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接合部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3-04-11 08:34朱珠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2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城乡接合部位于城区与农村之间,兼具城乡二元属性。受复杂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影响,该区域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较为薄弱。可以依托区域教研机构组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铁三角”,“嫁接”大德育课程体系,丰富家校合作的渠道,从而提升城乡接合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城乡接合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德育;家校合作

当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城乡接合部位于城区与农村之间,兼具城乡二元属性。受复杂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影响,该区域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较为薄弱。如何助力其补足这一短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难题。

一、 组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铁三角”

鉴于城乡接合部教研力量相对薄弱,我们制订了针对该区域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技能专项培养计划,组建了由教研机构人员总领、学校专职教师为主体、各学科教师人人参与的“1+1+1”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铁三角”,有效解决主体短缺问题。

我们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并由该中心牵头,将11个县(市、区)和市直共12个板块划分为3个城乡联动教研协作片。按照“城乡结合,以城带乡”的原则,逐步形成市、县、校三级联动的教研共同体。在此基础上,为解决城乡接合部心理健康教师紧缺问题,我们将该区域的心理健康

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关注内容。一方面,以市教育局文件形式提出刚性要求,提出“选配一批专职、培训一批兼职、培养一校参与”的“三个一”建设思路,为所有学校包括城乡接合部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教师,并按照1∶500的比例培训一批心理健康兼职教师,同时将心理健康专题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项目,要求所有学科教师接受市级以上培训不少于16学时。另一方面,针对城乡接合部学校教研力量不足的问题,我们常态化开展覆盖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线上研讨活动,从根本上加强心理健康教师的科研能力。

培训中,我们还组织相关城乡接合部小学专兼职教师,参与全市面上学生行为习惯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大样本跟踪动态监测,并抽取城乡接合部小学生心理健康样本做精准分析,从而更加精准地了解该区域内不同学校学生和家长等群体的不同问题,作为城乡接合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起点。

有了团队支撑,该区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 “嫁接”大德育课程体系

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适切课程体系的载体支撑。而城乡接合部小学这个特定的教育区域与学段,尤其需要进行课程的定制化开发、项目化实施,需要通过区域整体的顶层设计,明确课程建设之总体目标、主要措施、时间安排、评价标准等。

但在实际教学教研工作中,我们发现,课程开发是一件耗时长、见效慢的工作。要想让心理健康教育快速见成效,不妨尝试“嫁接”大德育课程体系。俞国良教授也认为,从大中小各个学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行江苏省心理健康教材《心理健康》(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与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有一定的相似度。德育课程中的社会情感学习部分,涉及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关系技能和负责任的决策等,这些都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所交叉,是心育的重要抓手。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嫁接”德育的尝试。我们借鉴上海南洋中学、江苏苏州中学的做法,借助以班主任为主体、以序列化主题班会为主要形式的德育课程,以及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程和师资,有机“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全力解决心育课程短板问题。

如“提高学习内驱力”这一话题一般安排在班会课上由班主任主讲,目标上更多聚焦努力学习对未来升学的价值意义,内容上往往依靠“榜样的力量”,借助本校往届优秀毕业生例子或其他同龄人的例子。我们巧妙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嫁接”于此,着力引入心理学专业知识,如第三代心理学开创者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带着学生从“生理需求”的同理心谈起,循序渐进地走向最高境界“自我实现”,让教育的过程更加“走心”。我们还先后组织德育领域的知名校长教师和心理健康教研人员,共同研发并录制“心语时光”系列线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向全市中小学进行线上共享。依托德育课程,既保证了课程的价值观传递,也充分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与科学性。

此外,我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年度课题立项过程中,专门为该区域设置了课题目录,并为该区域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开绿灯”“开小灶”,以课题研究为牵引,促进该区域心育体系的建设。

实践证明,经过“嫁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元的教育手段与方法,创设贴近学生的情境,营造舒适的氛围,逐步呈现内容。而此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幅提高,能悟出心灵成长之“道”。

三、 丰富家校沟通渠道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所有社会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源于早年的养育”。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校之间能否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识和合力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家校沟通的渠道越来越丰富,为家校合作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针对城乡接合部的特殊情况,合作的重点可以放在为家长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与指导培训的课程建设上。[1]

贯彻落实《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去指导家庭教育,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理念,是当务之急。

为了进一步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我们尝试在家长学校、电视等传媒节目中开设线上定向编制的包括接纳自我、亲子关系、社会意识、同伴关系等组成的家庭教育微课;线上、线下定期开设家庭教育必修课,强化家长的主体责任,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使其在家庭创造合适的“土壤”,供每一位学生成长。

鉴于此,我们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把心理健康促进指导作为家长学校必修课,每学期教学时间不少于4课时。在课程内容上,开展加强家庭教育“一法一条例”宣传和检测,让家长认识到科学开展家庭教育不仅是亲情责任,更是社会责任和义务。我们组织“萨提亚模式家庭心理治疗”系统培训,帮助家长提升识别和应对子女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的意识与能力。在此基础上,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还整合市内外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持续开展“筑梦吧,青春”家庭教育空中课堂专题培训。

和学科教学需要做学情调研才能提高针对性一样,了解每一个家庭的结构、功能状态、亲子关系等是了解不同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问题、诱导因素及解决办法的第一环节。因此,恢复传统的“家访”势在必行。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的“万师进万家”大走访就是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动员教育系统全体党员干部深入每一个家庭,特别是经心理健康筛查发现的特殊家庭,送法律、送科学育人知识进学生家庭;依靠街道社区、工青妇等方面的力量,对学生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有困难的家庭,提供针对性帮扶服务;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系列评选,树立一批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感染更多的家庭。

城乡接合部小学虽然基數相对不大,但同样是心理健康教育之光应该普照到的角落。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课程建构的道路上为城乡接合部小学生引来源头活水,点亮心灯。

参考文献:

[1] 王哲先,骆雨濛.城乡接合部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河南省三所小学的调查研究[J].中小学校长,2021(7):2530.

(朱珠,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