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飞红
摘 要:为优化生产企业经营效果,本文主要研究生产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列举生产企业内部控制原则,包括设计原则、执行原则、监督原则、完善原则等;分析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包括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足、内部控制专业性稀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不足、企业文化建设不足、审计监督机制建设不足等等;列举强化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包括增强内控意识,提高管理层对内控的重视程度、强化制度完善,优化内控执行流程、加强内部培训,重视引进人才、推进信息化覆盖,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结合企业特点建立健全企业审核机制等。期望本文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产企业;内部控制;强化
内控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现阶段看来,该机制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人、资产、工作流程均有着一定的监管作用,对保障企业良好运行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生产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之一,经济新常态下为促进生产企业进一步发展,在“去供给侧”改革的号召下,相关企业必须加快对内部控制机制的设计与落实,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企业进步发展。
一、生产企业内部控制原则
(一)内部控制设计原则
内部控制设计原则主要指生产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细节做好设计工作,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内部控制系统,并将内部控制系统贯彻落实于经营活动始终,从治理层面、管理层面两方面出发进行内部控制设计,确保最终设计的内部控制系统符合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
(二)内部控制執行原则
所谓内部控制执行原则主要指在建设内部控制机制的过程中相关工作者必须重视增强内部控制的可执行性,将实现预定目标视作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最高宗旨。一般来讲,可将企业内部控制目标设定为如下两个层面,首先,企业内部治理控制目标,主要指的是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企业必须关注董事会在企业中的作用并保障股东受委托的责任;其次,企业管理控制目标主要指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效益,加强监督控制。在构建内部控制系统的过程中,企业可从这一思路出发,设定具体的内部控制目标,增强内部控制的可执行性与有序性。
(三)内部控制监督原则
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生产企业有必要建立完整的监督机制,针对内部控制做好监督工作,确保各部门相互牵制。所谓相互牵制主要指在开展经济业务活动的过程中,企业有必要将职责分配给具有制约关系的职位,在横向关系上,可由彼此独立的部门或人员来办理,起到监督、制约作用,在纵向关系上,一项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应涉及至少两个岗位、环节,其间下级应当接受上级的监督,如此才能够促进职责分离,促进内部控制顺利实施。
(四)内部控制完善原则
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生产企业必须重视增强内部控制的完善性,确保企业能够借助内部控制制度,针对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做好管理,为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内部控制工作实施阶段,企业可结合不同的控制类型对具体的控制策略进行选择与划分,尽可能结合具体的风险事件选择最合适的策略,灵活地帮助企业规避风险,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增强内部控制系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促进企业高效发展。
二、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未完全形成
现阶段看来,很多生产企业的决策管理者并不具备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影响生产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在生产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的大部分权力都掌握在决策管理者手中,企业能否促进管理机制变革、能否切实推进管理制度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受到决策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的影响。目前看来,市场中很多中大型企业的决策管理者,其内部控制思想较为传统,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明显,大部分决策管理者针对企业内部控制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开展管理工作易受经验主义影响,接受新理念、新事物较缓慢,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甚至对内部控制机制在企业管理中,能够产生怎样的作用缺乏认知,因此构建内部控制机制的意愿较为落后,这也对企业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总之,要对内部控制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增强决策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很有必要。
(二)内部控制制度与执行完善度不足
现阶段看来,市场中的生产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变革时代,在供给侧改革的影响下,不断有新的改革政策出台,但我国生产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现实情况却长期停留于初始阶段,这无疑会对生产企业的进步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整体看来,生产企业发展内部控制管理的时间较短,很多企业都未能够在实践中积累充足的改革经验,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完善性,在执行过程中常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此外,市场中大多数生产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还存在结构随意、职权模糊、职责模糊的问题,相关工作者制定的政策制度,其客观性、科学性明显不足,常导致内部控制机制失去应有作用,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成长,最终甚至导致内部控制全面崩溃。
(三)内部控制人员专业性欠缺
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深刻影响着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现阶段很多生产企业的经营内容较少、经营范围相对单一,在此基础上针对工作人员给予的安排与管理往往缺乏规范性,对很多岗位的安排都未实现人员优化配置,导致很多人力资源被浪费,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
(四)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不足
信息时代下,生产企业亟须提升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程度,将各种位于时代前沿的先进技术,引入到内部控制一线中来,借助高新技术,优化各项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但目前看来,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明显较为落后,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者使用的管理软件,与时下盛行的大数据技术、智能化技术有着一定的距离,同时很多员工对新技术的接受意识也较弱,不能认识到开展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思想较为传统,这也影响了生产企业内部控制进步。
