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及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4-07 08:01辛星肖梦琳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31期
关键词:成果转化科研院所高校

辛星 肖梦琳

摘要:目前,我国很多研究院所、高校都存在着科技创新转化效率偏低的问题。通过对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调研可以发现,相关科技机构与市场之间存在的信息差以及在科研成果转化方式上选择的不合理是影響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主要探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对策

DOI:10.12433/zgkjtz.20233106

科技成果转化既是对科技创新的继承与发展,又是紧密联系科研院所、高校和生产,是研究成果走向生产和服务的重要途径。科技成果转化率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科研机构与高校的技术支持作用,将创新所得的技术和成果有效地应用于生产实践,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研究机构、高校在成果转化上遇到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希望能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概述

从某种程度上看,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从而推动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促进生产力的提升,让科技成果成为商品。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创新、科学成果的转化通常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构思技术原理。以现有的科学理论为基础,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路线和新产品进行设想和计划。

第二,试验性研究。根据新概念进行试验或探索新配方和新工艺,从而开发样机和样品或研制新的配方和工艺。这两个阶段都是对技术创新的关注,从而获得科技成果。

第三,中试与放大。根据实验结果,筛选具有良好工业应用潜力的研究项目,再通过工艺优化、产品定型、设备集成、流程规范、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等步骤,让中试产品投入到生产中,由相关机构和市场检验产品,并通过分析中试结果得到相应数据,以此优化与完善产品。这一步注重指标、质量和工艺的可用性,最终的结果是符合顾客需求。

第四,工业化实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产品质量控制、环境污染监控、能源和原材料消费保证系统,进而开发一条节能、低耗、高效的新型产品生产线,让产品成功地投入市场,并将其向产业化的生产方向转化。这个时期主要考虑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成本、售价以及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最终得到满足市场整体需求的产品。

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

当前,在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强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国际技术竞争中,科学研究的成果转换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当前的全球发展形势下,科学技术的竞争也能体现经济竞争,而科研成果的转化数量、质量等因素对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科研成果的工业化水平基本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研究成果的科技转化实质上是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发展思想的实践。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同时,科研成果也可以在实际生产中被推广和使用,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表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第三,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是有效融合科学研究与技术产业的主要表现。尽管新技术的研发并不代表新兴产业的形成,但却能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因此,要将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切实转变为实际生产力,并最终实现企业类型的规模效应,需要科技人员齐心协力,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研究结果的转换创造有利的条件,加快研究结果的转化率,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

根据高校、研究院所在研究成果转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发现,研究成果对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问题

(一)相关人员缺乏成果转化意识

观念更新在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受不合理竞争意识的影响,人们没有重视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导致竞争意识有所欠缺。在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看来,需要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通过技术鉴定,研究工作就算完成,很少涉及成果转化和成果产业化发展方面。因此,如果某一项研究成果开发成功,会保留相关技术,不愿意将经验和成果公布,即使采取了有偿推广形式,也会对关键技术保密,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二)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当前,我国创新体系有待完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技术进步共享利益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促使研究成果更多地转换为生产力,实现对资源的优化分配,以此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另外,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信息咨询机构要加强科研成果分析、加工和调整,避免科研机构与生产部门之间的供求信息不畅通导致生产需要的科研成果找不到科研机构研发。

(三)科研成果转化缺乏中介服务

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高效的技术转移中介机构,这也是实现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关键。当前,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有待健全,具体包括:完善技术市场网络系统、技术市场法规、经营机构以及了解技术和管理的技术人员。目前,科技创新的“中间环节 ”还较弱,很多有价值的科技创新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会降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转化率。

(四)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完善

科学研究成果及其在现实生产中的推广与运用是工作者的创新劳动成果,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应受到人们的肯定与尊敬,重视创新精神。我国高校及科研院所对科技成果的激励方式主要集中在对人员的精神奖励上。由于单纯的物质回报制度,导致科技成果的产出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造成科技产品的供应与市场需求不符,科技产品的价格和本身的价值存在很大差距,这也是造成人员的薪酬水平低下、科技人才团队凝聚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收入分配上,将人员划到二线、三线;在住房分配上,不以贡献高低,而是以工龄长度来衡量,不仅导致工作岗位缺少吸引力,还会打击他们进行科研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四、高校、科研机构成果转化的实施对策

