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洞视角下乡村有效治理的张力与动力*
——以皖中A村为例

2023-04-16 07:23王增武汤夺先
新疆社会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协商村民结构

王增武 汤夺先

内容提要: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结构洞存缺视角可为审视乡村治理困境、探寻治理路径提供新思路。文章以皖中A村为分析单位发现,主体间协调难度大、组织结构单一、村民参与意识和方式有限等导致乡村治理结构洞显著,乡村规则固化和社会关系同质化,难以生成新结构洞作为缓冲。文章认为,一方面通过建构议事协商体系、培育乡村社会组织和完善村民参与机制来跨越结构洞,另一方面通过重塑规则体系和创新激励机制作为新结构洞嵌入乡村治理中,发挥其中介优势。因此,厘清乡村治理中结构洞的存缺,跨越和嵌入不同类型的结构洞,实现治理策略间的相互衔接和有机融合,是提升治理动力的有效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在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图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将治理有效作为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要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治理有效是其基础和保障,关乎国家治理的大局。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将推动治理能力和成效的展现,乡村振兴才会“有了效果”。

我国社会结构正处于变迁中,治理难度陡增,以社会关系网络为研究重点的结构洞理论可为社会治理提供一定的思路。本文尝试以结构洞“存-缺”为视角,以皖中A村治理路径的转向为例,探讨乡村有效治理的张力和类型,如何理顺整合现有乡村治理路径,以及如何提升乡村治理动力。

A村从无效到有效治理的转向较为典型。该村位于皖中农业大县C县中部,长江和淮河分水岭北侧,2002年由相邻两村合并而来,19个村民组共2820人,全村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978亩,以水稻、小麦等传统种植业为主。2014年之前,A村因发展动力不足,各方工作进展不顺,被认定为“软弱涣散村”(1)YQ(为保护隐私,访谈人姓名均以英文字母代替,以下同),女,访谈地点:A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经过数年探索和努力,该村在治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获民政部“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称号”。2021年8月以来,笔者经过长期观察,并与村两委工作人员和村民等就村庄历史、相关重大事件、规划设计和活动开展等开展访谈,获取大量资料,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文献回顾和分析框架

(一)乡村有效治理研究述评

近年来,乡村有效治理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历史脉络、内涵解读、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等领域。基于乡村社会关系和结构提出有效治理策略,主要包括:其一,加强党的领导,扩大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对接,(2)魏晨、李华胤:《基层党建引领民主与治理有效互联的创新机制研究》,《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0第6期。在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之间形成联动互嵌的结构体制;(3)章荣君:《新时代基层党建带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研究》,《湖湘论坛》2021年第4期。其二,提出具体的优化治理思路,认为重塑乡村社会资本、(4)梁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创新乡村治理体系的路径探析——以山西省Y市PH社区为例》,《新疆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小单元治理、(5)李华胤:《乡村振兴视野下的单元有效与自治有效:历史变迁与当代选择》,《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共生治理(6)罗敏:《新时代乡村共生治理:有效实现的五个维度》,《求实》2019第5期。等是治理的关键所在;其三,突出智治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如技术治理嵌入和融合到乡村治理中,(7)沈费伟:《乡村技术赋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策略选择》,《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数字乡村治理(8)丁波:《数字治理:数字乡村下村庄治理新模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其四,乡村治理部分主体赋能是治理动力的根本,如培育现代乡贤(9)张春华:《缺位与补位:乡村治理中的现代乡贤》,《重庆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和中坚农民(10)李华胤:《治理型中坚农民:乡村治理有效的内生性主体及作用机制——基于赣南A社区的调查》,《理论与改革》2021年第4期。等对提升村民参与热情和治理能力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乡村治理策略正不断丰富和拓展,但也存在理论创新不足,研究范畴和思路的瓶颈明显等问题,尤其只关注部分治理,难以从整体上把握和协调乡村治理各种策略。系统全面的有效治理需要理顺纷繁复杂的内部关系并整合各类治理策略,以减少内部消耗发挥整体优势。有学者提出协同治理,(11)张学昌:《乡村文化振兴的社会参与机制——基于协同治理的视角》,《新疆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笔者认为这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趋势,但目前协同治理路径和实践支撑研究不足,其成效也有待检验。结构洞理论已在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领域获得广泛关注,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多维视角可以为乡村治理提供有效分析框架,协调整合各类治理策略从共生到共融,多样和复杂的乡村也能拓展为结构洞理论的研究场域。