(五)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纵观生产企业开展内部监督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是内部监督还是外部监督中,含有的漏洞、薄弱环节都是极为突出的,如,很多企业内部针对不同部门、不同业务设立的监督标准各不相同,而对这些监督标准的设计,本身就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加之很多上级部门,管理生产企业较为分散,导致外部监督的功能时有交叉,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难以形成管理合力,对生产企业内控机制的正常运行造成了负面影响。
(六)企业文化未与内部控制融合
很多生产企业创设的企业文化并不尽如人意,如,很多生产企业的管理者,对内控机制缺乏健全认识,常会将内控视作“纸上谈兵”,在这种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即使生产企业已经建设了相对健全的内控机制,该机制也会在具体实施中流于形式,起不到良好的效果,或者无法成功覆盖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此外,很多生产企业设计的内控机制存在较多的盲区,某种程度上还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频发。
三、生产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增强内控意识,提高管理层内控重视度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下级员工可通过提建议的方式,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档案递交给上级部门,在决策管理者同意方案后,为决策管理者提供一定的支持,促进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实施,在生产企业内部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实施环境,以及上行下效的企业氛围,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内部控制目标圆满达成。
(二)强化制度完善,优化执行流程
生产企业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先进性与高效性。企业可将关键的权力分配至不同的部门与人员处,提升企业制度的民主性與科学性。在设计优化方案的过程中,企业还必须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避免照搬其他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经验,尽可能实事求是地优化内部控制的执行流程,确保方案可行。最后,针对企业而言最为重要的一点——企业必须重视将成本管理,纳入对内部控制的开展之中,促进企业经济价值的日益提升。
(三)加强内部培训,重点引进人才
在信息时代下,企业必须针对企业内部参与内部控制的人员加强培训,增强其对各种先进的内部控制理念、手段的掌握,同时还应重视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生产企业可结合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需求,设计人才引进的门槛,对于同时掌握优良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与内部控制管理能力的人才,应当不吝引入,从而层层递进地构建起优质的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发挥人才队伍的力量,更好地促进内部控制工作有效开展。
(四)打造信息化覆盖,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近年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生产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为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企业必须重视使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交流沟通系统,使用这一系统快捷、有效地传递相关信息,同时完成资源共享,使内部控制变得更为高效。企业可将信息化建设覆盖到企业内部各部门,在此过程中,企业必须督促各部门工作人员,针对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加强甄别、筛选,同时还应做好整理工作,使信息数据得以更快地传递,在企业内部构建出信息高速传播的渠道,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对各部门信息的掌控,促进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带动企业蓬勃发展。
(五)结合企业特点,个性化建立健全审计监督机制
企业有必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个性化的审计监督机制,一般来讲可将监督部门划分为审计部门与财政部门两类,将外部审计工作与内部控制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管理,提升监督机制的健全性。为保障监督质量,企业必须为审计部门赋予一定的独立性,同时还应从招聘阶段入手,适当提升人员招聘的门槛,确保招聘进来的工作人员都有着良好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在平时,相关工作者必须针对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给予有效的培训,同时定期考核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避免其工作态度懒散,确保审计人员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此外,生产企业在平时也应积极配合社会、政府的监督工作,使内、外部监督工作真正得以优化,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日益提升。
(六)打造内控企业文化,形成有机结合
生产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身的利润,现阶段看来,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对生产企业的经营利润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力。为保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建设内部控制机制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还需重视在企业内部,构建良好的内控文化,通过这种方式营造出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氛围,促进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本文认为企业相关管理者在制定内部控制机制时,必须仔细结合企业的行业规模与行业特点,尽可能贴合企业发展状况,构建内部控制机制,对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规划,在此基础上设定相应的控制目标,在该目标的指导下,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工作。在设定完毕控制目标后,企业应对各部门的职能做好划分,并依照部门的工作职责,构建内部控制制度,将内部控制的文化氛围引入到各部门内,引导各部门在企业文化的号召下,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增强内部控制实施的严谨性与有序性,为各项信息的传递与共享提供良好的环境,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真正实现,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更好地促进生产企业进一步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生产企业管理者必须尽快转变管理理念,加强对各种位于时代前沿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利用,借助这些管理理念、方法,构建内部控制机制,同时多参考市场中企业构建内部控制机制的成功案例,实事求是地设计改革策略,通过不断完善与实践,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友玲.集约化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以M公司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3(02):108-110.
[2]金兰英.论生产型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优化策略[J].营销界,2021(31):169-170.
[3]毛育花.集中润滑设备生产企业基于风险防范的内部控制探析[J].会计师,2021(10):72-73.
[4]程娇.浅谈生产企业销售与收款环节内部控制[J].商业文化,2021(04):100-101.
(作者单位:台州通仁电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