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敏
(南宁师范大学)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来,新科技催生了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新产业新业态。疫情过后,企业加快布局“数智化”转型,双创活力进一步释放。在新的态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动态化、智能化,对HR从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人才培养要精准对接社会需求,为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新文科建设宣言》于2020年11月发布,新文科建设工作全面部署和启动。融合性、创新性是新文科的典型特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有多学科理论交叉、应用性强的特点。面临新的社会需求,该专业课程教学亟需实施改革创新,用新文科理念指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开发建设专创融合课程。
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在世界大变局、大国博弈竞争中取得优势、掌握主动权,关键在人。提升综合国力、坚定文化自信、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培养时代新人,要求加快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新科技产业革命将改造传统生产模式和服务业态,推动传统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变革,促进行业间融合发展。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解决复杂问题亟需跨学科专业的知识整合,新文科建设刻不容缓。[1]新时代新使命提出建设新文科这一新要求和任务,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以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要。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课程改革。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是促进新文科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的关键。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企业转型,迫切需求知识复合、学科融合、实践应用能力与双创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创融合课程建设,要适应行业新的发展形势以及行业企业对HR从业者的新需求,除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之外,还需要具备法学、心理学、经济学知识背景,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等;也要满足课程受众——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迫切需求,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职业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普通本科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重理论、强调理论教学,轻实践、实践教学明显不足这样的问题。因而学生缺少实践操作的机会和平台,导致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不强,影响学生的就业力。课程设置落后、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没有与时俱进,与社会需求和创新实践脱节,导致学生职业适应期长,所学不能所用,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存在“两张皮”现象。[2]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分离、不能有效融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无法创造性开展工作,影响职业发展。课堂教育单向传授,教学和考评方法不够科学,学生学习被动、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符合新文科发展需要的跨学科双创师资短缺,教师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不足,缺乏创业经验,无法满足专创融合课程教学以及创新创业比赛项目专业化指导的要求。专创融合课程教学亟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新的教学团队补长师资短板。这就需要从供给端入手对专业课程进行结构性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基于新文科建设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化解现实困境。
2018年以来,教育部通过颁布政策、下发指南方案文件、召开经管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教指委会议等形式,对新文科建设模式和发展方向、卓越拔尖经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评价变革等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和部署。所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0年10月)、《新文科建设宣言》(2020年11月)、《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2021年3月)、《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2021)》(2022年3月)等,为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和新思路,[3]回答了关于新文科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深层的问题。[4]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必须贯彻顶层部署,落实政策规定,吃透制度文件精神。以创新融合为关键核心,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多学科理论交叉、应用性强的特点,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实际理清专创融合课程设计思路,实施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方法手段、实践教学改革。[5]用新文科理念指引专创课程建设,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要贯穿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实现政治塑造、实践育人。培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知识技能扎实,跨领域知识融通,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新需求,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思考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从供给侧角度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改革问题。将课程视为院系与教师提供的特殊产品,这一产品既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还要紧密对接社会需求。围绕“上什么”“怎么上”“谁来上”几个关键性问题,基于产品研发流程,从供给端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大幅度提升课程质量。专创融合课程开发流程具体如下:
识别需求。这是专创融合课程开发流程的起点。通过对授课对象学生以及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调研,结合新时代新要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确定需要需求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定位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开发。根据需要需求方案进行课程设计、研发,设置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设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
产品推出。组建双师双能结构的教学团队,构建多元教学与考评模式,在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过程中,严格把控质量关。
跟踪反馈。搭建校内校外实践双平台,跟进课程推出效果,评估是否符合预期培养目标。从学生评教、学生实践、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用人单位评价等多渠道收集反馈信息,为下一步课程优化做准备。
