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程梁
“双减”是目前急需实施的一项教育方针,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课外作业和课外训练。随着“双减”的实施,各个学科都在积极响应,而体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施“双减”的过程中,也不容忽视其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实施“双减”政策的同时,体育教育与教学也必须回归基础,为实施“双减”做出自己的贡献。根据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提出了“返璞归真”的方法,希望能给同行的学生带来一些新的教学理念。
小学体育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要注重学生的品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纪律性,并培養他们的集体归属感和正确的行为态度。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我国小学体育教育应该回归到基础,有关的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从现实的价值和本质上重新认识和认识,把它和“双减”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和运动精神。
1 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现存不足
从当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小学的体育教育还存在着一些缺陷,而最突出的问题是教育理念还没有改变。在体育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要注重终身的锻炼,以促进其在体育活动中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践中,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束缚,很难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各种应试教育模式等诸多因素也在无形之中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发展。为此,有关体育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让体育教学回到本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资源的不足是影响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虽然体育课程的内容比较宽泛,但是在实践中很难做到各个环节的实施。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学校的各种设施、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
2 “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学回归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界的不断变革,各种各样的体育教学手段不断涌现。从现行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来看,仍有相当数量的教师缺少创新意识,致使现行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较为落后,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忽视了体育知识的教育和教学,使其不能全面掌握体育知识,从而影响到其核心素质的提高。多数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时,多是从“教”的角度来进行,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培养,造成了一些学生对“运动”的厌烦。
2.2 不重视体育理论知识教学
没有任何一项教学活动可以脱离理论知识,而体育教育也不例外。然而,通过对目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调研,发现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学中忽略了体育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而仅仅是在户外进行一些放松运动,以达到锻炼学生体质的目的。由于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难以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对体育的基本原理也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许多学生只能照搬老师的教学内容进行体育训练,而不能理解其中的规律,无法从体育课程中学习体育知识。教师缺少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也不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这就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使他们在运动中容易受伤,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体育核心素养。
2.3 前期教学器材资金投入缺乏
学校的运动场数目和设备状况也是一所学校进行体育活动的真实写照。由于整个体育项目的实施涉及到大量的体育设备和场地,如果某项体育项目缺少体育设备或场地,将会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然而,目前许多小学仍将大量的经费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文化课教学中,忽视了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造成了中学体育教育经费短缺、教学场地匮乏。因此,经费短缺又进一步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既不能达到“双减”的目标,又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4 不重视学生的基本功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他们的运动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必须从学生的客观特征入手,从基本功入手。然而,有些老师对学生的运动基础知识缺乏足够的关注,在学习过程中,只会模仿老师的行为,而忽视了老师的行为背后的涵义,从而使他们难以真正地把握到教学的本质。由于小学生普遍有较低的自我控制意识,经常会忘记老师的教导,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基础技能,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后续体育知识,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教学过程。
2.5 教师专业素质水平不达标准
从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来看,有些地方的教师还没有达到一定的专业素养,有的地方的学校缺少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有的干脆选择了文化课的老师担任体育老师,这将极大地影响到我国的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缺乏体育专业知识,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锻炼身体,提高体育技能,提高体育综合素质。同时,有些学校的体育老师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不是很好,在开设体育课的过程中,仅仅是让学生们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3 解决“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学回归根本的方法
3.1 改变体育教学思想
在“双减”的指导下,要真正实现改变现行的小学体育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质、各方面的素质,必须从改变体育教育观念的角度,对现行的体育课程内容进行改革。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体育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此外,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社会关系,培养他们的优良品格。通过体育教师的指导,学生参加体育教学,可以提高个体的体质,提高精神文化,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综合能力。
3.2 完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在学校进行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程师,其基本情况与学校所进行的体育活动密切相关。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体育基础理论和体育技术,并能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教学。同时,要想让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校的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相适应,就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师的能力,从而使素质教育政策得到切实的贯彻和实施。要想使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就必须贯彻“双减”方针,加强对教师的知识技能和技术技能的培养,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的职业素养,把所学的知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形成适合初等教育的教学模式。
