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文庙木雕装饰纹样背后的传统文化

2023-04-08 02:21郭文娟
秀江南 2023年8期
关键词:建水文庙木雕

郭文娟

中国木雕工艺源远流长,早在秦汉之际就已流行,与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保持一致性,到了近代中国,木雕的工艺更是娴熟多样。中国木雕,分布极广,此衰彼兴,潮起潮落,由于各地域的风俗、文化和资源条件不同,取材不一,工艺不同,形成了诸多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派系,如以雕小型黄杨木陈设品而闻名的乐清黄杨木雕,利用天然疤痕树根进行雕镂的福建龙眼木雕,图案优美、结构精巧的浙江东阳木雕,用樟木雕刻再上漆贴金、富丽堂皇的广东金漆木雕,并称为“中国四大木雕”。除此之外,还有云南剑川木雕、苏州红木木雕、南京仿古木雕等。

据史料记载,建水文庙坐落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建水县,它始建于1285年,迄今已有超过700年的发展历史,规模宏伟,文庙内的22扇木雕门窗,以其卓越的技艺与浓郁的文化气氛,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文庙,自古以来被视为祭祀孔圣人的礼制建筑,是儒家文化传承的代表性建筑。建水文庙以它独特的文化氛围、精美的装饰设计、精致的雕刻、精妙的图案,将儒家文化的精髓呈献在云南少数民族边境,使其成为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文庙,在文化交流中,建水文庙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成为传播儒家文化的载体。

据悉,文庙一直保留着传统的祭祀活动,通过祭祀活动将儒家思想中的精华部分融入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之中,将儒家文化中“仁”的核心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上至宗教祭祀,下至生产劳作,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能看到儒家思想的影子,使儒家思想得到了最为广泛的传播,为儒学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周礼·考工记》提到,“凡攻木之功有七:轮、舆、弓、庐、匠、车、梓”。其中,“匠”指制作木材的技术人员,他们负责制作各种木制品。“梓”则指制作小型木雕的技术人员。建水文庙的木雕工艺主要体现在22扇木雕隔扇门中。隔扇门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轻松地闭合,其尺寸取决于厅堂的宽度,通常采用二、四、六、八等偶数的排列方式。其结构样式主要分为三部分:上段装窗棂的称“隔芯”;下段装木板的称“裙板”,也称“障水板”;中段即隔芯与裙板之间的部分称“绦环板”,也称“腰华板”。

其中,隔芯在隔扇门中占比最大,是木雕工艺的重点装饰部位。考虑到隔芯部分兼具透光的功能,常采用镂空的形式,利用雕、刻、镂、贴、镶嵌、彩绘等工艺手段打造三维立体空间,也会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装饰题材丰富多样,图案较为繁复,常利用装饰纹样来表现儒家文化、奇珍异兽、历史典故等。

裙板是隔扇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隔芯下部,与隔芯占比四六开,不做透光处理,因位置过低,人们的视线不会过多地停留,故装饰手法和图案纹样较为简洁,装饰题材通常表现为植物花卉、吉祥如意纹样等。

绦环板是一种木雕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裙板的上下两端,由两根抹头组成,具有精致细腻的外观,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装饰构件,虽然面积小,但汇集了多种精美的装饰工艺手法,装饰内容大部分以博古紋为主,伴随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等蕴含文化气息的装饰纹案。

建水文庙的木雕隔扇门上的装饰图案主要包括几何装饰图案、动物装饰图案、植物花卉装饰图案、吉祥宝器装饰图案等四大类。

几何装饰图案

在建水文庙内的木雕隔扇门上,云气纹和回字纹是最常见的几何纹样,它们被精心地装点在隔芯和裙板上,以增添古朴典雅的气息。

云气纹:有单勾卷和双勾卷两种基本样式,以其独特流畅的线条、优美的弧度以及灵活的变化,成为高贵、幸福、美满的象征。作为一种陪伴纹样,云气纹通常不单独使用,常伴随着动物纹样出现,装饰于隔芯和裙板部分。文庙木雕隔扇门上的云气纹精美绝伦,以其抽象化、符号化的艺术形式,将云的神秘气息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令人不禁对它充满崇拜和敬畏之情。

