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
陆 瑾 南京市名中医,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本专业近40年。擅长运用传统针灸结合腹针、浮针、穴位埋线等技术治疗失眠、面瘫、耳鸣耳聋、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直肠黏膜脱垂、肥胖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支气管哮喘、偏头痛、颈椎病、腰突症、肩周炎、静脉曲张等疑难杂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等,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节气,江南一带天气渐暖,雨水丰沛,阳光充足,是万物欣欣向荣的好时期,同时也是人们养生的重要节点。
春季到来,人们可能常感困倦乏力,昏昏欲睡,早上醒来较为困难,这是因为“春困”在作祟,保证好充足的睡眠,才能为一天的生活打好基础。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陆瑾主任中医师表示:清明时节还是属于春季,起居应按照春季的养生原则。《黄帝内经》中的“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意思便是晚上要早一点睡。由于春天气血往外走,入睡后,氣血向内潜藏,早睡有利于气血恢复;而早起则是为了顺应春季的阳气升发之势,使体内的阳气不断充沛。
此时节,雨水丰沛,日间气温变化大。民间也素有“春捂秋冻”的说法,因此,在衣服的增减上不宜过急,应根据当日的气温穿着合适的衣物,可微微出汗,否则容易感染风寒,导致疾病的发生。
古有谚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宜多吃些升发阳气的食物,如羊肉、韭菜、菠菜等。
清明时节,体内的肝气达到最旺,此时应养肝、清肝,否则会引动肝风,不仅影响脾胃运化,还可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饮用菊花茶,不仅能抑制肝气过旺,还能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同时,也可以食用枸杞、大枣、豆豉、香菜、花生等养肝食物。中医学中有“五色入五脏,青色入肝”的说法,多吃绿色蔬菜,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既可以补充冬季的摄取不足,又适宜养肝。
清明开始进入辰月,五行属土,雨水渐多,然而仍属春天,木气升发,我们的饮食除了要减少酸味、稍增甜味之外,还要注意清淡,不能滋腻,以免体内湿气增加。
此外,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肝木克脾土,肝气旺于春季,升发太过或气机阻滞,均可引起消化系统疾患,如腹胀、腹痛、泄泻、消化不良等,可以适当配合木耳、山药、薏苡仁、茯苓等健脾的食材。因此,适宜的春季饮食以疏肝健脾为主,有利于促进消化。
《黄帝内经》提及“怒伤肝,悲胜恐”。愤怒会导致肝气郁结,引起生理功能紊乱。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喜条达恶抑郁,保持开阔豁达、积极乐观的情绪对肝脏极为重要。《黄帝内经》中记载:“肝属木,在音为角。”对于愤怒的情绪可以通过聆听“角”调音乐来缓解,如《春风得意》《江南好》等,从而起到疏肝理气、养肝护肝的作用。
大家还可以尝试“嘘肝法”,面对绿色树木, 缓缓地、深深地吐出一口气,发“嘘”的声音,直到心情好转为止。
清明节,肝气达到最旺,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容易损伤肝脏。此时按摩一些穴位,可以调节肝经的气血,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下面就介绍2个常见的穴位,春季可多多按摩。
【定位】属足厥阴肝经 ,位于胸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效】 此穴为肝经的募穴,具有疏肝泻火、理气解郁之效。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为着力点,向下按揉,按揉时要按住7~8秒钟,以穴局部酸胀感为度,时间在10分钟左右即可。
【定位】属足太阴脾经,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功效】 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足三阴经气血在此交汇,能调节脾、肾、肝三经的气血,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安神助眠等功效。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为着力点,向下按揉,按揉时要按住7~8秒钟,以穴局部酸胀感为度,时间在10分钟左右即可。
(编辑 周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