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隋
2022年版课标强调,“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要求“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课程实施”中还提示“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要求“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还要求“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
这些表述,渗透了富有时代感的新的语文教育生活观,不仅使我们眼前一亮,而且让我们心胸敞亮,视野也开阔起来了。
语文与生活本就密不可分。生活给语文提供了源头活水,语文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生活是基础,语文就是基础之上的楼阁;生活是深扎的根,语文就是根系上长出的枝丫和枝丫上绽放的花朵。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创立者巴甫洛夫认为,语言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是大千世界多彩生活的符号。如果语言脱离了生活,还有语言吗?同时,语言又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离开了人,还需要语言吗?
当下,语文教学常常让学生置身虚拟化的情境,而对一些写人的课文,人物形象被脸谱化,故事情节被戏剧化。课文中写的无论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還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都被学生视为虚假。因而在执教《小英雄雨来(节选)》的课堂上,竟然笑声不断。这不禁使人深思:语文教学究竟怎么啦!在课堂上,我们还常常耳闻目睹:小学生说话时故作姿态,说大话装腔作势,说假话一本正经。在班会上刚刚发表豪言壮语,信誓旦旦,课间就欺负同学,说脏话、粗话。这样习以为常的言行不一,不仅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也是语文教育的悲哀。
2022年版课标多处强调“真实”,意蕴深刻。真实的语文在哪里?在真实的生活中。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耳濡目染,才是鲜活的、真切的。当语文不局限于课堂上、书本里,而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时,语文学习就打开了新视野,进入了新天地。因为生活广阔无边,语文也就广阔无边;因为生活是无限的,语文也变得无限。反之,如果语文缺失了儿童的生活,也就缺失了儿童的悟性、灵性,其实就是缺失了语文的源泉和生命。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真为孩子们痛心,词并没有带着鲜明的形象进入他们的意识;词从一朵散发着芬芳、生气盎然的鲜花,变成了一片夹在书页当中的干枯叶片,只能使人从表面上回忆它的生气。”此话告诉我们,由于儿童缺乏直接的感知经验,原本生动鲜明的词语也变得干瘪黯淡了。
让语文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反映生活,为生活服务。同时,也让生活接纳语文,服务语文,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生活的源泉。生活对人的意义从来都不是抽象的,无论是美国哲学家杜威倡导的“教育即生活”,或是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的“生活即教育”,都是从不同角度肯定了生活对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学习2022年版课标,深入领会其中的语文教育生活观,并贯彻在教学实践中,有可能拓宽我们的新视野,开辟一条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