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务企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水务企业的经济管理,必须拥有全面、系统的掌控能力,才能让企业更加快速发展。然而,新时代下水务企业经济管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如管理流程不够灵活和高效、经济管理人才短缺、财务风险防范不足等。如何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和趋势、加强水务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加大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探讨新时代下水务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为主题,对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水务企业经济管理是指企业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以经济、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资源、流程和风险的管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利润和市场竞争力的一系列活动。该管理系统通常包括了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并且要追求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低碳节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在新形势下,该管理需要充分利用新的科技手段,不断创新和改进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水务企业的管理水平,助力企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务企业是支撑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力量,其经济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地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高水务企业经济管理对于企业、社会和生态环保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水务企业作为水资源的主要提供方,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能够更好地配置企业资源,优化服务,提高供水质量和稳定性,保障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然而目前水务企业面临了许多风险和挑战,需要深入分析现状,提出对策。
新时代下提高水务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首先,目前国家和政府强调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减少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要求,并提供了政策支持,对水务企业经济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水务行业中绝大多数企业拥有特许经营权,但是受制于传统经营思维和价格管控,单位成本持续增加,企业需要通过降低成本、优化管理以及提高服务质量等手段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水务企业而言,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效能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而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使得企业能够更有效地管理成本,从而提高利润空间和减轻企业负担。最后,水务行业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改善水生态环境、确保水质安全稳定达标是企业的使命,良好的经济管理水平可以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为保障市民的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综上所述,提高水务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在新时代下变得十分重要,只有通过不断地引入新技术,推进创新管理模式的更新,加强“智慧水务”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设备维护水平和增强经营理念意识,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新时代下水务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经济负担较重 水务企业负责地区内的水资源管理、供水和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同时也需要进行大量的项目建设、资本运营和市场拓展,经济负担较重,因此如何在保障水资源基础服务的同时,优化管理、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为了保障供水和排污安全,并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务企业的主营业务是民生供水、污水处理、污泥处理以及管理管网设施等,这些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此外,目前一些地区的水价和污水处理费用存在不平衡情况,水价上调比较困难,企业盈利能力较弱,在目前的整体经济环境背景之下,企业可能会遇到付费违约或欠费风险,影响资金流动性。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大,水务企业需要在保障生态环保的前提下开展经济活动,需要加大对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也增加了企业经济负担。
信息化管理落后 水务企业属于较为传统的民生保障企业,虽然大多数企业成立时间较长,但信息化建设与世界一流同类企业相比显得比较滞后,并未在企业内部或是行业范围内完成信息化的全面覆盖。一些水务企业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缺乏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如缺乏科技设备、网络支持设备和软件系统等,无法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共享,也无法实现数据的科学管理和采集等,这导致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并且水务企业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人才,在建设和维护信息系统方面受限,这也导致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一些水务企业管理体系建设也不够健全,流程不规范,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和数据分析体系,从而导致管理效率低下。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化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水务企业的关注重点,但一些水务企业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手段,缺乏对信息化隐私保护的意识,会存在信息泄露等风险。部分水务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无法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管理新模式,智慧水务建设也无從谈起。因此水务企业需要加强对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的重视,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推进相关人员培训及技能提升,优化信息流程,完善管理信息化安全措施等,最终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经济管理人才缺乏 一方面,水务企业对经济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其具备全面的财务、投资、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但是,目前很多水务企业员工的专业背景和经验还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导致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短板。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导致企业在招聘、薪酬等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同时,由于水务行业的特殊性,还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青黄不接”、人才的流动性也较低、缺少综合性复合型领军人物等问题,这更加加剧了企业的人才短缺问题。因此,水务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缓解经济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除此之外,企业对人才的认识和管理还不够到位,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措施也比较缺乏。作为传统行业,水务企业薪酬整体水平相对低于其他行业,更难以留住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员,这一系列问题都会导致经济管理水平不高。
新时代下水务企业经济管理的对策
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经济效益 一方面,水务企业在制定成本管理制度之前,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对企业内部的各个要素。另一方面,需要完善成本管理制度的考核评价办法、激励约束机制,重在促进制度的落实。水务企业的员工要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切实转变思维,务实推动从经验型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科学管理持续提档升级,不断总结降本增效工作经验,在“管”上下苦功、在“降”上深挖潜、在“增”上添措施,切实提升整体经济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
深入实施信息化建设 首先,积极推广信息化理念,鼓励企业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水务企业应重视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广泛宣传信息化管理的理念,提高管理人员、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例如在资金和人力资源配置上,要优先考虑支持信息化建设项目,为其提供条件。其次,要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建立适应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体系,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建设氛围,加强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再次,水务企业在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积极选择适用的专业化软件和系统,提高效率和准确度。同时,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化培训,提高员工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和运用能力。最后,要逐步建立大数据平台管理系统,以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推广智能化场景应用,为生产运行、经营管理、客户服务等赋能增效。综上所述,促进水务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升意义重大,需要积极推进、加强管理、注重培训,实现信息管理的全面覆盖和高效运行。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首先,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水务企业应逐步增加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为培养工作提供必要资金来源。同时,加强对人才培养政策的宣传和解释,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水务企业需要建立管理规范、评价合理、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经济管理人才的质量,使人才培养成果具有更大的经济效益。此外,推进企业与高校间的合作,水务企业应积极与高校合作,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委托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进优秀人才,开展专业对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为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多元化的动力和标准。最后,要加强企业内部培训,水务企业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培训机制,特别是针对各类经济管理人才,开展深入系统的内部培训,提高人才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水务企业还可以通过岗位绩效考核,为培养经济管理人才提供必要的激励和支持。同时,推进绩效薪酬管理,让人才培养成果体现在岗位工资与丰厚的激励上。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新时代下,水務企业的经济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风险,因此,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进行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非常必要。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来确立和落实风险管理职责,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风险管理流程和程序,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从而能够有效地应对风险和避免损失。水务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必须增强风险意识,了解企业的内外环境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关注企业风险信息的变化,及早发现和解决风险问题。此外,还要确保企业内部的管理和运作规范化、合理化、透明化和科学化,有效防止内部管理风险的发生。企业还可以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资金安全和效率。要提高应急管理和危机处置的能力,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和常态化维护,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除此之外,要不断加强企业的内部合规管理,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防止风险的发生。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风险,并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能够看到新时代下水务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会对于提高水务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但是,要想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更需要水务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推进水务管理改革,落实好各项措施。同时,也需要加强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对于守旧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加以淘汰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