(二)分析框架的阐释

“结构洞”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罗纳德·S.伯特提出,认为结构洞是竞争场中玩家(参与者)之间无联结或者非等位的情形。(12)〔美〕罗纳德·S.伯特:《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任敏、李璐、林虹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7年,导言第1页。换言之,结构洞是专门探析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网络的理论,冗余和欠缺是考察的关键。非重复关系是结构洞形成和存在的基础,高凝聚力带来冗余关系,“非冗余关系”形成结构洞。结构洞具有比较优势,接近和占据越多的结构洞,在社会网络中地位越重要和资源越多,越容易及时获取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13)白小瑜:《从社会网络的“洞”中获利——伯特的“结构洞”理论评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社会结构必须通过第三者作为中介,将无直接关系或者关系间断的行动者联结起来传递信息、资源和机会等,则第三者在关系网络中占据了一个结构洞成为受益者,在谈判中甚至能定义成功。换言之,当社会关系网中存在结构洞时须采取措施予以跨越提升效力,当关系紧密缺乏活力时须嵌入作为第三方增加活力。结构洞开启了网络分析社会结构研究的全新视角,在合理配置资源,获取信息和拓展竞争优势,以及提升科学决策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视角广阔让其兼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微观分析和层面分析的优势。

目前以结构洞为视角或分析框架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围绕结构洞的价值来探讨,如拓展收益、(14)姜忠辉、罗均梅、孟朝月:《动态能力、结构洞位势与持续竞争优势——青岛红领1995—2018年纵向案例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2020年第3期。规避风险(15)李萌、周立:《结构洞、强弱关系与民间借贷组织——基于D村M小组的案例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18第1期。和提升节点功能(16)武柏宇、彭本红、谷晓芬:《基于结构洞理论的服务型制造网络动态演化分析》,《财贸研究》2020第1期。等。虽有学者从结构洞视角来研究乡村精英、(17)刘伟、彭琪:《结构洞理论视角下的乡村精英与乡村振兴》,《江汉论坛》2020第11期。新乡贤(18)张兴宇、季中扬:《新乡贤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和实践方式——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视角》,《南京社会科学》2020第8期。等,但多从单一方面入手,且以结构洞的客观存在和搭桥跨越作为考察重点,第三方的欠缺和嵌入研究很容易被忽略。结构洞存缺不能简单地以好坏、优劣来区分,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具体分析,社会结构的复杂多样性和不平衡性让其共存和重叠成为可能。乡村呈现出明显的封闭、静止、同质的传统社会特质,又受开放、流动和异质的现代社会潮流的冲击,结构洞的存缺犬牙交错,又相互影响,如何发挥整体优势才是治理重点。基于此,本文尝试利用结构洞存缺二元分析框架,系统阐述结构洞存在和欠缺中的乡村治理张力,结合案例探寻消解的突破口,利用跨越和嵌入结构洞的路径来融合各类治理策略,提升乡村治理的活力,弥补和拓展现有研究。

三、结构洞“存-缺”与乡村有效治理的张力

乡村有效治理张力类型多元,从结构洞视角来看,其困境既有结构洞客观存在的张力,也有其难以生成的张力,二者差异明显,故分别论述。

(一)结构洞的存在张力

“洞”意味着某种东西的缺失,由此形成社会关系网络和结构的张力。乡村治理不仅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还受到国家、社会和乡村内部等多重力量相互交错影响,导致结构洞张力的类型多样。

其一,主体协调张力。近年来乡村社会变迁加速,传统宗族、道德力量等乡村规范影响力下降,人口大量外流导致治理主体缺失,社会主体受冲击显著,整体协调发展难度较大,村庄撤并即是典型。国家有序推进撤村并村对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强化生态保护等大有裨益,不过也会带来治理主体模糊、关系断裂和利益冲突等张力。

我们村由两个相邻村庄合并而来,很多矛盾就是从这开始的,比如取名就争论不断,都想在新村名保留自己的特色,多方争论后采取折衷方式,取原两村的一个字抓阄排序组成新村名。我们这家族观念深厚,都害怕被合并过来的村民欺负,部分村组抱团。遇到纷争时,经常找原村社的人打抱不平,冲突没少发生。村委工作人员易受原村社影响,在矛盾中有所偏向在所难免。(19)根据笔者访谈记录整理。GQZ,男,访谈地点:A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

