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愿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3-04-17 12:55:48刘洪斌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创业者意愿大学生

刘洪斌

(东北电力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吉林 132000)

随着我国以大数据、5G等为技术代表的新时代的到来以及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职业选择。按照历年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统计及趋势,2024年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有可能超过1200万人,再加之受疫情或考研失利等情况未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就业任务愈加艰巨。因此,探究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据此提出提高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可行性建议,提高其创业意愿进而缓解当前我国紧张激烈的就业现实;另一方面又可以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

一、创业意愿研究概述

“创业意愿”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Bird提出来的,他认为创业意愿是指个体内心对创业持有的一种态度,是个体对实现预期创业应投入相应时间、精力和专注力的一种心理意识[1]。从21世纪开始,国内很多学者开始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开展研究,相关研究成果逐渐丰富。郭磊[2]提出,创业态度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高于财富追求和社会支持。郝万林[3]在建立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模型时,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态度、学校经历、个人背景与前瞻性人格联系起来,这在以往的研究中是前所未有的。笔者通过对学者们研究成果的归纳整理,提出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此提出提高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对策和建议。

二、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特性

在这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新时代,对创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4]。大学生创业群体既与社会上的一般创业者有普遍共同点,也有他们的独特之处。

(一) 性格特点

创业大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8~28岁之间,他们年轻朝气蓬勃有活力,想法不易受传统思想束缚,敢于打破常规,这些特点非常有助于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

(二) 文化特点

与普通创业者相比,大学生理论知识储备较为丰富,部分管理类大学生还学习过有关市场营销、消费者心理行为学等知识,对市场具有较强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三) 社会经验不足

大学生与社会普通创业大众群体相比,社会经验相差甚远。而且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还没有完全适应脱离父母和学校庇护,社会经验以及交际能力可能会有所欠缺。

(四) 缺少人力及经济资源

大学生或者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般没有收入来源,而且大部分大学生初入社会也没有什么人脉资源,大多是要好的几个同学朋友共同创办企业或者组织,所以资金及人脉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障碍[5]。

(五) 创业失败率较高

大学生是我们当今社会上最具活力、创造力的一类群体,但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都极低。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仅0.3%。

三、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

(一) 创业环境

创业环境是指企业者在创业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环境,包括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国家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创业场所和资金支持,还包括家人和朋友给予的心理和经济上的支持以及他们自身的条件和背景。当创业环境对创业者有积极影响时,创业意愿就会增强,反之,创业意愿会减弱甚至消失。访谈调查发现,95%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其创业行为都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与帮助。大学生与社会普通创业大众相比具有很多天然优势,国家政府层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和扶持政策,这都使得大学生在高质量的创业环境中更易做出正确的选择,进一步增强创业意愿。

(二) 个人特质

个人特质具体来说也就是创业者特质,指创业者自身所具有的某种稳定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在基础储备知识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其个人特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创业特质较为突出的大学生,其创业意愿也会较为强烈,对于市场前景、优质市场资源的把控也会更有机会[6]。突出的个人特质会使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更易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进而增强创业成功率。一般情况下,具备创业者特质的创业者其风险承受能力也是比较高的,同时创业群体中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创业者其创业意愿也更强烈,其创业成功率也较高。

(三) 创业认知

创业认知是创业能力的一种体现,具体来说,创业认知是创业者发现和开创市场机会,以及对相关信息资源进行评价、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创业是一项高度复杂且极具挑战性的活动,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活动时,可以通过创业认知快速识别和判断市场机会。在访谈中发现,创业意愿较高的同学对创业的认知程度也较高。创业认知程度越高,越容易产生创业意愿进而触发创业行为。有良好的创业认知的大学生在开展创业活动时可以快速识别判断市场机会,准确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并提炼出创新点,加工与处理后进而为己所用,同时也能不断强化创业意愿以及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 创业态度

创业态度就是创业者对创业的认知、看法和喜好程度。创业者的创业态度来自很多因素的影响,积极的创业态度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创业选择,把握正确的创业方向。有研究表明,创业态度越积极,创业者对创业所需资源的把握就越全面,创业意愿和方向就越清晰[7]。对大学生来说亦是如此,积极的创业态度也会促使大学生更好地识别并抓住市场机会,随着优势资源的不断积累创业意愿也会愈加强烈,反过来也会提高他们创业态度的积极性。

(五) 风险感知

风险感知是指创业者在开展创业活动过程中面对各种高度不确定因素时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创业本身就是一个风险决策的过程。创业具有高风险的特点,但高风险也会带来高回报。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在产生创业意愿的同时,根据自己对自身资源和市场情况的综合衡量也会产生风险意识,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创业意愿不高的重要原因。但是大学生如果能够对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预测,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规避或减轻风险,就会使大学生重拾创业的信心。

四、对策及建议

(一) 相关部门完善政策扶植,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目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大学生创业的启动资金十分有限。首先,国家和政府应该督促并监督各地相关部门建立当地大学毕业生人才资源库,对创业人才信息全面掌握,有利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精准落实。另外,还应拓宽融资渠道,打造和建立专属于创业大学生的“信用账本”,简化创业大学生贷款手续,适当延长创业大学生贷款期限。最后,各地相关部门应该着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可以为创业大学生的项目提供免费评估服务,并进行相关指导[8-10]。

(二) 高校优化创业教育,提升创业认知与风险感知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而将其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为。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灵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和交流,不断提升其专业性和先进性。高校除了开设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外,还应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立创业论坛,并专门聘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或者优秀的校友为大学生讲授自己的成功案例或提供现场解答,并且高校应主动联系请求创业成功的校友担任学校创业顾问并指导创业工作,为有创业意愿的师弟师妹提供建议和帮助。高校还应该支持学生干部或者社团组织为学生举办创业沙龙,让成功创业的学生与想要创业的学生进行交流,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设立创业训练营,对想要进入社会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前培训。此外,学校还可以每学期或每年度组织相关创新创业类比赛,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创业活动,增长实践经验。

(三) 大学生提高自身创业能力,培养积极的创业态度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期间,除了固定的上课时间,其他时间相对自由,且国家和高校为大学生提供了十分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大学生应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积极提高各方面素质,增强创业行为意识,把握时代机遇,丰富创业实践,培养风险意识和市场意识。同时,大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向有创业经验的亲友或师兄师姐学习、借鉴,掌握更多的创业技能,为以后的创业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新时代为大学生创业带来了新的环境和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生创业的领域和方式趋于多样化,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也不断发生变化。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继续挖掘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其他因素,除了定量研究还可以通过采用数据跟踪的方式,以每个创业者为单位建立数据库,这样得到的结论更为精准,也更具说服力。

猜你喜欢
创业者意愿大学生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04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43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互联网创业者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创业家(2015年1期)2015-02-27 07:52:14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