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双新”背景下高中历史学考两轮次复习

2023-04-13 12:33:12储天虎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新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储天虎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

考试复习,即为了在考试中考出更好的成绩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几个问题需明确:一是考什么,二是怎么考,三是通过什么样的复习方式才能让学生考得更好。简言之,就是要“以考定教”。笔者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在学考历史复习方面的想法和做法略加阐述,敬请同仁斧正。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以来,今日学考与往日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那么,怎样搞好“双新”背景下的历史学考复习工作呢?笔者认为,将学考历史复习分两个轮次,时间安排长短不一,内容侧重各有不同,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地完成学考备战,效果会更好。下面是笔者所教2024 届高一学生应对2022 年7 月学考两轮次复习的大体安排。

《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共计52 课内容,我们用大约18 个课时(平均每课时完成3 课),大致28 天时间,完成第一轮次的复习。这一轮次的复习,要想取得实效,实现夯实基础的目标,就必须双管齐下,两条腿走路,即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深入研究课标要求,以对课堂教学的深浅有个较为明确的把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多遍次自主复习的基础上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研究《课程标准》和《指导意见》,把握复习教学的深浅

笔者以为,学考一轮复习教学的课堂上,需要老师们完成的事情,就是引导学生按照学业水平层级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应知识点,为学生夯实基础助力。

下面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 课《辛亥革命》一课为例,谈谈笔者在教学中是如何通过把握不同学业层级水平要求来展开复习教学的。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2021 版)》(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阐述如下:

学习要点1: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也是20 世纪初期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但是,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综合《课程标准》和《指导意见》的相关阐述,不难发现,《辛亥革命》一课的学考要求为对《课程标准》的浅层理解,也就是关于辛亥革命的三个关键词:三民主义、历史功绩、历史局限性。教学中,仅需引导学生对这个三个关键词按“简述”和“理解”加以把握即可,无需对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做深入分析(这是选考要求)。

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广西与东盟国家跨境贸易发展及跨境人民币结算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同时,选取当年累计出口额、当年累计进口额及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等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协整检验、构建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方法,对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ln(crmb)与广西—东盟进出口贸易ln(ix)、ln(ex)三个指标变量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例如第一个关键词:三民主义。教学中只需引导学生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进行简述即可。简述,即简要的陈述和总结,主要是用相对浓缩的语言讲清历史事件或事物的由来、经过和结果。简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可以按如下方式展开:第一,三民主义的前身是什么?学生依据教材正文即可回答,其前身为1905 年孙中山提出的中国同盟会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第二,三民主义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学生还是可以依据教材得出答案,即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第三,三民主义对辛亥革命有什么影响?这里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因为教材上没有明确表述。需向学生明确,三民主义是理论、是纲领,所以它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又如第二个关键词:历史功绩。教学中只需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在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传播民主共和理念以及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的历史功绩进行理解即可,无需从世界史背景下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及影响(这是选考要求)。需要指出的是,这一部分内容的复习需要选取一些抓手,比如对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传播民主共和理念的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进行剖析,助力其对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理解。其中体现了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主权在民、责任内阁制、民主共和等观念和制度,在法律上宣告了中国2 000 多年君主专制的灭亡和民主共和制的诞生。

总之,只有在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和《指导意见》相关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对历史学考复习课堂进行正确定位,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理想的学考复习效果。

二、指导学生科学规划,提升自主复习能力

在学考复习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指针作用,助力学生明确方向,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学生的学,尤其是自主学习也至为重要。这就好比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

就引导学生自主复习而言,笔者的做法是:

第一,一轮次复习开始时,指导学生计算出自主复习的总天数,确定每天复习历史学科所需的时间。

第二,根据教师的课堂复习进度,明确自主复习教材的先后顺序。

第三,指导学生明确每天自主复习的内容量,并根据知识的完整性,作适度的调整。

第四,每一轮次复习的侧重点要有所不同,避免毫无变化的简单重复。

自主复习的时间安排:以2022 年为例,如果从2022 年5 月12 日开始到2022 年7 月1 日止,总计51 天,扣除8 天的休息(因复习时间紧张,中间每周只能留出1 天的休息时间,端午节安排2 天休息调整),这样可以用于自主复习的时间为43 天。

7 月2 日学考之前,每天用35 分钟左右时间(6 月中旬其他科目完成期末考试后,每天可安排1~2 小时)比较合适,既保证了历史学科的复习,又不影响其余学科的复习。

在学生自主复习环节,有两点必须提醒学生注意:一是坚持,必须持之以恒,不可因外界事物的打扰(包括学校的阶段考试)而放弃自主复习计划;二是侧重,即不同遍次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一遍次的复习以教材具体知识内容为主,同时要厘清教材标题、大小子目之间的关系,但不要强迫自己必须记住多少内容。第二遍次的复习以厘清历史线索并进行知识拓展为重点。查漏补缺的复习可进行知识块状记忆,对自己陌生或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强化。

