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中师生共读的可为空间

2023-04-11 08:34刘春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阅读环境阅读指导

摘要:课后服务时段的师生共读,为教师更充分地做“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提供了较大的可为空间:依据课后服务时段师生的身心状态,打造自主、开放、宽松的阅读环境;根据阅读规律和学生需要,设计师生共读的路径。课后服务时段师生共读的阅读指导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师生共同审议,选出共读书目;第二步,师生共同规划阅读进程,展开有质量的阅读;第三步,在阅读中产生交流话题,举行有趣味和有挑战的分享活动。

关键词:课后服务;师生共读;阅读环境;阅读指导;阅读策略

课后服务成为当下学校教育工作中新增加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师面临的全新挑战。通过文献检索和实地考察,发现,目前许多学校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安排体育、艺术、劳动、阅读等多个领域的活动。其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课后服务时段的阅读,主要可以分成两种形式:一是全自由阅读,即学生个体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喜欢的阅读内容;二是师生共读,即教师和学生在一个阶段共同阅读一本书。两种阅读方式相辅相成,充实着学生的阅读时光。下面主要探讨师生共讀这个话题。

美国著名书评家奥维尔·普瑞斯科特在《给孩子读书的父亲》一书中说:“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英国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提出,在阅读循环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他认为,有一位值得信赖

的大人为小读者提供各种协助,分享他的阅读经验,那么孩子将可以轻易地排除横亘在眼前的各种他阅读障碍。课后服务时段的师生共读,为教师更充分地做“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提供了时空平台。那么,这一时段的师生共读中,教师有哪些可为空间呢?

一、 依据课后服务时段师生的身心状态,打造自主、开放、宽松的阅读环境

经历了一天的学校生活和课堂学习,到了下午,学生和教师都会有疲惫感,规定性的正式的学习任务容易引发学生的畏难和厌倦心理,也会在无形之中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因此,课后服务时段的阅读,最重要的是给予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激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动力,采用自主阅读、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通过丰富、灵活、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活动促进学生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分享、成长的乐趣。我认为,就课后服务时段的阅读而言,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愉悦的体验比获得的知识更重要。

二、 根据阅读规律和学生需要,设计师生共读的路径

课后服务时段的师生共读,以学生阅读、交流、分享为主,而不以教师教学为主要组织形式。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贯穿始终、伴随全程、如影随形的。阅读指导的路径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师生共同审议,选出共读书目。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世界中,通过“审议式选书”的方式选择共读的书目,是阅读活动的开始。“审议式选书”,可以在选书环节体现自主性。具体做法是,不管是教材中出现的书目,还是基于课文的拓展书目,抑或是教师、学生推荐的书目,都可以经历“书目推荐人介绍—全班(或小组)同学商议、投票—确定阅读书目”的过程。如二年级“快乐读书吧”推荐了《孤独的小螃蟹》《小鲤鱼跳龙门》《一只想飞的猫》《小狗的小房子》等几本书,共读哪一本?或是共读的顺序怎么确定?请学生参与进来,一起商讨,全班投票决定。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对将要阅读的书籍形成共同的阅读期待,有点类似于读前激趣环节。但不同的是,以前的导读课主要以教师主导,而在“审议式选书”中,学生既是图书的推荐者,又是阅读的决定者。拥有一定的选择权,会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同时,审议的过程也是了解书籍阅读价值、辨别书籍优劣、提升阅读品位、体会共读乐趣的过程,更是教师了解学生阅读取向、成长动态的绝佳机会。

当然,不同的学生,其阅读兴趣也各不相同,比如女孩可能更喜欢童话故事、文学作品,男孩可能更喜欢自然科学、历史著作。因此,师生共读,既可以是全班共读的形式,也可以穿插安排阅读小组共读的阅读形式。

第二步,师生共同规划阅读进程,展开有质量的阅读。

共读的展开需要几个关键要素。

其一,规划既能保证个性化阅读节奏,又能实现全班基本同步的阅读进程。

五年级之前阅读的整本书,大多数为汇编类书籍,即由若干个故事组成一本书;五年级开始阅读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六年级开始阅读现代中外中长篇名著。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故事或章节为单位,计划一本书的阅读时长,选择班级共读的故事和章节。