村规民约是得到全体村民认可的“公约”,是调整乡村主体间关系的重要准则。2015年,A村按要求制订了《村规民约》,但内容多借鉴其他地区,对自身实际和特点考虑较少,也没有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缺乏经验和监督,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作为大型重组村庄,深层次的村庄间利益分配和文化传承张力显著,村委组成人员间的磨合、资源分配、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等的协调难度大并长期存在,如A村处于江淮分水岭,水资源的存储和使用历来是当地发生争执的重心,并村后与此相关的纠纷不减反增。乡村变迁增加了主体协调难度,是主体协调张力的主要来源。

其二,组织结构张力。传统乡村以血缘和地缘为组织基础构筑的“礼治秩序”、“无讼”等内生秩序(20)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8页。保证社会结构相对持久稳定,但传统组织的式微已无法支撑起现代乡村。乡村治理需要更多新型有效的社会组织提供产业、技术、信息和服务等多元动力。村两委通常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动力,但也存在工作领域广、任务重、压力大等问题。

我们村两委老一代集中退休后,现在就5人,以30岁左右的年轻人为主,工作经验、能力和权威等发生断层。乡村振兴之下,要处理的事比原来多得多,群众的需求多样,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很多老办法不管用了。近几年我们村有个增减挂项目,部分村民被集中安置到集镇上,大大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增减挂后多出300余亩宅基地和荒地,因肥度不足没法流转出去,村干部还要卷起裤腿来种粮和销售。(21)根据笔者访谈记录整理。WY,女,访谈地点:A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

A村没有形成有效的多元自治组织,村两委能力较弱,偏僻的位置和欠发达的经济很难吸引外来投资,无法凝聚力量并发挥集体优势,治理组织上的结构洞如何弥补成为难题。

其三,参与方式张力。作为乡村治理最重要的主体,村民不仅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践行者和推动者。参与式理念已深入人心,村民和相关组织主动参与到乡村规划、村容村貌整治、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等事务中,可为治理提供不竭动力。(22)王增武:《参与式发展理论与我国农村社区发展——基于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反思》,《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5第1期。不过随着乡村人口大量外流,出现空心化愈发严重、乡村振兴主体缺失、参与能力弱等现象。A村多数年轻劳动力就近到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务工经商,平时在村仅700余人,且以老弱病残为主。部分村民因增减挂项目搬离村社,参与动力和积极性下降。收益是村民考虑的重点,没有明确且实质性的收益是其参与意愿低的重要原因。该村部分退休干部、教师等有能力也有意愿致力于乡村发展,但参与渠道、组织与激励等环节缺少系统保障。整体而言,村民参与机制不完善、意愿和动力不足是参与治理结构洞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结构洞的空缺张力

格兰诺维特指出强关系下行动者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人与人关系紧密,信息和资源趋同。以血缘、地缘等为基础的强关系在乡村呈现出稳定性、亲密性、互惠性和不均衡性,除信息传递外,还有人情交换。(23)Hwang,Kwang-kuo,Face and Favor:The Chinese Power Game,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7(4),pp.944-974.在乡村,这种基于传统力量形成的强关系不易形成结构洞,不仅排斥外力,也难以生成新力量并打破不利发展的传统力量,自我封闭的关系是治理张力的重点。

规则意识张力。习近平指出,组织建设要破除潜规则,根本之策是强化明规则,(24)开可:《习近平从严治党:明规则替换潜规则,青年党员有干劲》,《中国青年网》2016年5月22日。乡村治理中明、潜规则张力之争亦是如此。村民间长期共同生活,共享文化,拥有较高的接触频率和情感归属,是乡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降低治理成本,提升影响力等不无裨益,但高凝聚力也让践行明规则空间变小、潜规则意识横行。A村村民之间虽有竞争且关系有时紧张,不过超稳定的强关系和熟人社会使规则意识淡薄,如一名村干部介绍:

村民之间因为太熟经常抹不开面子,办事时不是看实际情况,是看人办事,不愿意台面上给人过不去。尤其有些男的,死要面子。比如大家对每户的情况基本清楚,但很多人在低保评议投票时,不是看具体情况,主要看和自己的关系,即使有不符合条件的,都不反对,不愿得罪人,拿投票做人情比较常见。(25)根据笔者访谈记录整理。WY,女,访谈地点:A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

