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侠
摘要:劳动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劳动者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在高职院校管理实践中,不断提升劳动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塑造具有实干精神与动手能力的劳动者、提升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培养正确劳动价值取向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当前的教育发展背景出发,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对高职院校如何不断提升劳动教育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旨在为培养更多新时代高质量劳动者提出可借鉴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教学效果,实践探析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历来就十分重视勤劳刻苦、奋斗进步的劳动精神。在传承至今的古典诗词歌赋、礼仪制度、家风家训中,都有许多与劳动相关的内容。现代以来,我国也一直将劳动视为教育事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育人价值观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重视。在这之中,劳动教育作为将学业与职业结合在一起、將生活世界与工作世界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结合点,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当前社会越来越重视劳动教育的培养。因此,在高职院校管理与育人工作中,需要将劳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并将其逐渐融入到文化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训练等日常教育内容之中,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立足于实践,分析高职院校如何不断提升劳动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通过实践训练与学习,逐渐提高劳动技能,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1.知识维度——培养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
在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中,出发点与落脚点在于职业教育的不同特点,重点则针对实习、实践课程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展开劳动精神与技能的培育。这样结合职业岗位与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内容详实、定位准确,是高职院校的优势与特色所在,因此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的认知。在课程设置上,全面涵盖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和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1]
2.实践维度——提升学生职业劳动技能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劳动技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学实践。在课程设置上,学习内容包括了实践教学、实验实训、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各方面的内容,[2]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活动实践。学生践行劳动教育,可以选择多种途径,包括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专业劳动体验、校内劳动任务、校企合作项目等,途径广泛,锻炼效果显著。双管齐下的实践,能够使学生的职业劳动技能得到有效地提高与训练。同时,过程中着重突出劳动的技术性、技能性,在体力劳动的基础上融入了脑力劳动的要求。
3.创新维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动力源泉。没有劳动,就没有创造,更没有发展。因此,劳动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助推器的重要作用。引申到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中,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缺少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而这也正是新时代高质量人才所必备的素质,正是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最大程度地培养和激发。与一般的大学不同,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职业定向教育为重点,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实践性内容占比较大,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劳动教育的教学质量,就意味着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劳动,致力于科学探究与创新实践,在劳动奋斗中逐渐培养起创造性劳动素养与能力。
1.劳动教育知识需要充实
在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中,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丰富与充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个学时。”一些高职院校当前对于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仍处于摸索阶段,在教育文件中对于劳动教育课程学时与内容的要求并不明确,既没有规定授课内容,也没有明确指出劳动教育形式,导致当前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中还没有发挥出全部的作用,教育知识内容需要进一步充实丰富。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随之进一步改善。一些学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也是为了学生能够心无旁骛地专心学习,配备了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将清洁工作交给专门的清洁人员,学生完全不需要也没有意识到生活中劳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高职院校课程安排上,学生更是将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放在职业实践课程上,没有正视劳动教育的价值,使得劳动教育课程没有专业教材,没有场地,也没有专业的师资力量,从整体上缺乏系统的课程设计,导致课程内容比较浮于表面,还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3]
2.劳动教育开展形式需要丰富
高职院校的教育课程,在形式上需要进行丰富来吸引学生的投入积极性。从当前教学实践来看,各大高职院校所设置的劳动教育课程形式趋同,比较缺乏地区、院校、专业的特色,无法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有效的劳动教育。举例来说,一些高职院校为学生安排的劳动课程包括下田劳作耕种、校园环境清洁、整理图书馆书籍等活动,以及安排学生到社区、企业、农村、养老院等地进行志愿服务活动。这些活动在各种职业院校中都广泛存在,活动形式非常相似,与校内的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内容与形式上几乎没有差别。同时,这些劳动教育形式主要偏重于单一的体力劳动,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劳动教育的部分作用,但是在实践中还是需要进一步使教育形式更加精彩,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与培养,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激发劳动创造性。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是学校方面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需要提高。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提高认识,强化思想,将劳动教育摆在突出位置。[4]
3. 劳动教育认知程度需要提高
學校方面对劳动教育的思想认识有所偏差,导致出现了上述教育课程在内容与形式上的问题。除此之外,学生自身对于劳动教育的认知程度同样需要进一步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得到了全面贯彻与落实,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高职院校的独特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中,劳动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借助不断地实践检验与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检验所学知识、锻炼独立自主思考能力的良好机会,有效地推动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步伐。同时,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中的重要一环,其中有许多可借以展开德育的良好素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之一。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明白“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树立起“劳动最光荣”的优良作风,从而坚定劳动信念,愿意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建设之中,成为退出社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大有裨益。然而,现实中仍然有部分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劳动教育的认知程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并提高。