综上所述,通过老师深浅有度的课堂复习教学,再加上学生多遍次的自主复习,学生的基础得到一定程度的夯实。

三、以真题为指引,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教师主导的一轮次复习大致于6 月18 日结束,这个时间点离7 月2 日的学考还有13 天,对于这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复习,笔者主张以真题为指引,竭力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比如,从真题的小题分布特征来看,按时序分布是最大特点,因此笔者决定二轮复习中注重引导学生分块复习,即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顺序开展复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知识储备紧扣学考真题,从而为实战能力的提升奠定知识基础。这轮复习,作为教师要关注引导学生对分块知识进行拉线串联,以促使其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具整体感,以强化对细节知识的系统掌握。比如对中国近代史的复习,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列强侵略”和“国家出路的探索”两大主线展开,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框架和逻辑。其中“列强侵略”部分,可从列强为何侵略、怎样侵略和侵略带来的影响三个维度对教材知识加以整合,厘清鸦片战争的背景、近代前期五次侵华战争和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国家出路的探索”部分,可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等阶级维度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厘清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核心知识。学生从关键词入手,结合教材章节回忆,必然可以强化对知识的掌握。为了让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更加到位,笔者还设计了配套习题,以起到强化巩固的效果。

再如,就真题的难易度来说,总体上难度中等,但直白题几乎没有,绕弯题较多。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实战训练。我们主张从两个方面加以展开,一是心理,二是技能。

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仿真考试和日常的专题作业训练。具体来讲,比如仿真考试后,我们将按照一定的比率划出A,B,C,D 四等,给学生一种结果上的“仿真”感觉,从而明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增强自信心或紧迫感。

其次,就具体的题目来讲,要培养学生闭卷、限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笔者要求学生平常作业,做到先复习后作业,做作业的过程当中不可翻书,且要独立完成,若有难题,先跳过去,等作业全部完成之后,再翻书查找求证)。另外,还要求学生要掌握简洁明了、科学高效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如选择题的常规解法:有时间一定要看时间;关注问题指向的关键词语;运用排除法。又如非选择题的常规解法:首先关注问题问什么,包括这个问题含有几个小问;其次关注问题答案的来源,即“根据材料”就一定要从材料出发,不可信口开河,随意套搬书本,“结合所学”就要回归书本,尽可能全面;最后关注分值,学考题一般一分一点,建议学生多答一二点,以确保万无一失。这些方法要在实际训练中才能掌握。

四、结语

对于学考历史两轮次复习,我们依然在路上,不到最后一刻,都很难说它是否有效。但从目前我们自行组织的相关测试来看,对学考进行两轮次的复习,一定程度上不仅夯实了基础,还提升了实战能力,为学生在学考中拿下优异的成绩助力不少。有不少在新课学习阶段不太认真、成绩跟不上的学生,由于抓住了两轮次复习的机遇,几次仿真考下来,成绩也还不错,说明两轮次复习确实有一定的效果。

然而,学考复习的时间毕竟短暂,复习课堂教学中略显仓促,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点点俱讲。学生自主复习环节,也主要依赖学生的自觉性。这样对于那些仅凭课堂上吸收知识而相对较为懒散的学生而言,复习的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因此,对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就尤为重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实在是一个弥久而常新的话题。

第一轮次复习中,对于《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业层级水平的理解和掌控确实是个难题。一般而言,对于比较熟知的知识点,教师较容易引导学生理解到位,但对于相对而言较为陌生的知识点,教师就只能照本宣科了。第二轮次的复习中,有的老师感到不好掌控,认为这样的课堂不好驾驭,因为一旦涉及知识的整合和串联,对于很多老师自身来说就是一件头疼的事情,更别说去引导学生了。于是,部分教师索性将二轮次复习的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即点清中国古代史等分块知识所涉及的相应单元,然后让学生自主复习(背书)。这样复习的效果显然不会太好,因为久而久之,学生会有疲倦感,反而影响了学生的复习效率。

针对一轮、二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学科备课组要拧成一股绳,进行集体备课,就一轮次复习中不同层级水平的理解和对学生的引导,二轮次复习课中应该引导学生掌握的知识、方法,以及如何引导,都进行讨论,最终定稿,付诸实践。

学考复习课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往往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将自己塑造成了课堂的主宰,从头讲到尾,一言堂,这显然是不符合复习教学规律的。笔者以为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是体现为教师的主讲。学考复习课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往往又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整堂课让学生背书,所以在他们那里,复习课就是一个字——爽。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手一甩,嘴一撂,让学生自行背书。这显然也是不符合复习规律的。笔者以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不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记忆上。

猜你喜欢
双新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双新”视阈下福州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施情况及思考
“双新”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新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三民主义说
当代作家(2021年12期)2021-01-15 00:48:37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异同
论毛泽东对三民主义的认识
“双新”视野下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研究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36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对联(2011年16期)2011-11-20 03: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