惠农政策评定方面也存在以上问题,为维持平衡减少纷争,村民往往轮流坐庄,不仅让政策难以发挥成效,也不利于乡村社会的公平公正。重视家族、人情、面子是强关系在传统乡村关系中的具体写照,私下交易、利益和人情交换破坏了规则制度,与现代社会治理要求相悖。杜绝熟人社会带来的弊端、强化乡村社会的公共属性建设不仅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更需要有新的力量和规则介入,打破原有的固化态势。

关系同质化张力。同质性的差异是当前我国社会的基本状况,是社会善治规范体系建构的基础。(26)任平:《论差异性社会的正义逻辑》,《江海学刊》2011年第2期。差异的社会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和机会,也有可能形成结构洞。拥有重复关系、结构上处于同等位置的群体则信息高度共享,接受和传递信息渠道少、速度慢、效率低,排斥外来思想和力量,(27)〔美〕罗纳德·S.伯特:《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任敏、李璐、林虹译,第19页。关系同质化难以形成结构洞。A村远离集镇和交通干线,较为封闭,村民间差异小、同质性强,社会结构单一,村民参与乡村治理能力和意识较低。虽然维持现有治理压力较小,但与乡村振兴和现代治理要求差距较大,治理机制和路径仍需提升。

不难发现,强关系使乡村明规则践行的空间不足,关系同质化显著,难以生成新结构洞并发挥居中协调优势。不对称的关系使“共同分享”的价值观让结构洞“信息利益”无法实现。(28)姜卫韬:《基于结构洞理论的企业家社会资本影响机制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结构洞的空缺让村民参与动力不足,社会组织较难融入乡村,乡村社会呈现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因此,要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必须寻找到精准的突破口。

四、搭桥赋能:提升乡村治理效力

乡村治理的两类张力分别来自结构洞存在和欠缺,二者属于不同范畴,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回应。笔者认为“搭桥赋能”和“嵌洞筑基”可作为乡村治理的动力。经过数年努力,A村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社会广泛认可。通过对关系断裂的主体跨越结构洞赋能,让资源、信息自由流动,增添乡村治理抓手,提升治理效力。该村成功的基础是根据自身实际建构完善的议事协商体系,来提升主体的治理意识和能力,由此推动乡村各类力量参与其中。

(一)建构议事协商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统筹推进包括基层协商在内的协商体系则为其提供了政策依据。A村因为社会变迁、村民关系紧张、治理空间被拉伸,建科学完善、适合本地实际需求的议事协商体系成为赋能的必经路径。2017年,一个村组开展土地增减挂项目,整村拆迁让村委工作人员无所适从,村民因信息不对称感到无助。这为议事协商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据此事参与者回忆:

我们是在无奈之下尝试议事协商制度的,拆迁涉及的事太多,像动员、搬迁、补偿和安置分配等每一项都是个大工程。因涉及到每户的直接利益,需要有权威、快速、直接处理问题的议事组织。抱着试试的态度,以“有事好商量,请你来协商”为宗旨,经过动员、推选和公示,组成议事会来处理村务。因是推选的,认可度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高,挨个给村民打电话喊回来开会、签协议,有的还反复做思想工作,大大减轻了村委压力。试点效果非常好,也让我们相信共同商讨能很好地解决问题。(29)根据笔者访谈记录整理。YQ,女,访谈地点:A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

A村以此为基础,各村组成立了规范的村民理事会,选举代表,设置固定和临时会议机制,解决本村组内的水源分配、田埂使用等纠纷,实现问题不上交。此后,该村成立协调委员会来协调全村事务,形成较为成熟的“8+X”议事流程法,即由村委主任负责协调、召集,分成4片的村组推选产生8位代表协商委员会人员,“X”代表利益相关方。委员会协商的决议须经过四议两公开,保障公正和权威,若协商不成功则提交到村级层面处理。把废弃的养老院作为议事协商委员会的固定办公场所,通过“走访收集知民情、议事协商听民意、群策群力聚民智、科学决策得民心、民主监督保落实”的“五部曲工作法”。该村还积极推进议事协商创新,利用“微信”和“钉钉”等搭建“线上议事”平台,打破时空限制,让在外的村民也可以参与其中,在探索中凝练特色。

协商委员会明显区别于村两委,前者以处理村民间纠纷、土地流转、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村组间协调为主,1年内收集47条(件)民生意见,协商解决了19起纠纷。我们在协商办公室桌子上放了三台天平称,时刻警醒我们协商议事要公平、公正,要一碗水端平。(30)根据笔者访谈记录整理。GQZ,男,访谈地点:A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

