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成果表达

2023-04-13 12:53罗同芳
小学科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策略研究

罗同芳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能力课程,重在实践和体验,对学生的成长有独特的育人价值。然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却呈现不容乐观的局面。成果表达时,成果的形式化,学生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的缺失,教师角色定位的不明确,以及学生对反思评价的关注度少等等,都导致了综合实践课没有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本文结合具体课例,从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探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果有效表达的策略。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表达;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09-0133-03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表达作为主题活动的一部分,在完整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中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展示了学生活动的成果,更展示了学生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意识,更是下一阶段实践探究、延伸的起点,对实现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笔者谨从活动的准备、实施和成果总结交流三个阶段进行分析探讨。

一、活动的准备阶段:整体安排——成果表达的保障

(一)合作学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采用的方式,可以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习力与发展力,体现在成果中的情况也会不同。因此,在活动开展之前,小组自行制定活动计划、商量组内分工和进度等,成员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成果展示方式,可让每个学生都能一展所长。

(二)确定主题

在准备阶段,教师需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并引导学生及时积累过程性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选定之后,虽说教师不能包揽学生的所有活动,但对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探究方法和结果呈现方式应起到引领、导向作用。在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主人的同时,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能因为其自主性而放任自流。

(三)时间安排

教师在明确活动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安排好活动时间。如在教学《纸雕小天鹅》时,一节课下来,能做出作品的学生仅有几个,成果表达效果也不甚理想。我猜想如果能给学生预设更多的制作时间,他们一定可以做出更多形态、颜色、大小各异的天鹅纸浮雕,呈现更多精彩的作品。合理的时间安排可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表达的顺利进行。

这样的整体安排,不仅给学生的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还能让大家在成果表达中有具体的评价标准与内容。

二、活动的实施阶段:“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一)整理过程性成果材料

学生在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探究过程中,获取了丰富的信息资料。那么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活动成果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主题特点,选择恰当的展示方法,有效地整理实践探究的成果。

1.资料展示法

不同的综合实践课程探究的主题不同,但是每个主题活动的探究步骤基本一致。学生将主题探究活动中不同探究阶段的所有资料按照探究步骤有序地组织整合,展示小组的探究过程。如教学《中国传统节日》时,经历了“五让”:主题——让学生选择;计划——让学生制定;新知——让学生探究;资料——让学生收集;结论——让学生归纳。汇报时教师选择了三个节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有序地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包括相关资料、图片、绘画、手抄报拿出来展示,汇报自己做了些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充分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表达出自己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使课堂充满和谐、愉悦的氛围,也让学生的个性爱好得到发展。

2.动态展示法

动态展示法不但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示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更以PPT、录像等展示了活动的场面,让学生过目难忘。如在《魅力沾化——成果展示课》中,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分成了5个小组,分别就家乡特产、家乡美景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家乡美景的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多且杂,他们在展示的时候选择了制作微视频的方式,汇报时有条不紊,紧紧吸引住了同学们的眼球。这种新颖的展示方式也使得学生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3.个性展示法

组内代表现场展示,这样的成果展示可让大家在了解活动情况的同时,亲眼看见实践探究的结果,更有吸引力。如我在执教《光荣的少先队》时,由于参与的都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不会收集整理资料,汇报也很吃力。我结合学校开展的“红色基因进班级”活动,让班内学生参与了红剧排练,让他们在课堂上演演唱唱講讲,效果非常好。

(二)重视情感体验

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学生情感体验的表达,不但有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成果,而且也会暴露学生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下一步指导工作的开展,同时,对于其他小组成员也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采取交流心得、讲讲活动中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者写观察日记等形式分享,让他们从实践活动出发,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活动的总结交流阶段: 学生综合素养展示的平台

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表达,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才能体现研究的价值,才能产生辐射效应。而成果展示课,就是这个辐射效应的中心反应堆。下面针对成果的表达,围绕5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指导学生掌握表达的技巧

成果表达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在口头展示方面,应该言简意赅,声情并茂。以《学做家常菜》一课为例,在厨王争霸赛环节,各组代表将自己组的优秀作品拿到展示台前,并从菜品的色香味三个角度进行简单的口头介绍,对教师及同学的提问做出客观真实的应答。在菜品展示的过程中,汇报成果的学生的口才得到了锻炼,本课的收获也就不再简单地停留在制作上,而是向更宽泛的方位进行延伸。在书面展示方面,要注意条理,详略得当。可借助一些图表、思维导图等让自己的文字材料变得生动形象,能更好地激发倾听者的兴趣。

