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利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讨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耦合发展的必然性,剖析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与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深入研究当前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耦合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探讨制度体制创新与改革、市场需求对接与灵活机制、国际合作与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与教育技术融合等协同路径。通过深入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建议,为加速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耦合发展;协同路径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对人才素质和技能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挑战。2022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审议通过,开篇即提出“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将建设技能型社会正式写入法律。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技能型社会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基础,构建技能型社会是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命题。技能型社会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强调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位和发展方向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因此,深入研究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耦合发展,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育模式和体制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互动关系
(一)技能型社会的特征与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这是技能型社会概念的萌芽。技能型社会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以其独有的特征和内涵引起了广泛关注。技能型社会强调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其特征和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能优势成为核心。在技能型社会中,技能被视为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更受市场青睐。技能不仅包括熟练的职业技能,还包括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
2.知识与实践融合。技能型社会强调知识与实际操作的有机融合,鼓励人们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这意味着职业教育不能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
3.职业多样性是技能型社会的显著特点。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职业领域日益多样化,涌现出许多新兴职业。技能型社会鼓励人们不断适应新的职业需求,职业教育更需要灵活性和多样性,满足培养不同职业领域人才的使命。
(二)职业教育的使命与演变
职业教育的演变既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受到职业发展需求的驱动。其使命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特定行业的人才需求,更涵盖了培养适应技能型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演进,职业教育的使命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1.职业教育的使命首先体现在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旨在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为劳动力市场提供具备各类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素质的人才。这种使命要求职业教育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2.职业教育的使命还包括培养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技能型社会强调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融合,要求人才具备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职业教育应当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持续成长。
3.职业教育的演变在于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从传统的职业培训到现代的综合素质培养,职业教育经历了从单一技能传授到多元能力培养的转变。随着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新兴行业和职业不断涌现,职业教育需要与时俱进,调整培养目标和内容,以适应新的社会变革。
4.职业教育的演变还体现在强调实践教学和产教融合。过去,职业教育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现在更加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产教融合强调将教育与产业有机结合,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总体而言,职业教育的使命是多方面的,旨在培养适应技能型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实际操作技能的需求,培养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将继续演变,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 技能型社会与职业教育的共生关系
作为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和全新命题,技能型社会同职业教育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它既是凸显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综合体现,也是凝聚职业教育合力的重要抓手。技能型社会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共生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技能型社会对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需求日益增长,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可以为社会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职业教育通过课程设置、实训环节等方式,使学生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满足技能型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2.产业升级与人才储备。技能型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升级和创新的产业体系,而职业教育正是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途径。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职业教育可以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教学中,培养具备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储备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3.就业与社会稳定。技能型社會的建设需要大量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职业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为学生提供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支持。通过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4.终身学习与社会进步。 技能型社会要求人才具备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而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践教学和产业合作,职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变化,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总之,技能型社会与职业教育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相互促进、相互支持。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技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而技能型社会的发展也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促使其适应社会的变革和需求。这种共生关系在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耦合发展中的挑战
现代职业教育在与技能型社会的耦合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详细探讨制度体制障碍与改革需求,以及市场需求错位与人才培养瓶颈等问题,分析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耦合发展中的现实困境。
(一)制度体制障碍与改革需求
尽管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耦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制度体制障碍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障碍体现在政策法规、管理体制、评价机制等方面,限制了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深度融合。因此,迫切需要进行相关改革,以打破这些制度体制障碍,促进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有机发展。
1.政策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建设在政策法规方面存在不完善的问题。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法规,导致职业教育在资源配置、资金投入等方面面临不足。此外,政策体系中对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关键机制的规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推动双方合作更加顺畅。
2.管理体制不适应。现有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相对僵化,难以适应技能型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机构和行业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受到行政层级过多、决策路径复杂等问题的制约。此外,管理体制缺乏灵活性,使得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培训方向等变得困难。
3.评价机制不准确。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仍然倾向于传统的学术标准,未能很好地适应技能型社会对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需求。这导致职业教育在评价过程中存在偏向学术性、忽视实际操作技能等问题。与此同时,企业在人才招聘时可能更加重视实际技能和实际经验,造成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
为了克服制度体制障碍,必须着力进行相关改革,以促进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有机结合。在改革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改革路径。同时,各级政府、教育机构和行业企业应共同合作,形成合力,推动制度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市场需求错位与人才培养瓶颈