回字纹: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永恒的生命力、和谐的美好、追求完美的精神。它以圆弧形的卷曲或者方折的回旋线条,象征着人们对神明的敬畏。因其形状像汉字中的“回”字,所以称其为回字纹,寓意“富贵不断头”。回字纹主要沿着绦环板边缘装饰,用来衬托主体,突出主体纹饰。

动物装饰图案

建水文庙内的木雕隔扇门中动物装饰纹样主要装饰于隔芯部分作为整扇门的着眼点,常见的动物纹样主要有喜鹊纹、龙纹、麒麟纹、犀牛纹、羊纹、仙鹤纹、鲤鱼纹、鹿纹、猴纹、象纹、白鹭纹、兔纹。

喜鹊纹:寓意喜事到家,喜上眉梢,还象征圣贤。儒家学派认为,喜鹊的叫声具有一贯的节奏和声调,这种特性使得它们成为圣贤、君子的榜样。因此,他们鼓励人们以喜鹊为榜样,以它们坚韧不拔、永不改变的品质为榜样,以此来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境界。

龙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将龙视为一种神兽,对它感到敬畏,认为其能带来安宁、幸福,自诩为“龙的传人”。在封建社会,龙纹被视为“帝德”和“天威”的象征,代表着神的威严和力量。

麒麟纹:主祥瑞。麒麟是儒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象征着仁慈、宽容、尊重他人的品质。在战国时期,麒麟作为一种民间装饰艺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并成为统治者维护自己地位的工具。“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和“王者至仁则出”中,麒麟的出现意味着圣王的出现,是祥瑞的征兆。

犀牛纹:具有报喜的含义,寓意“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智慧的象征。犀牛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神圣的象征,代表着家族的荣耀和尊严。它们拥有超自然的力量,能够保护家园的安宁与宁静。据说,犀牛是土家族的神明,代表着忠诚、勇敢、正义。

羊纹:“三阳(羊)开泰”被视为一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文化符号,分别用青阳、红阳、白阳代表过去、现在、未来,有安宁、宽容、仁慈的意思,还蕴含着一种祝福,即对万物复苏的美好祝愿。

仙鹤纹、鹿纹:鹿是一种祥兽,象征“福禄寿”三星中的“禄”,仙鹤是一种瑞鸟,象征“指日高升”。因两者都有长寿延年的象征,故古人常把两者放在一起,取“鹿鹤同春”或“六合同寿”之意,寓意吉祥长寿。

鲤鱼纹:寓意是金榜题名、青云得志、飞黄腾达、步步高升,源自广为人知的“鲤鱼跳龙门”传说。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不懈努力,勇于接受挑战,不断奋斗。人们只有用功读书,方能出人头地。

猴纹:是集智慧与勇气于一身的祥瑞动物,象征高官厚禄。猴子一般被视为一种吉祥物,因为它们的名字与“封侯”相同,具有“封侯挂印”的含义。

象纹: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与“祥”字、“相”字谐音,故“象”被赋予了更多吉祥的寓意。古人说的“太平有象”和“吉祥如意”,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纹的代表,它们象征着“吉祥如意”和“出将入相”。

白鹭纹:象征长寿、幸福、高贵。因“鹭”与“路”谐音,故白鹭、莲花、荷叶的吉祥图案一同出现,则表示“一路连科”,象征着一路的顺利、幸福、纯洁。当白鹭展开它那勇敢而又坚定的双翼,它象征着不断前行、拼搏、超越自我,也蕴含着对和谐美好生活的憧憬。

兔纹:瑞兽。兔纹运用较少,其中“动如狡兔”,则体现其灵敏度。兔纹作为中国传统纹样,有多重寓意,如长寿吉祥、多子多福等。

植物花卉装饰图案

建水文庙内的木雕隔扇门中植物装饰纹样主要装饰在隔芯、裙板部分,主要有松纹、莲花纹、梅兰竹菊纹、芭蕉纹等。

松纹:松树四季常青,被人们寄予傲骨铮铮的品格和长寿健康的期望,松纹的寓意也是如此。松为百木之长,经冬不凋,有长寿的寓意,同时与竹、梅一起并称为“岁寒三友”,代表坚韧不拔、坚贞不屈的品质。