(一)鼓励机制创新,调动研究人员积极性

首先,构建一套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考核,促使高校、院所把科技创新作为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鼓励高校、院所坚持科研、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并重,带动人才培养,实现共赢。

其次,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推行有利于科研管理的机制和制度创新工作,改革高校和院所现行的成果转化行政管理方式,组建企业化、专业化的技术转化机构,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法律咨询、经费申请、专利申请、投融资等一条龙的服务,确保科研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到研究和开发中,从而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效果。

最后,有针对性地为科研人才提供可操作的激励措施。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相互沟通,允许兼职兼薪。鼓励科研人员在顺利完成自己工作的情况下,进行在职(或兼职)创业,取得的收益全部归自己所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将技术创新结果向其他单位转移时,技术转移净利润可按不少于30%的比例给予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人。

(二)营造良好的成果转化市场环境

首先,构建多元化的投资和金融服务系统。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积极引入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拓展知识产权质押和科技担保等服务,加强风险投资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拓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资金来源。设立创业投资风险赔偿机制,在企业风险投资的过程中,按照不高于收益总额的10%计提风险储备金。

其次,大力培养科技中介组织。建立健全技术经理人资格证书体系,积极推进各类技术中介组织的建设,使其更完善、更专业地开展技术转移工作。在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时,应享有相关税费减免的政策。

(三)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首先,加速对重要科技专项工程的组织和执行,将目标锁定在产业的高精尖上,把一些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发展前景广阔的高端项目作为发展方向,例如,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通信、绿色制造等领域中的重点项目作为载体,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模式。

其次,构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三方”战略协作关系,最终达到“科技人才、科研单位、科技企业、融资、服务园区”多赢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构建政府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多层次的合作交流体系。通过沟通协商,将各种资源整合,从而培养一个具备明显竞争力、与行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科学研究机制。

最后,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对象,改革研发设计的项目支持方式,并与产学研相融合,真正做到由企业出题目,高校、院所和设计机构提供智慧,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设计难题,促使科技创新向产业化的方向转化。

(四)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成果转化政策支持

首先,大力支持创业。对依托高校、院所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纳税企业所纳税新增部分将由政府支持,并将其用于加大技术研发的投资;对技术人才提出申请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可以分期三年缴清。

其次,建立专门用于技术创新的基金。对承接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在省内实现技术创新向企业经济效益转化的企业,通过审核后应予以扶持。

再次,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技术转让专项基金,根据科技成果的小试、中试和产业化各个阶段,采用高效快捷的方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支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最后,积极引导和扶持高校办好“科技园区”。为科技园提供土地、规划和项目立项等政策扶持,对省级以上高校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经费补助。省级及以下高校科技园区,可享有国家级高校科技园区相关税费减免政策。

(五)强化高校及院所的科研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正处于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蓬勃阶段,高校及院所是企业追求项目结果的重要对象,曾存在“不怕筹集不到钱、只怕找到好项目”的情况。然而,现实情况是,在高校和研究院校中,被用于转化的课题成果已出现明显供不应求的现象,尤其是对行业有效调整、对国民经济产生深刻影响的课题成果寥寥无几。同时,其研究到账的比例也较低。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在高校和研究院所中,能被用于转化的课题数量少于企业需求,因此研究结果的成熟性很差,具有重要转化意义的课题研究成果越来越少,具有现实意义的高新技术成果也越来越缺乏。可用于转化的研究结果少,是经费到账率低的“瓶颈”。所以,要加强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研发成果的转化率,保障研究经费,促进研究工作的开展有序进行。

五、结语

高校及院所科技创新的实现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任务,是充分发挥研究成果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表现,也是国家技术创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将教育与社会、科研与经济联系在一起的重要桥梁。只有在持续的探讨与实践过程中,政府、企业、高校、研究院所、中介机构以及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发挥所有积极因素的作用,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为我国的复兴事业带来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刘洋,韦文求,封春生,等.广东省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

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

39(02):91-97.

[2]唐丹蕾,王琦.科研院所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与建议[J].中国发明与专利,2020,17(02):92-98.

[3]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我国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特色做法(一)[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20,15(11):11-17.

[4]方兴.促进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政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8(06):70-72.

[5]童金杰.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临的问

题及对策研究——以江西为例[J].科技广场,2018(03):24-30.

猜你喜欢
成果转化科研院所高校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适应新常态,推动军队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策略研究
我国电力专利成果转化因素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辽宁省技术市场发展现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