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思怡(福建:厦门市科技幼儿园)
随着当今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部分。STEM 教育起源于20 世纪80年代的美国,着重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个方面的教学,STEM 教育对促进幼儿计算机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一种衔接,可以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尽快融入小学学习环境当中去,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
积极帮助幼儿更快地接受小学生活,快速地完成从幼儿到学生的转变,助力幼儿发展。幼儿园到小学是幼儿教育路上第一个转折点,幼儿刚开始进入小学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新奇的环境产生好奇的心理,对小学生活充满希望。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有的幼儿就开始对小学学习生活感到吃力。例如,对于小学教师留的作业,幼儿因为年纪原因,回家后难以向家长复述。幼儿园阶段只重视幼儿的心理发育,忽视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的幼儿升到小学后,不会与人交际,不知道怎么和同学相处,造成孤僻的心理。且幼儿园时期没有注重对知识的练习,幼儿升到小学后,一时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内容,逐渐对知识产生不会、难理解的恐惧心理,不利于后续学习。所以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是极为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幼儿提前体验小学生活模式,提前适应各种习惯,对打好小学入门基础有一定促进作用。
幼小衔接可以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状态,让幼儿尽快地融入小学学习环境,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我国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始重视对幼儿的STEM 教育,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注重趣味性,注重将所有学科进行联系。我国也对3~6 岁幼儿的发展提出了要求:“科学领域的发展包括了传统数学科学领域,以科学为探究的核心,数学为解决的方式,将数学和科学建立联系,帮助幼儿建立起真实的认知活动。”我国对幼儿发展提出的要求与STEM 教育理念相契合。STEM 教育倡导一边科学地解决面临的问题,一边将科学与其他领域整合,推动教育的开放性发展。将STEM 教育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开展,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因为大班幼儿正处于思维快速发展阶段,在想象力和智力方面蕴含着非常强大的待发掘的能量。这种能量需要正确引导和开发,而STEM 教育恰好可以做到对幼儿正确引导和开发,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将STEM 教育与幼小衔接主题活动相结合,更贴近小学生活,帮助幼儿提高处理事情的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向学生转变。
STEM 教学模式包括引入、探究、解释、扩展和评价。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小衔接主题活动,以《会跳的弹簧》为例,将STEM 教育模式潜移默化地融入幼儿教学活动中。首先引起幼儿对弹簧的好奇:为什么弹簧会跳?让幼儿进入思考阶段,锻炼幼儿的思维反应能力。接着幼儿教师教幼儿制作弹簧,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最后检验制作好的弹簧会不会跳。幼儿教师可以接着询问幼儿是否知道哪里有弹簧。幼儿教师可以准备弹簧笔,当着幼儿的面拆卸展示,再将弹簧按回去,将笔复原,并为幼儿解释其中的道理,培养幼儿的科学创新能力。幼儿教师也可设置“我可以”“如何交朋友”等主题活动,使幼小衔接的主题活动更贴近小学生活,也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一点点在主题活动中给幼儿渗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有些幼儿教师认为,多教幼儿认识生字和计算,能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其实不然,幼儿还处于在玩乐中学习的阶段,突然加大幼儿的任务量,不利于主题活动的后续开展,还会让幼儿对小学的课程产生厌学心理。因为幼儿会对突然加重的任务量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幼儿后续的发展。
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科学实践活动,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交到朋友。幼儿教师可以联合幼儿家长共同开展幼儿的主题活动,设计一个“我可以自己回家”的主题活动。幼儿家长先陪同幼儿从幼儿园到家走几次,放学的时候,幼儿家长全程在后面跟随,让幼儿在前面独立回家,给幼儿增加信心。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时也要教导幼儿树立安全保护意识,不和陌生人说话;遇到问题时,要沉着冷静,向警察寻求帮助。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幼儿厘清面对困难时的思维逻辑,更好地帮助幼儿成长。幼儿教师也可在STEM 教育理念下开展主题项目探究活动,如“造纸”的主题活动,幼儿教师可以将造纸的各个工序给幼儿讲解清楚:先将废纸撕成小块,放在水里浸湿搅拌,再加入颜色,将碎纸捞出来铺平晾干水分,最后等着自然风干,这样一张纸就做好了。幼儿教师可以将幼儿分组,让幼儿对制作流程进行分工合作。幼儿教师当好引导者,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进行指导,从多个方面对幼儿进行启发,促进幼儿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思考,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探究空间。这一活动过程有利于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可以根据节日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活动,例如,在端午节的时候,可以邀请幼儿家长共同来园参与制作小龙舟、包粽子等活动。一方面践行了STEM 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促进了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幼儿教师可以为家长和幼儿讲解龙舟的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和家长从龙舟的外形、结构和材料等方面进行观察,然后一起动手制作。这不仅有利于增进幼儿和家长的情感,还有利于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幼儿教师一个人可能难以同时观察每个幼儿的制作情况,有了幼儿家长的参与,就可以及时对幼儿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使幼儿的制作顺利进行。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情况,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发展。例如,在寒暑假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给幼儿制订相应的计划,开展寒暑假主题活动。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配合,幼儿每完成一项计划,幼儿家长在App上打卡,显示幼儿已完成。这样不仅做到家校联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还有利于丰富幼儿生活,增加幼儿的知识储备。
幼小主题活动要贴近小学生活,比如,幼儿园可以开展“参观小学生活”的主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静静地进入课堂,体验小学教学课堂的良好氛围,让幼儿知道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方式不同,让幼儿提前感受小学生活的乐趣,对小学生活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幼儿教师也要注意幼小衔接主题活动的科学性,在主题活动过程中,锻炼幼儿自主能力,让幼儿树立“自己的被子自己叠、自己的盘子自己刷”的思想,对自己有个高标准。幼儿教师也要带领幼儿认识小学的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书本等,让幼儿对未见过的事物产生兴趣,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
幼儿教师可以设置评价体系激励幼儿发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对幼儿的发展进行判断。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估时,可以根据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积极性、参与主题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情绪、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成长路程、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发展,也符合STEM 教育理念。幼儿园要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估,时刻督促幼儿教师提高自身水平。幼儿教师也可组织幼儿进行互评,在每次主题活动后,对其他幼儿在这次主题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估,选出表现最好的幼儿,成为其他幼儿的榜样,激发其他幼儿的好胜心理。最优秀的幼儿和其他幼儿分享在主题活动中得到的启发,让幼儿共同交流,共同成长。
我国STEM 教育目前的发展还不是很全面,还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幼儿园教师对STEM 教育理念的认知不够,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完全遵循STEM 教育理念对幼儿进行教学,使幼儿对STEM 教育理念的摄取有限;第二,幼儿教师对STEM 教育培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参与STEM 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自身专业水平不足;第三,STEM 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只有较少的案例供幼儿教师参考,幼儿教师没有很好的教育典范作为参考,可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技术不到位的情况,对教育过程中软件和硬件措施的配置也不到位,不能很好地促进幼儿STEM 教育的发展。幼儿教师可以根据STEM教育理念开展STEM 科学区角活动,通过设计STEM 科学区角,打破幼儿教学的僵局,开拓新的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开展幼小衔接的主题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幼小衔接主题活动能帮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生活,更好地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跨越。在STEM 教育理念下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