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措施

2023-04-11 09:05崔宇鑫
中国经贸 2023年27期
关键词:内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

崔宇鑫

财务内控管理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可能存在意识、制度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财务内控管理的概念和智能,然后联系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事业单位在财务内控管理上的不足,最后分析事业单位如何建立有效的内控管理措施,建立更为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提升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制度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形式,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仅涉及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还关系到公众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和信任。因此,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合规性、规范性和高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概述

财务内控管理相关概念 财务内控管理是指事业单位通过建立和实施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和管理制度,确保财务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效能的一种管理活动。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中,财务管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包括外部环境变化、内部操作失误、人为犯错误等,识别、评估和管理这些风险是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财务的管控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和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以实现财务目标和任务,可以采取预防性控制、发现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的效能。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能分析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需要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帮助事业单位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制度进行预防和应对,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事业单位拥有一定的资产,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库存管理、现金管理等制度,保护事业单位的财务资产免受损失、盗窃、滥用等侵害,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合法性。利用建立财务记录、报告、核算等制度,能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防止虚假财务报告、会计舞弊等现象的发生。通过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规范和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业务流程,保证业务流程的合法性、规范性和高效性,防止权力滥用、违规操作等现象推动保障财务业务的顺利进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了内部审计、监察等制度,对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审计,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确保事业单位活动的合法合规。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内控意识不足,内控制度不完善 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对于内控管理的认识可能较为薄弱。财务管理人员对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内控的正确理解和深入实施。很多事业单位由于没有足够的内控意识,所以在医院内部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控制度,影响了内部控制开展。比如很多单位缺少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在内部控制管理上,一般由分管部門领导、财务部门配合完成,但是由于很多分管部门领导缺少财务内控管理的专业能力,导致在工作中可能存在偏差。在很多国有企业中,会存在财务部门组织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尤其财务部门的机构层级过多,会导致工作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在企业经营规模增加后,层级也会逐渐扩张,影响管理效率。

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难以执行 近年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比较慢,导致内控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人员在实施内控制度时可能面临制度执行的困难。事业单位可能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执行的机制和手段,导致财务管理人员在实施内控制度时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难以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此外,一些事业单位可能在制定内控制度时未能充分考虑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施的可行性,导致内控制度难以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地贯彻和执行。内部是信息交流问题也是很多事业单位内控水平不足的重要原因,例如对于业务比较复杂的事业单位,需要使用ERP系统加强内部控制,但是事业单位没有在全新技术环境下建立是内控管理制度,导致ERP系统的作用不能得到发挥,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对ERP系统的认识不足,没有足够的使用经验,最终造成财务人员的应用积极性比较低,ERP系统也处于闲置状态,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化建设。

内审力量不足,缺少强力的监督机制 目前,有些事业单位可能缺乏专业的内审人员或内审团队,导致内审力量不足。内审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审计和管理知识,能够独立、客观地评价和监督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然而,一些事业单位可能由于预算限制或其他原因,未能招聘或培养专业的内审人员,导致内审力量不足,无法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还有一些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没有足够的人员负责内部审计工作,尤其一些国有企业中,由于配备的内部审计人员有限,所以不能完成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也很难给财务监督工作提供足够的数据。在监督机制上,一些事业单位可能未能建立健全的内审监督体系,例如内审报告不全面、内审结果跟踪存在问题和不能及时整改等,导致内审的监督和检查不够严格和持续。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措施

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中,首先要保证机构的独立性,为此内部审计部门应当独立于财务管理人员,直接向单位最高领导或董事会汇报。并且要保证内审人员应当不受其他部门或人员的干扰,保持独立的审计意见和判断。内审部门的职能应当包括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评估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提供改进建议,报告内审结果,并跟踪整改情况等。针对企业信息的访问上,应保证内审人员具备较高的访问权限,包括访问和获取财务信息的权限,以便能够开展全面的审计工作。

内审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财务、审计和管理知识,能够独立、客观地评价和监督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内审组织应当有足够的内审人员,并根据业务范围和风险情况合理配置内审资源,确保内审工作的全面覆盖和有效实施。

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基础工作

第一、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是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报销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等,有效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减少操作风险。第二、内控文化建设。通过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内控文化,强调财务内控的重要性和价值,能激发财务内控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接受内部控制要求。通过内部宣传、培训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财务内控人员对内控理念和原则的认识,提高他们对财务内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事业单位应定期进行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漏洞,包括制度性风险、操作风险和信息系统风险等。通过风险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强化内部控制,减少潜在的风险。例如有关企业可以分析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分析企业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并建立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手册”,针对不同风险合理选择降低法、转换法、规避法。

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需要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对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内控措施的有效性和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根据审计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以推动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为了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可以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财务内控制度进行评估和审查,发现制度和实际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针对环境变化,事业单位也要不断更新内控制度,定期开展内控制度的总结工作,分析内控制度的不足,并针对事业单位的各种全新业务更新内控制度。

加大财务监督审计管理力度 事业单位需要保证财务审计的范围和深度,应保证财务审计应覆盖事业单位的所有财务活动和业务领域,包括资金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等。审计应深入到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细节,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例如对于事业单位的经营项目需要建立应收账款责任制度,确保资金的及时回收,通过创建专门的应收账款团队,强化每一项账款的核算能管理,同时也要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数据信息的调整。对于合作企业,事业单位可以建立信用档案,记录资金的归还情况,并对不同的合作企业进行评级。

构建现代化财务信息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办公技术环境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事业单位需要建立起更为高效的信息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结合信息技术开展制度建设,才能满足现代化的财务内控管理需求。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信息系统或者软件,例如对于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应该选择ERP系统开展内部管理工作,对于组织规模相对较小的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开发OA系统满足内控管理需求。针对信息系统的使用,应该建立包括数据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等环节的制度,例如明确不同人员对数据的上传、修改、浏览权限,而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应予以较高的权限,在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也能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

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事业单位需要明确内部控制的责任和权限,并将其落实到各个岗位和人员,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在内部控制中的角色和职责。为保证所有人员能充分贯彻自身职责,需要配合有关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将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与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相结合,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的实施;对于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和纪律责任。在制度建设上,事业单位应参考财务监督和审计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例如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法律,提升有关制度的权威性。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体系 事业单位应推动财务流程的规范化,包括财务报销、采购、资金划拨、收付款等,明确审批流程、审批权限和审批要求,确保财务操作合规、规范,杜绝违规操作和腐败行为。在财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上,事业单位应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包括会计核算系统、财务报告系统等,实现财务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和处理,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设立相应的权限控制,限制不同用户的访问权限,确保财务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如使用SAP、Oracle Financials等财务会计软件,辅助财务会计开展工作,有效进行预算控制、资金计划、资金使用和资金结算等方面的管理。针对事业单位的财产,也要建立有关登记和清查制度,明确财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流程和要求,规范财产管理行为,防范财产流失、滥用和损坏。

提高财务内控人员业务素质 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需求明确内控人员能力的基本要求,例如对于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引入具有建筑施工财务风险管理知识和经验人才,充实财务风险管理队伍。针对市场运作需要,还需要引入具有相關市场运作经验的人员,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需求。同时事业单位也要加强有关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财务内控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内部审计等相关领域的培训。可以通过组织内外部培训课程、参加专业会议、研讨会等方式,不断提升财务内控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但是目前存在内部控制意识不足、内部控制机制、内部审核制度等方面的问题,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为此,应该加强内部审计组织的建设、强化内部控制的相关基础工作、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控制系统推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同时也要提升相关人员的工作水平,满足事业单位长期发展的需求。

猜你喜欢
内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