结构合理、功能明确的议事协商体系利于消解乡村纠纷和矛盾,维护村民利益,填补基层力量不足,打破乡村重组等带来的隔阂,提升了村民积极性和主体意识,实现小事小组议、“关键小事”村议。(31)杜刚、袁庆:《长丰县县下塘镇:有事好商量,乡村更和美》,《中安在线》2022年2月24日。为村民凝聚共识、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提供了信心和平台,也为其他治理方式的开展奠定了经验基础。

(二)培育乡村社会组织

乡村社会组织包括多种形式,是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动力,自有力量的再组织是关键。近年来,A村在议事协商制度带动下,自发的社会组织发展较快,其中志愿组织特色显著。提升志愿服务组织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通过重塑社会凝聚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培育村民的公共精神和归属感,整合资源、树立品牌成为探索志愿服务发展的突破口。

我们村有着浓厚的尊老爱幼传统,志愿服务起于对老年人的自发帮助。因为空巢、孤寡和困难老人较多,平时年轻人帮出行不便的老人到镇上买点药和菜很正常,自来水没通之前还经常帮忙打水,洗大件衣服和床单等。但缺乏组织性,于是我们成立了老年人互助会。后来志愿服务拓展为所有有需求的群体,取名“一米阳光爱心社”,寓意就是家门口的相互帮助,我们实行承包制,由几户帮扶一户。我们组织非常注重吸收新力量,每年考上大学的孩子是重点,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有的学校也要求他们参与志愿活动,队伍还在不断壮大。我们也注重宣传,在村组微信群里发布志愿服务活动计划和成果,在外的村民看到后很感动,有的回家后会主动感谢志愿者,邻居关系融洽多了。我们还把志愿服务活动照片挂墙上,提升了他们的荣誉感,也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32)根据笔者访谈记录整理。WY,女,访谈地点:A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

对照组与实践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3]方法(抗凝血、抗血小板、动脉扩张和脂质治疗)。实践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复方丹参滴联合曲美他嗪,其中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每次10丸,每日3次,口服曲美他嗪每次20 mg,3次/d。对照组与实践组疗程均为4周。

培育适合本地的社会组织,可调动村民积极性,承担基层组织和村民之间的“中间层”、“缓冲带”的职责,紧贴村民内在民生需求,有助于为乡风文明塑形和铸魂。

(三)拓展参与治理方式

乡村社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有生力量,拓展其参与渠道和提升参与能力是填补组织力量不足的重要路径。尤其是留守妇女、老人,他们长期活跃在乡村社会,既有充足的时间,又有较为强烈的参与愿望,而从被动的受益者转化为主动参与者,离不开治理方式的转变。

提升乡村女性参与社会事务意识和能力,是拓展参与治理的有效方式。A村女性参与治理有一定的偶然性,所在C县性别不平等由来已久,2011年被确定为“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七周期性别平等项目(2011-2015)”县。经过多方努力,C县性别平等治理效果显著,所取得的经验被项目组认定为“跨越式发展治理模式,具有基础性创新,带有重点性突破,在国际上是前沿性的探索”(33)西安交通大学社会治理和社会政策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八周期应对性别选择和治理出生人口性别失衡项目(2016—2018):面向社区和家庭的性别失衡社会治理工作手册(操作版)》,2016年,第4页。。A村作为试点镇的试点村,项目实施的测重点是性别平等与公共参与,从2012年开始试行“姓氏革命”,对子女随母亲姓的家庭给予奖励,以推动社会性别平等。(34)叶琦:《“姓氏革命”引热议“子随母姓”奖千元能否打破性别歧视》,《人民日报》2014年8月5日。该村还成为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八周期“应对性别选择与出生性别失衡治理”项目(2016—2018)的试点村。

A村由性别不平等的典型代表转变成了性别平等的示范村,修订的村规民约也特别注重性别平等,最新版本涉及14条,占总数的近30%;该村通过赋权和技能培训,让留守女性从事附加值较高的稻虾共养、来料加工,部分妇女考取家政资格证书获得到城市工作的机会。女性经济收入提高,家庭地位和社会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们主动参与社会活动、争取发言权,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新血液,目前5名村干部中有3名女性。妇女议事会是该村自发形成的组织,成为一支特殊的力量活跃在乡村治理中。村党总支书记介绍:

我们妇女议事会虽成立才3年,但做了很多事,“乡村振兴巾帼行”开展了许多文化活动,为老年人、残疾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互帮互助。农村很多拌嘴、打架是跟女性有关,现在少多了,与他们素质提升关系很大,村容村貌变化很大。她们敢于说真话,比如现在评低保时,妇女们会较真,主动站出来发言,想随意糊弄过去很难。(35)根据笔者访谈记录整理。YQ,女,访谈地点:A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

发挥存量优势是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路径。通过提升女性能力,激发她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女性“半边天”的智慧和力量,也是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在具备有效平台和充足空间的条件下,女性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个人价值,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了活力。

在尊重差异、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建构议事协商体系、培育乡村社会组织和拓展村民参与机制等路径,丰富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内涵。通过搭桥赋能跨越乡村治理中的结构洞,为预防和化解乡村矛盾,减轻基层组织压力,激发村民自治热情起到了积极作用,增加了村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了乡村治理效力。

五、嵌洞筑基: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嵌洞筑基”是充分利用结构洞理论中的第三方策略,在社会关系中嵌入新洞,筑牢其基础,即在两个或更多过于紧密的参与者之间嵌入人、组织和机制等,发挥控制价值优势。在伯特看来,将制约嵌入到一个更能控制的次要的关系中,优点是不需要对现行的关系结构进行改变,不需要改变超过参与者自主控制能力的那些约束。(36)〔美〕罗纳德·S.伯特:《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任敏、李璐、林虹译,第237页。这种嵌入性关系可制造结构洞,打破现状生成新结构、新认同,激发社会活力。通过强化规则意识和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嵌入到现有的社会治理体系中,发挥中介功能。

(一)重塑规则体系

村民参与治理离不开完善的制度、明确的目标和广泛的主体。议事协商制度的良性运行离不开科学、稳定和认可的规章制度,其关键在于由调动村民广泛参与。A村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协商委员会建设操作方案》等多项制度,使村民参与议事有章可循。协商决议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每次会议都有详细记录,协商结果予以公示,执行过程全程监督,保障村民参与积极性。

基于法律授权制定的村规民约是村民参与治理的“公约”和保证,不仅把规则制度化、公开化,更是借助其“软约束力”,让村民直接参与到村容村貌、乡风民俗、社会秩序、文明道德建设等乡村治理中。A村协商委员会为积极动员村民参与乡村事务,于2018年和2020年两次系统修订了村规民约,增加了家庭教育、妇女参政议政、村民资格群益认定和保障、集体资产管理等内容,删除与法律规定和时代发展不符的表述,使其内容更加精细,操作性更强,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思路贯穿始终。修订过程其实也是村民参与和自我教育的过程,协商委员会成员认为:

针对村民参与不积极,涣散,有人提出修订村规民约,得到很多村民的响应,制订出来不难,群众如何接受和执行才难。首先从修订开始让村民参与进来,其次所有事项一项一项都是他们举手表决过的,那执行起来大家参与度就高了,有一些点子是村民自己提出的,特别是奖励,比如参与入伍、上大学都应该有奖励。他们自己提的奖励办法,都争着按要求来,积极性非常高,效果很好。(37)根据笔者访谈记录整理。GKY,男,访谈地点:A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

建构明规则体系和增强规则意识有利于社会对公平公正,同时也提升了村民的集体意识和归属感。一位村民介绍:

主动监督村务是协商委员会成员的重要工作,比如正在修的路,他们排班轮流监督,防止施工方偷工减料,及时解决施工问题,让大家很放心、暖心。他们责任心很强,有个委员疫情期间在外回不来非常着急,经常打电话帮村委和村民沟通协商,还主动让孩子去岗哨工作,强调有事吩咐他去做。让大家很感动,在以前都不敢想象。他们模范作用很强,比如在移风易俗中,带头不大操大办,大家跟着学习,今年有3起婚丧嫁娶只是至亲在一起吃饭,不再浪费钱财。(38)根据笔者访谈记录整理。GQZ,男,访谈地点:A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

结合乡村实际,重塑和明晰规则制度,提升村民行为规范,对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摒弃陈规陋习、引导社会风气、凝聚乡村治理合力具有重要指向意义。