成果的陈述最好是课题小组全体成员合作汇报,事事有人干,切忌“一人抢风头”,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人人都做学习的主人。如在游老师的《风吹麦浪》主题成果展示课上,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借助“制作课件”这种方法的启示,各小组很快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展示方式,最终呈现了不一样的精彩。从小组汇报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成果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照片、有对比实验记录单、有观察记录表、有数学折线统计图、有观察日记,等等。关于小麦种植方法研究的分享展示,主要采取陈述的方式。在陈述过程中,由一位学生负责播放课件,其他学生分别陈述自己负责的部分,课件上呈现了小麦种植方法的几个关键词,做到了声像并重,突出了重点。关于小麦生长过程研究的分享展示,主要采用了科学观察实验的方式。小组成员有的负责对实验的背景和目的进行简单阐述,有的负责用含有数据的图表和表格及小麦生长的图片,直观展示了观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二)指导成果表达直接服务于生活

在游老师的《风吹麦浪》主题成果展示课上,学生梳理了整个小麦种植管理过程和小麦的生长历程,呈现了小麦的一生。实践出真知,体验生感悟,经历是财富。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体认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不易,明白了一份付出一分收获的道理,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把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植根心中。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小麦共成长,既营造了气氛,又具有感召力,将活动成果推向社会。这样的成果才真正有魅力,直接服务于现实生活。

(三)指导交流互动,提升实践探究的质量与深度

当一个主题活动或某一个阶段活动结束后,综合实践活动就进入展示交流阶段。为避免只有展示而没有交流,出现学生只关注自己的成果如何展示而无心倾听、关注、思考别人成果的情况,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权,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交流毕竟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过程,所以要关注学生是否心理安全,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民主、平等、融洽,学习是否真实发生。就像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教授倡导的那样,我们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安心地说出“我不懂”,让学习真实发生。

(四)指导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反思评价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所指的成果展示课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展示的过程,而是包含了“成果发布”和“评价反思”。成果表达不能简单地把成果发布作为整个主题活动的最终目的,这种理解是非常浅显的,会导致为了展示而展示,学生对活动的兴趣也不会保持下去,最终会阻碍活动的延伸。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评价反思既要关注整个学习过程,重视亲身参与实践探究活动获得的体悟,又要与他人进行分享,关注成果的展示。这种对成果的评价反思,既是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也是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的一种反思,为下一次开展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使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五)指导学生进行总结交流,引导活动的拓展与延伸

在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过程中会生成新问题,教师要留心对生成的问题给予引导。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这才是最理想的实践课堂。在学生对实践活动“意犹未尽”时,教师要创造时机,让学生以本次成果展示为新的起点,带领学生对生成的主题进行进一步开发与探究。如在执教《探秘水培生菜》时,教师引领学生探索发现突破种植难题的一般方法,并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再次发现问题,比如:所有地方都适合使用温室大棚吗?沙漠可以吗?每种植物都适合在水中生长吗?阳台种植还会受什么自然条件的限制?……这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反思问题的能力。每一次活动结束,并不等于前面的问题已经全部解决,只要引导得当,学生还会发现更好的问题。比如对本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需不需要加入营养液?”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在课上进行了简单处理后,鼓励学生课后积极思考,对营养液的比例、调配、增加時间等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并开发相关拓展课程,将活动开展得更加深入。

教师在整个成果交流活动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起到引领、导向的作用,要坚持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给出恰如其分的建议和指导,而不是包揽学生的工作。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始终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自己设计和整理实践方案,在实践中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主动表达自己的实践感悟。

成果展示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在展示探究活动历程的同时也给了学生个性展示的平台。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教师要前置指导、关注生成;学生要个性展示、积极互动;师生、生生之间要真诚评价,这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会开展得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冯新瑞.研学旅行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基础教育课程,2019(20):6-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S]北京:教材〔2017〕4号,2017.9.27.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策略研究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挖掘探索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政务微信的借势发展策略研究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