1.充实劳动教育知识,拓展劳动教育覆盖面
当前,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中的劳动教育课程存在一致化的倾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与创造性还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对此,高职院校需要丰富劳动教育知识,充实教育课程内容,大幅度拓展劳动教育覆盖面,从而有效改善劳动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积极开设拓展专业相关的实践课程,把劳动教育逐渐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潜移默化地进行劳动教育渗透,改善学生对劳动的观念与认识;将单纯的体力劳动融入到专业课程、实习课程中去,在职业技能学习中强化对劳动的认识与掌握。另一方面,学校与教师应积极在职业教育中挖掘与劳动相关的教学资源,不断进行细化,充分结合已有的教育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模范精神渗透其中,为塑造学生正确、健康的劳动价值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劳动教育同样需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展开差异化教育,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提前适应不同的社会角色分工。[5]
2.丰富劳动教育形式,结合学生社会实践
高职院校在提高劳动教育教学效果的过程中,需要丰富教育形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结合学生社会实践。在实践训练过程中,学生是与劳动过程接触最近的时刻,能够逐步掌握劳动技能,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从而提升就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应用劳动思维与实践能力,深化对劳动精神与奉献精神的体会,真正理解劳动的意义。第二,邀请劳动榜样来校开展讲座。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为学生将来的劳动就业铺平道路,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一些劳动模范、行业标兵、著名企业家等来校开设讲座,为学生讲解关于劳动的意义与实践做法,从而促使学生在榜样的身上发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寻找职业认同感与前进的方向。第三,开展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联合培养学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与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熟练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并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在其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答疑解惑,实现进一步的提高。
3.提升学生劳动认知,结合学生劳动需求
针对当前学生缺乏对劳动正确认识的情况,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知,结合学生不同的劳动需求,塑造学生健康的劳动价值观念,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成长为爱劳动、会劳动、主动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学校方面,高职院校需要提升政治站位,把握好劳动教育的正确价值引领,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明确劳动教学任务,建设完善教学体系,打造系统整体评价制度,在大局角度为提升学生的劳动认知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方面,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需要个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才能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引导,加强劳动政治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最后,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即将成年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处于急速发展与完善的时期,受外界的影响较大,正是进行劳动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生参加职业实践活动,也是经历劳动教育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学生需要从自身的专业与实践经历出发,结合个人需求,在劳动中体会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6]
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可以在学校课堂里融入劳动教育的思想,布置劳动教育相关的任务,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们进行劳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劳动需求,让学生们建立劳动光荣的认知。例如,在进行大扫除活动时,可以安排两位学生作为大扫除活动的监察员,对同学们在大扫除活动中进行的劳动任务量和劳动质量进行评分,对于完成劳动任务量较高以及劳动质量较高的学生分别进行表扬和奖励,该项考核也可以记录在学生的平时表现评分中。以劳动任务评价体系为主导,结合学生劳动需求来提升学生的劳动认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够让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自身的劳动需要,体会到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完善自身的劳动观念体系。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中重要的工作任务,需要不断提高认识,针对当前劳动教育的特质与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根源,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解决方案,从而逐渐提高劳动教育的教学效果与有效性,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劳动技能找到可行路径,培养具有较高劳动素质与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本文系202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题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路径探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SJB0810。
参考文献:
[1]杨小燕,唐开军.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教学效果的实践探析[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8(04):37-40.DOI:10.19505/ j.cnki.1008-2573.2020.04.008.
[2]冯欢欢.新时代农村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评《基于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思政教育教学效果提升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2):613.
[3]张敏,徐明,刘宇.“双高”建设视域下的高职院校特色劳动教育体系探析[J].才智,2022(28):168-171.
[4]王丽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其路径分析[J].才智,2022(26):46-49.
[5]张建鹏.“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4):20-23.
[6]王蕾,黄长久.学习型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历继续教育开展策略研究——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2022(15):24-26.
(作者单位: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江苏苏州 215163)
(责任编辑:姜秀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