学生深入合作,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基于不同的学习小组,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层次。任务由易到难逐层递进,按照教学顺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让学生完成与其类似的题目,每组学生轮流讲解案例和例题,这既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保障小组内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其中。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观点的碰撞,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配合阐述观点的形式,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后以教师的规范引导来厘清学生的学习方向,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综合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