(二)创新激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社会组织与制度运行的润滑剂,是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的加速器。A村的治理措施之所以取得成效,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机制,其中积分制的作用尤为明显。积分制是把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为量化指标,对村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积分,给予相应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等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2019年国家多部委联合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把积分制被纳入其中。虽然C县不在试点示范县之列,但是A村也积极尝试制订了操作性强的《积分管理方案》,其中奖励涵盖各类表彰、参与村事务、乡风文明建设,建言献策等15大类,再根据情况设数量不等的子项目,并赋予相应积分。该村的特色是把积分制深度融合于各项事业:

积分制能很好地发挥村民的主动性,比如村规民约要求讲卫生,通过积分制就能很好地给展现出来。我们每月都搞环境卫生评比,每个村民组推选两户参加,前五名的不仅加5分,所在的整个村民组每户都加1分。协商委员会成员没有经济报酬,当他们成功完成了调解,每人加10分。积分一个月结算一次,1分相当于1元的购买力,可以兑换日用品,从肥皂到代缴新农合等十几类,最受欢迎的是印了我们村LOGO的玻璃杯。我们村集体收入还好,积分支出没有经济压力。积分制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也让大家相互监督,形成良好的氛围。村民议事会负责村组的积分工作,协商委员会负责整个村的,公示后交给村委会汇总,操作难度不大。(39)根据笔者访谈记录整理。YQ,女,访谈地点:A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

A村在优化和创新积分制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村民群体中实行积分制的同时,积极探索了功能相似的党员积分制,以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前者为单纯的物质激励,后者则以物质、精神激励并举,并突出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拓展了激励主体、内容和方式。

党员参加活动有单独加分,如参加“三会一课”加1分,给群众开展党史学习加5分。这样党员有两个积分通道,并且党员积分和村民积分可通用,让普通群众很羡慕。我们把所有党员积分信息都张榜公布,接受监督,尤其是扣分情况,所以他们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党员接受监督的同时也让村民切实看到他们的带头作用,刺激村民向党员看齐。(40)根据笔者访谈记录整理。GKY,男,访谈地点:A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

A村积分制与协商议事自治组织、村规民约、党员模范等相辅相成,相互支持融会贯通,打破面子、家族等作为评判标准,对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提升个人品德,培育乡村美德,建设文明乡村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引导村民化面子为里子、化被动为主动、化外来为内生,整合激励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成效。

重塑规则体系和创新激励机制,在村委会和村组及村民之间、村组之间、村民之间嵌入新的结构洞,通过增加节点整合乡村资源,提升村民参与积极性,拓展原有的社会联结方式,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夯实乡村有效治理的基础。通过嵌洞,让乡村关系网络之间有更多的交流空间,规避信息、资源和机会等高度集中导致的流动不畅,激发了乡村治理活力。

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体现,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能带来整体效益。对乡村中的结构洞从存缺两面加以理解,能够拓展对结构洞的阐释和运用范畴。面对纷繁复杂的乡村治理策略,探寻突破口并协调共生发展至关重要。简言之,以调整主体关系为起点,通过建构议事协商体系、培育乡村社会组织和拓展村民参与机制等方式搭桥填补结构洞,为乡村治理赋能;以重塑规则体系和创新激励机制方式嵌入结构洞,为乡村治理筑牢基础。厘清乡村治理中不同属性的张力,融合各类治理策略,发挥整体优势可以增加乡村治理的动力。结构洞的存缺视角还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可以为检验和评估乡村有效治理的水平、规避可能的风险等提供思路。城乡融合发展是趋势,还应重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等外力作为结构洞的嵌入,目前乡镇社工站正大力推广、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等可为其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

须警醒的是,结构洞自身也存在一定瑕疵,应正视乡村有效治理的受益主体。有学者把结构洞比作是一种功利主义的网络结构观,(41)白小瑜:《从社会网络的“洞”中获利——伯特的“结构洞”理论评析》。结构洞可以引导行动者在人际网络中挖洞,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当然,结构洞的挖掘并非无止境,有学者通过对民间借贷的分析认为,嵌入的次级结构洞不断增多,其扩散和叠加将导致信用风险的积累。(42)曾志敏、叶岚:《社会网络、结构洞与民间借贷风险——基于吴英案的案例研究》,《公共管理评论》2012年第2期。因此,乡村治理中务必正视搭桥者和筑基者的身份和目的,要坚持党的领导,保障乡村和村民的长远利益,避免因不能有效控制结构洞的收益而带来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猜你喜欢
协商村民结构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论结构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论《日出》的结构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