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艳(甘肃:山丹县城关小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现实的、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所以,老师要从现阶段发展趋势出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采用多种策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培养学生兴趣对学习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以及效率。小学生比较好动,而且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然而对于一些色彩艳丽的图片、生动形象的动画却有着浓厚的兴趣。利用这一点,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把复杂抽象的各种知识为学生呈现出来,刺激学生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主动性,由之前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获得知识。
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在开始讲课之前,先通过多媒体技术构建故事情境:在中秋节来临的时候,慢羊羊做了一个非常大的月饼,沸羊羊想到一个分月饼的想法,但是大家不同意,美羊羊想到另一种方法,大家依旧不同意,这是为什么呢?当学生看到这个画面、听到问题的时候,会对沸羊羊和美羊羊的方法产生好奇,并且这些动漫人物是学生比较熟悉且喜爱的,因此学生注意力会马上得到集中。老师把教学内容和童话故事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而在学习《时、分、秒》时,老师同样设置一个故事情境:如果你的朋友遭到恐怖分子的绑架,而仅依靠你自己的力量不能顺利救出好友,要和学习小组里面同学相互合作,同时正确辨认钟面上显示的时间,读对一个钟面,就能够消灭一个恐怖分子。钟面上时间全部都读正确了,就能够消灭全部恐怖分子,从而救出好朋友。而小学生基本上都有英雄梦,会对该活动生出兴趣,从而主动参加。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无趣的课堂变得越来越生动形象。这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的学习困难程度大大下降。在一般情况下,数学教材会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学生呈现一系列的数学概念以及解题的方法等。这些插图不但能够点缀课本,而且还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然而插图是静止不动的,对学习能力比较低的学生来说用处不大。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老师要通过多媒体技术,使静止不动的插画变“活”,创造动态情境,为学生展现活动的过程。这样能够凸显教学重点、难点,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使学生能够了解知识、应用知识。
比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老师需要明确“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是教学重点、难点,只依靠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讲清楚,学生无法有效理解掌握相关知识。而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演示,比如,把角两边的长短任意变化等。学生观看老师的动态演示就能够总结出:角的大小和两边岔开的大小有关。除此之外,在讲解相遇问题应用题的过程中,该问题的重点、难点在于:理解相遇问题里面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老师可以设置一道典型题:小王和胡美家之间距离390 米,如果两人一同从家里出发,走到对方家,小王每分钟能走70 米,胡美每分钟能走60 米。然后老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按照题目创造动态情境,有效帮助学生掌握题意。可见,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环节,能够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使学生在短时间之内掌握知识,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实践的主阵地。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不可以搞一言堂,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地位,同时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学习新知识。大家都知道,数学是一门比较复杂抽象的学科,而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抽象知识变得直观,赋予静止图像以生命,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开拓学生自身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把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延长5 米,宽同样延长5 米,面积会出现变化吗?”呈现在学生面前。而由于该问题仅仅凭借想象在短时间是得不到答案的,因此老师可以让学生画一个长方形,继而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找到问题答案。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变得更加深刻。除此之外,在学习“圆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对圆的特征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牢牢记住圆的特征,老师可带领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车轮形状是什么样的,再询问学生:如果把车轮换成别的形状,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演示,观看之后,学生会得出一个结论:换成别的形状,车轮不能前进,或者在行驶的时候不能保持稳定状态;只有圆形车轮不但能够保证前进,而且在行驶的时候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利用多媒体技术变换中,老师将各种图形和圆形进行对比,学生就会对圆的特征产生深刻认知。可见,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但能够改变学生的认知,还能够有效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理解知识,并且进行丰富想象,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简洁,学生可以利用的时间、空间变多,可以讨论各种问题。同时还使学生的思维以及知识层面得到进一步开阔,激活教学中的众多要素,使课堂容量显著增加。多媒体技术能发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还给学生带来了自我展示的机会,科学建立教和学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在教学中,学生得到知识、信息最大化以及效率最大化,有着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老师让学生打破时空界限,演示《周髀算经》,用图片、文字进行演示。老师先出示圆,继而出示圆内接正六边形、圆内接正十二边形、圆内接正二十四边形……学生观看的时候发现,再继续分下去,正二十四边形……周长和3.14 会越来越近。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绎出圆周率研究历史,学生经历了圆周率从古到今的发展过程,不但掌握了相关知识,同时得到大量信息,丰富了课外知识,打开了视野。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课堂评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学生树立自信心、确定目标有着极大的作用。然而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中,老师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同时课堂评价比较单一,缺乏客观性以及全面性。而使用多媒体技术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从而让老师对课堂评价做出多元化改革。从一方面来说,老师要摈弃传统的评价标准,把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积极性以及参加互动教学程度等各个方面纳入课堂评价体系,对学生展开“过程+结果”的详细评价;从另一方面来说,老师要于课堂评价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自身评价主体的地位参加课堂评价。用自评以及互评手段来评价学生,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学习的时候培养其合作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老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往往居于主导地位,导致教学对象被忽视。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以让学生分组学习,然后使用多媒体展示小组学习的最终成果,通过图片来展现团结协作的具体过程,有效提高学生主动性和参与度。比如,在学习图形的时候,可以小组学习设计图形,在课堂上展示不同小组设计的图形。对于表现好的小组,不能仅仅鼓励,要制定科学的奖励制度,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得到有效提升。这个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素质,使其产生责任感以及荣誉感,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
对于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往往是被动地学习数学,导致教学效率不高。使用多媒体技术,学生的学习资源大大丰富,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视频以及微课等资源,同时在网络学习平台发布。学生按照自身需求选择教学资源,进行播放,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其次,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处于主体地位,往往是老师为学生讲解知识,而学生不能反馈给老师。这样的单向教学模式导致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封闭状态,阻碍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但加快了使用互动教学方法的速度,而且给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的探讨、交流创造了机会。最后,建立自主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打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可以和同学一起互动学习,推动传统的单向学习朝着互动式学习转变。
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确定位置的重要性,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位置示意图),同时配合叙述:“小鸡第一次去姥姥家,天黑了不知道回家走哪条路……”老师提问:“你们说怎么办呀?”“我们一起帮助迷路的小鸡找到家,好吗?”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学生深感帮助别人责任重大,个个积极动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媒体凭借其特有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了掌握数学知识的情境,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所以,老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技术和评价方式,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