3.3 完善体育教学场地建设
因此,要使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和内容更加合理,必须加大投资力度,使其更加完善。在进行投资时,要使现有的场地设施充分利用,扩大现有的场地建设深度,防止出现浪费现象。另外,体育项目的开展离不开完备的运动设备与设备,因此,学校要在提高素质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加大经费,引进更多的运动设备和设备,使学校的体育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另外,对部分经济拮据的学校,也可以利用社会的力量,来充实现有的体育教育资源,以满足目前的体育场地、教学设备的需要,从而实现社会对学校体育的建设。
3.4 明确体育教学的重要地位
体育课堂的开展是体育教育能否达标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体育教育的展开又反映了体育教育的气氛。一个学校的体育气氛很好,那就代表着学校的体育项目可以进行得很好。因此,在实施体育教学的同时,必须明确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并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将体育课程分为理论和技术两部分,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体育测试,使学生在参加和考试的同时,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在体育教育的各个阶段,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体育知识的掌握。
3.5 优化当前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担负着指导的角色。体育专业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所发生的突发事件较多,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也要承担起对学生身心状况进行教育的责任。因此,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爱好,增强体育技能的自主性,并赋予他们一定的选择余地,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体育锻炼。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初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完成课程后,老师还要对课程内容中的不足进行归纳和完善。
3.6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开展体育学科教学时,应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出发,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指导。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双减”的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积极参加体育学习,使他们自觉地学习体育的知识。在开展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锻炼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体育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综合能力素养,从而真正地实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效果。
4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回归根本的途径
4.1 以强身健体为基础培养可持续的身体文化活动
早在希腊时期,人类对于体质和运动精神的认识已经比较完整,身心和谐发展的观念也逐渐形成。但是,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而心理问题、个性问题等方面的问题也随之增加,这使得他们很难达到身体和精神的和谐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小学体育教育必须回归根本,而体育教育的根本在于强身健体,强身健体,只有保证“体”打好了一个比较稳固的根基,才能更好地讨论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发展。但健身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适应学生的身体发展和活动的特点,让自己的教学具有渐进性和持续性,在遵循这两个特性的前提下,把体育课程转变成可持续的体能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
4.2 以体育品质为核心升华其实践价值与本质认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学科的教学模式和设计逐渐呈现出各自的特色,而不同的学科又有各自的发展限制。但是,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由于受升学和教育的双重压力,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对技术和运动成绩的偏重,而忽略了体育精神。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和教师对体育课的认识还停留在它所具有的实用价值上,没有认识到它的本质。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又要贯彻“双减”的方针,就必须把中学的体育教育回归到基本的教育目的。同时,体育专业还应该从整体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以培养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身体素质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在小学体育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培养,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以往体育教育中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在学科核心素养中,体育道德不但可以被培养,而且可以被塑造和维持,通过学校的正确和有效的运动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体育素质。体育素質要求符合某种行为准则,具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其最根本的外在表现是参加体育活动并具有相应的道德素质和集体荣誉感。因此,在自己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把身体素质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用运动的精神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把体育的素质转化为自己的生活,从而培养自己的百折不挠的精神。
同时,学校体育教育回归基础后,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所获得的优良品质,也可以促进他们的整体素质提高,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完成了运动素质的转移之后,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他们也可以自觉地遵循各种学习准则,逐渐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提高自己的品德素质。因此,小学体育教育的“返璞归真”,不仅仅是与体育学科有关,更是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小学的体育教育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通过对体育教学实践价值的反思,可以在“双减”的背景下,使学校的体育课程重新焕发生机,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5 结语
综上所述,重新审视体育教学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先决条件和依据,只有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才能提出相应的对策。在当前迫切需要实施“双减”的情况下,我国小学体育教育应该回归到基础。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既要注意锻炼学生的体质,又要注意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体育学习中得到身心的协调发展,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杭州市浦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