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则善 _ 北京市第二中学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根基,其中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奠定了人才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一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优化教育供给,在供给的方式、内容和评价等方面不断创新,寻找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着力点、发力点,其中初高中人才一体化培养就是一项极具创新意义和实用价值的人才培养模式。
初高中人才一体化培养要遵循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以6年为一个完整的育人过程,在初中、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框架下,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优化数学课程内容和结构,向学生整体化呈现数学本质,最终让学生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从而发展创新意识和提升创新能力,让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完成数学学科育人目标——理性严谨、善思求真、创新实践、规则意识、科学精神、思想文化。
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初中、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分别对各自阶段的主要表现进行了阐述,其中初中更加注重意识层面且具体,高中更加注重思维层面且抽象,通过初高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高中教师参与初中的备课和教学,在初中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上进行优化,增加大单元课程设计,使初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有机结合,让初高中衔接由突变转化为渐变,更利于拔尖人才的产出,提高培养效率。
在一体化培养的模式下,初中数学可以采用课前+课中+课后的课程结构,课前:在初中假期作业中增加领略数学文化,观看数学史视频并撰写观后感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中:以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为统领进行教学设计,从初高中整体施教的高度,对一个知识单元或模块进行整体设计加工;课后:充分利用好课后服务,由高中教师参与开发精品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分层施教——双向选择——个性化培养的模式,增加并优化课程供给,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程标准的框架内进行探究式、小组合作式学习。
“双减”背景下,提升课后作业育人功能需要优秀的作业设计,丰富作业类型,监控作业数量。在初高中一体化培养模式下,对初中阶段的作业进行分层式、滚动式设计,使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连续性和一贯性。初中核心素养中的运算能力和高中核心素养中的数学运算在作业设计时是聚焦点,例如,初二学习分式时,可以设计分层作业,在选做部分增加简单的假分式和繁分式问题的探究,使高中阶段解析几何中所需的繁分式运算能力得到连续性和一贯性培养,同时在初三学习比例性质和相似时,再次设计相关问题,实现滚动式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