在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耦合发展的进程中,市场需求错位与人才培养瓶颈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市场需求错位现象表现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实际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这导致了人才供求关系的紊乱,制约了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益。同时,这一问题还导致了人才培养瓶颈,表现为部分领域的人才过剩与技能短缺并存,给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市场需求错位现象的成因。市场需求错位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市场快速变化和科技进步使得一些新兴行业和技能需求快速涌现,而职业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难以及时跟进,导致了供需错位;另一方面,传统的教育思维和课程设置还偏重知识传递,忽视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导致毕业生难以胜任实际工作。
2.人才培养瓶颈的影响。市场需求错位问题引发的人才培养瓶颈对于职业教育和技能型社会建设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一方面,技能短缺导致了一些关键领域的市场空缺,制约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人才过剩使得一些领域的就业压力加大,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与所学专业相符的工作岗位,也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挑战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在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耦合发展的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同时也蕴藏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些挑战涵盖了师资水平、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需要通过系统性的改革和创新来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以满足技能型社会对于高素质师资的需求。
1.师资水平不均衡。一些教师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行业洞察力,其教学难以满足市场对于实际技能的需求。同时,一些优秀的行业从业者可能缺乏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水平不均衡现象制约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2.培训机制不健全。一方面,培训内容和方式未能与市场需求和教育实际相匹配,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培训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师资培训相对滞后。这些问题限制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提升。
3.激励机制不完善。与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教师的薪资待遇较低,学校对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这可能使一些优秀的从业者不愿意投身职业教育行业,影响了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数量。
4.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不充分。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意义重大。首先,国际合作能够帮助我国职业教育了解国际先进经验,借鉴先进理念和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其次,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项目、研究等活动,能够促进教育创新和教学方法改进;另外,国际交流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的人才,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耦合发展中存在一系列挑战,如制度体制障碍、市场需求错位和人才培养瓶颈等,但也蕴含着广阔的前景,如深化制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国际合作等。
三、職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耦合发展的协同路径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深刻变革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部分将深入分析国内外成功案例,并提出相应策略。
(一)制度体制创新与改革
1.成功案例借鉴:新加坡的“技能未来”计划。新加坡的“技能未来”计划通过建立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的协同作用,促进了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协同发展。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加大投入,完善职业教育法规,强调实践教学,提供财政补贴以鼓励企业参与技能培训。此外,政府还设立了技能培训基金,支持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进行不断学习和提升。
2.策略建议:我国应加强政策制定与改革,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同时为个人提供更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此外,应加强政府与产业界的沟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政策,确保制度体制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
(二)市场需求对接与灵活机制
1.成功案例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实现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高度契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模式将校企合作作为核心,实行学徒制度,学生在校期间即进入企业实习,紧密结合实际工作,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这种紧密对接的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技能实际应用能力。
2.策略建议:加强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合作的灵活机制。通过与企业合作,调整课程设置,加入实际案例,增加实践环节,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同时,建立灵活的培养机制,支持个体的终身学习,保持与市场需求的及时对接。
(三)国际合作与师资队伍建设
1.成功案例借鉴:芬兰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经验。芬兰职业教育高度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与国际市场保持紧密联系,从而提升了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其成功之处在于聚焦產业需求,将教育内容与国际市场紧密结合,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吸收先进理念,培养适应国际市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策略建议:加强与国际合作,引入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提高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同时,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建立国际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使其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最新的教育资源和发展动态。
(四)科技创新与教育技术融合
1.成功案例借鉴:美国的在线职业教育平台。美国在职业教育领域推动了一系列创新,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构建了丰富多样的在线职业教育平台。这些平台通过线上课程、虚拟实训、远程辅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机会,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职业培训需求,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2.策略建议:加强科技创新与教育技术融合,推动职业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发展在线职业教育平台,开发适应不同层次和领域的在线课程,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途径。此外,结合虚拟实训、远程辅导等手段,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科技手段,拓展职业教育的辐射范围,使更多人能够获得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和教育。
结 语
本文探讨了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耦合发展的必然性,分析了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及解决其中存在的障碍。通过对技能型社会的特征与内涵、职业教育的使命与演变、技能型社会与职业教育的共生关系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互动关系的内在联系。随后,针对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从制度体制创新与改革、市场需求对接与灵活机制、国际合作与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与教育技术融合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策略和可资借鉴的成功案例,旨在推动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协同发展。
在制度体制创新与改革方面,本文借鉴新加坡的“技能未来”计划,强调政策制定与改革的重要性,鼓励政府加大投入、建立基金支持、激励企业参与,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市场需求对接与灵活机制方面,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呼吁加强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对接。国际合作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借鉴芬兰的经验,强调聚焦产业需求、推动国际合作,培养适应国际市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科技创新与教育技术融合方面,借鉴美国的在线职业教育平台,提出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以拓展教育覆盖范围、提升教育质量。通过这些努力,有望在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实现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谷松.助力“技能型社会”的高职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职业教育,2023(02):5-9.
[2] 石伟平,郝天聪.职业教育如何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黄炎培职教思想的当代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01):59-67.
[3] 刘晓,王海英.技能型社会下职业教育公共服务的现实诉求、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2(06):90-98.
[4] 唐智彬,杨儒雅.论我国技能型社会的结构与运行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02):11-21.
[5] 陆宇正,汤霓.技能型社会视域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05):21-27.
[6] 唐璟怡,杨方正,张文鹏.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政策的量化研究——基于16份国家层面政策文本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23(05):5-12.
[7] 李梦卿,余静.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价值追求与实施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08):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