其二,在课后服务时段要保证充分的阅读时间。

如果按照40分钟一节课计算,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可以根据年级的不同,阅读内容的长短、难易程度的不同,安排在20—30分钟。集体阅读的经历是阅读活动的主体部分,也为阅读后的分享(倾吐自己的阅读感受,获得回应和共鸣,体验共读的愉悦感),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

其三,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常用的、好用的阅读策略。

自主阅读时,许多学生会出现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读完就忘等阅读问题,伪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现象也时有发生。所以,会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读了许多书,但是写作水平和学习能力未见增长。因此,教师的过程性指导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阅读书目的特点,在阅读前或阅读中,运用阅读提示或者个别指导,为学生提供策略上的支持。如从阅读的形式上看,面对低年级或中年级水平较弱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们用轻声朗读的方式;面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逐渐过渡到用手指着默读、连词成句地默读、快速默读、批注式精读等多种方式阅读。从阅读策略上看,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需要,运用“提取重要信息”策略——提取主要人物、事件,梳理故事大意,形成整体印象;“预测式阅读”策略——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线索,捕捉故事细节,预测将要阅读的内容走向;“关联式阅读”策略——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前读过的文本勾连起来,形成新观点;“自我提问式阅读”策略——遇到读不懂的地方或者引发思考的地方,在旁边记录下来;“自我监控式阅读”策略——对自己是否理解内容作出一定的判断,说出自己希望读懂到什么程度……多种阅读策略的运用,可以有效保证深度阅读的发生。

第三步,在阅读中产生交流话题,举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分享活动。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写道:“从阅读理论和读者反应的角度来看,研究越深入,我们越相信‘讨论’在阅读过程中确实扮演着核心角色。”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的新信息、新经验、新思考,都有倾吐并获得回应的情感需要,还有外化表达、更加明晰自己想法的深度阅读需要。正如一位学生所言:“除非我们把读过的书拿出来讨论,否则我们无法真正明白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而课后服务时段的师生共读为阅读后的分享讨论提供了时空平台。因此,课后服务时段师生共读的后10—15分钟,可以设计阅读分享活动,组织学生围绕所读章节,进行闯关游戏或围读会、辩论会等活动;在小组或班级范围内,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聊一聊、评一评、辩论、角色扮演、比赛答题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比如,二年级学生阅读《孤独的小螃蟹》时,可以围绕“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小螃蟹梦到自己开着小火车,两次的梦境有什么不一样呢?”进行分享和讨论,感受小青蟹从依赖别人、不自信到自信、成熟的成长。再如,六年级学生阅读《童年》一书的第1—2两章后,可以分别围绕“给故事情节排排序”“说一说在不同阶段对外祖父的印象”进行分享和讨论,把握故事情节,深化对人物形象的认知。选择的分享话题要尽量做到既紧扣文本内容,又指向主题和表达;既有明确指向,又有一定的探讨空间,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让学生感受讨论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低年级的研讨话题可以由教师提出;到了中高年级,可以尝试请学生在大家提出的话题中选择具有探讨价值的话题。比如,五年级学生阅读《小兵张嘎》一书时,从同伴们提出的诸多话题中选定的“电影和小说,哪个更有意思?”“和平年代,学习小英雄的故事还有用吗?”,就富有张力和探讨价值。话题分享和讨论,让集体的智慧成为学生不断回到书中,更加深入地阅读经典作品的推动力,充分体现了师生共读的价值和美。

希望课后服务时段的阅读能让师生在自主、开放、宽松的阅读氛围中,享受快乐的共读时光。

(刘春,江苏省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阅读环境阅读指导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图书馆的课外阅读指导对策
浅析高中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措施
高校图书馆阅览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试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刍议写景散文阅读指导
浅谈班级阅读环境的现状和改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