莲花纹:是佛教的装饰性符号之一,佛教视其为“净土”。自古以来,莲花都被世人所喜爱,人们更是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因莲与“廉”同音,故莲花还有廉洁、纯洁的象征。

梅兰竹菊纹:“花中四君子”中的梅兰竹菊指代高尚、贤达、谦逊、隐逸之人,从古至今,一直被文人骚客视为正直、纯洁、坚定、气度不凡的象征。

芭蕉纹:芭蕉叶大,因大叶与“大业”同音,寓意大业有成。“蕉能韵人而免于俗”意指芭蕉的韵味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们避免世俗之气。久而久之,借芭蕉抒情成了文人墨客、高僧雅士们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以及对文化人格的一种追求。

吉祥宝器装饰图案

建水文庙内的木雕隔扇门中吉祥宝器装饰纹样主要装饰在绦环板部分,主要有博古纹、琴棋书画纹、暗八仙纹等。

博古纹:“博古”和“通晓古事古物”都是源于“博古通今”这个成语。把古代各种宝器组合排列在博古架上,即把鼎、香炉、尊、笔墨纸砚等组合排列在博古架上,有洁净高雅之意,表达了人们追求高尚的情操。

琴棋书画纹:即弹琴、弈棋、写字、绘画。通过学习音乐、绘画和其他艺术形式,人们不仅能够放松心态,还能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这类纹样强调艺术有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象征着高洁高尚。

暗八仙纹:道教中的“暗八仙”图案反映出道教的独特风格,暗八仙纹即八位神仙各自的所持之物,包括汉钟离的宝扇、吕洞宾的宝剑、铁拐李的宝葫芦、曹国舅的阴阳板、蓝采和的花篮、张果老的渔鼓、韩湘子的宝笛以及何仙姑的荷花,具有福寿、正气、美好之意。

建水文庙由于祭祀作用,木雕隔扇门装饰纹样与中国传统儒家、道家、佛教关系密切,故木雕隔扇门中的图案纹样不只是作为装饰,更有文化传承的意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建水文庙内的22扇木雕隔扇门装饰纹样不仅体现了“顺应自然,澹然中庸”的“和合之美”,还体现了儒学的思想核心“仁”,传递着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念。

“中庸之道”指的是在做事时,应当按照自然规律的原则去行动,既不能过度,也不能不恰当。因为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按照它来行动就会变得自然而然。“中庸之道”倡导适可而止、适应环境、顺应自然,时时注意修身养性,使自己具备仁、义、礼、智、信等品德,更要有永不放弃的勇气与毅力。

这种“中庸之道”恰恰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即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妄自尊大,要有敬畏之心,天与人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

“和合之美”又称“和合之道”,不仅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价值,还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完整性和持久性的原因。“和合”源于《墨子·尚同中》:“内之父子手足作怨雠,皆有离散之心,不可相和合。”

“和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式来实现“和谐”,“和谐”则为“和合”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它们构成了人类一直在追求的自然、社会、人际关系、身心发展、文明等各个方面的完美结合。

“和合”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创新发展已然成为中华民族获得安全感的重要保障,它不但可以深遠地影响当代中国人的思想与意识,还可以不断地促进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

“和合”深刻地阐释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它提倡和平共处、多元文化、人心和善的生活准则和道德准则,对我国的文化、政策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合”作为中国古老思想体系的核心,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的智慧,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思想,并且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人们从木雕装饰纹样中可以看到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典故、八仙故事、“仁、义、礼、智、信”等题材,这些题材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满足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如花鸟鱼虫、奇珍异兽、山水树石等,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美好的寓意贯穿其中,也不失为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能很好地起到成教化的作用。

猜你喜欢
建水文庙木雕
建水陶艺新观察
四川省资中文庙的建筑发展史及其修复研究
云南建水陶博物馆馆藏作品欣赏
“祭如在”与文庙祭祀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
文庙开笔大典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建水紫陶:中国建水紫陶古陶斗美术
建水紫陶·升华
木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