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晶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兼顾知识教育和人文教育,注意教学内容的合理化,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育必须要加强人文素养培养,拓宽知识的广度和宽度,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自信,指引学生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对于人文素养的渗透存在一些误区,需要进行改进和变革,真正让学生体验到语文的重要性,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挖掘多样化的语文教学资源,带动学生自主探究,打造新型创新课堂,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片面性和模式化的倾向,只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向学生灌输大量的语文知识,容易造成学生厌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了人文素养知识,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话题,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跃,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在内心树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人文素养有了新的了解,他们能够正确把握学习语文的目的,消除对语文学科的畏难情绪,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充满激情和自信。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逐渐成熟,看待事物的方法也越来越全面,随着语文人文素养教育的深入,给高中生创造了更多升华情感的渠道,他们的内在品格得到了更好的提升机会。人文素养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无处不在,无论是古诗词、现代文、还是作者生平事迹、历史背景等,都可以成为人文教育的素材,让高中生在学习之余获得新的收获,全面提升文化品位和道德品质。另外,教师还可以把具有人文素养的人物树立为榜样,通过示范和引领,进一步深化高中生的认知,促进其独立人格的形成。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传递知识的功能,还具备人文教育的潜在价值。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育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将培养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给人文素养培养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指导,使高中语文教育焕发生机,为实现教育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人文素养教育是改善当前人文环境被破坏状况的需要,一方面把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精神状态提升起来,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理清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意识,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好比是灯塔,引导着学生前行的方向。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发展契机。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注重学科教研,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做好榜样,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同时,还要转变固有的观念,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全面落实人本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
人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知识的积累,教师要多阅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价值的理念和精神,增强传统文化底蕴,提高文化素养。教师还要树立起大语文的观念,多去阅读一些西方的优秀文化作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做到活学活用。教师还要积极挖掘其他学科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课堂教学中才会把祖国的语言文字运用得“游刃有余”,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为国育才是其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做好表率,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敬业心,注重言行举止,用整洁的仪表和举手投足间的智慧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掌握中华民族的优秀礼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要面向未来,培养人文素养是时代发展所需,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引导学生多去接触现代文明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语文教材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渠道。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浩如烟海,涉及古今中外、上下千年。所以,教材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为学生进行深层解读,用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在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真挚情感的流露,是作者内心的独白。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课文的作者介绍入手,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其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坎坷经历中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力量,从而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树立起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很多文学家都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在介绍作者时可以着重讲述作者的人生态度、治学精神等,引导学生从作者的人格魅力中获取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学佳作,是作者审美的结晶。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美的元素,引导学生在教材学习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使学生产生美的追求与向往,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有些课文歌颂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有些课文展现了田园的美好与静谧,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这些名篇,融入作者用情感和文字构建的意境之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还有很多课文以人物塑造为主,教师在教学时要深入挖掘这些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借助这些人物形象的人文光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课堂学习和学生的自我感悟,将人物形象身上的人文精神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此外,议论文和说明文也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方面挖掘作品中的智慧美,近距离感受议论文清晰的说理思路和说明文的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述力,使学生学会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能只依靠教材教学,教师还要积极拓展课外阅读资源,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不断积累和运用中,逐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文章,还可以结合单元教学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或者读整本书的课外阅读活动,既可以增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收获更多的情感熏陶。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熟,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鉴于此,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书籍来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保护好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在阅读中获得心灵和思想的成长。
由于高中生的学业负担沉重,很多学生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为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教师可以为学生规划读书时间,组织学生利用晨读、午休时间开展课外阅读,还可以制定课后阅读计划,让学生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读20 分钟的书并设计读书计划表,让学生将每天读书所用的时间、书名、页数记录下来,定期对学生进行检查。对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对话,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进行指导,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写读书随笔、阅读后及时书写读后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升华学生的阅读感悟,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以书中的优秀人物为榜样,学习书中人物的高尚品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为了激励学生读书的热情,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以聊天的形式畅谈自己的读书心得、读书经验,通过交流与探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之间可以在品德和修养上取长补短、相映生辉,有助于人文素养的共同提升。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中语文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改变了语文知识的呈现方式,使语文课堂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其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人文环境,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融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中,接受情感的熏陶和浸染,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但是,教师要注意到信息技术的两面性,过度依赖信息技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思维,还会产生错误的学习习惯,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能够从自身做起,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借助多媒体设备把课文内容用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呈现出来,让枯燥的书本文字“动”起来、“活”起来,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情感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进一步感受文本所构建的美,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课文内容中所蕴含的人文气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情感的表达,与音乐学科具有较强的相似性。教师可以利用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打破学科界限,根据文本的情感基调选择与之相一致的音乐作品,利用音乐渲染课堂氛围,用优美的音乐旋律把学生带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之中,深化学生的内心感悟。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配乐朗读活动,让学生伴着音乐旋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互联网中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或课后学习任务,创设自主学习空间,从网络中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与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掌握更加渊博的文化知识,从而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
语文学习评价在语文教育中具有导向作用,也是教学信息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反馈。在传统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影响了学生的整体进步。为此,教师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语文学习评价方式,在学习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学生的优势都能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地展示,还要对学生的突出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增强学生的自信。教师的激励和表扬对学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赏识教育,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学生,肯定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教师要合理运用诊断性评价,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智力、能力等因素,进行摸底性的测试和评价,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中,倾听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做好家校沟通工作,使课堂评价更精准、完善。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教师还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把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的学习成果、考试成绩、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视频等资料载入其中,通过定期总结和归纳,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使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对高中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能够夯实语文根基,还可以培养情感追求和人文素养。在实际工作中,语文教师要勇于开拓进取,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开发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搭建语文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