从供给端入手专创融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实施结构性改革。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一方面通过结构调整改革创新,提高对需求变化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提高课程供给质量。另一方面是丰富教育供给,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具有选择性的、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包以及教学服务模式,打破和替代原有的供给结构。以更好地满足课程受众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更精准地对接社会新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总结前期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稳步实施专创融合改革,通过“两设三建”,建设专创融合课程,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双创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经济转型、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根据新文科建设要求,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确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邀请区内外院校和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成功创业者、用人单位及本专业毕业生共同研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基于新文科建设的多学科交叉、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双创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根据职业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岗位对知识、技术和能力的要求,突出创新性、实践性特点,优化重组课程课时,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与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学生法学和心理学知识背景,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立足广西面向东盟,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专业核心课程(融入行业专家讲座)、专业技能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经济法》等)、创新创业课程(包括基础类、学科专业类、实践类课程,如《创新创业基础》《创业团队组建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模拟实训》等)、面向东盟方向课程等模块,实现课程门类多样化、课程内容专题化。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必须注重实务的特点,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梳理知识点,构建课程知识图谱,与企业联合开发设计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及相关教学资源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管理过程对接,基于管理过程安排课程结构。与成功创业者、职业经理人合作推出系列专创融合课程,并编写配套教材,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与社会需求和创新实践脱节、课程设置落后的问题。
注重应用力求解决实际问题,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围绕学科交叉、专创融合,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新经济的关联、课程思政等内容,模拟人力资源管理场景现实问题,体现专业课程两性一度,激发创新创业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政治塑造、实践育人。追踪前沿和行业动态,收集、开发并不断优化更新,形成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引入学堂在线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遵循从提出问题到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认知规律,构建多元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育单向传授,学生学习被动的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专创融合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合、课前课中课后教与学相促相长、模拟实训与企业实践相融,多维度提升学生学习力。根据专创融合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元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改革为核心,采用实例引入、情景模拟、项目实验、管理游戏、专题互动讲座、混合式教学等多元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教学。导学、导练、导研,以真实任务渗透课程教学,使学生在软件操作、项目设计和场景学习体验中掌握工作方法和流程,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实现知识学习到能力的转化。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开展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评估与指导。
引入绩效技术创新变革考核方式,根据不同课程要求采用多种考核方式进行多次考核,让学生和老师都成为考核主体,实施多视角考评,反馈互动,综合评定。与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匹配,通过构建开卷/闭卷笔试、调研报告撰写、项目设计、案例分析、教学视频分析、工作情景模拟、工作实务操作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从知识学习到应用能力的转化。
组建校内校外专兼结合、掌握理论前沿、管理实践经验和创业经验丰富、在教学与科研方面都具有创新能力的稳定高效的教学团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途径,选派老师前往协同育人企业挂职锻炼,报考各种职业资格证,参加双师型、双创师资培训班,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积累实践经验反哺教学。邀请企业管理者到校讲座培训、成功创业者联合授课、职业经理人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双师双能结构的“校内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成功创业者”教学团队联合授课,弥补校内教师开展实践教学与双创教育、追踪行业企业界新需求新形势新发展有困难的短板。
搭建校内校外实践双平台,让学生多渠道获得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帮助他们巩固学习成果,出色地展示自我和切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构建计算机虚拟与真实工作任务相结合、就业能力与双创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实训体系。专业核心课程安排课程实训,以真实人力资源管理场景作为实训任务,通过实地观察调研、访谈,撰写调研报告,设计解决方案,强化专业岗位训练。充分利用工商管理案例库、踏瑞教学和实训软件、奥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经管人才职业行为模拟与测评实验室、计算机模拟综合实验室、经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平台,实施经济管理创新创业训练营、管理技能训练、项目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等课程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训。精心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重点孵化校级创业项目HR 工作室。组建学科竞赛指导团队,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模拟竞聘大赛、“互联网+”、大创项目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使学科竞赛与专业实训、专业课程教学堆叠,通过竞赛检验、反馈学生课程学习效果,以赛促学促教。
拓展校外课程实践基地,积极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南宁师范大学——新道商学院、南宁师范大学——前锦研究中心,推行实习上岗相衔接的专业实习方案,使课程教学得到外延。以真实工作任务渗透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新形势下,真实企业环境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业务流程、动态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组织学生到创业基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实地观摩,使他们开阔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合作企业承办的各种管理论坛和HR沙龙,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缩短学生的职业适应期。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需从供给端入手进行改革创新。融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专创融合课程,可以通过设置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设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容,构建多元教学与考评模式,组建双师双能结构的教学团队,搭建校内校外实践双平台等实施路径,需要多方合力、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面对新使命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以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为突破口,靶向培养、守正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