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婉玲,刘亚林,王珊珊,李德仙,吴远华
(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失眠症指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 或) 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1]。青少年时期是儿童转变成人角色的过渡时期,分为14 ~17 岁和18 ~25 岁两个阶段,是个人心理和生理成长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最佳睡眠时间应不少于9 小时。而在最近发表的41 项全球青少年睡眠模式和问题调查的分析结果表明:53% 的青少年在学校晚上的睡眠时间少于8 小时,36% 的该人群难以入睡,青少年患者失眠的比例逐年上升。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增加患者的消极情绪,减少积极情绪,并改变青少年理解、表达和调整情绪的方式,甚至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大脑功能,对不同精神疾病的发展和病程产生关键影响。但是目前对于青少年失眠的病因及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美国睡眠医学会发表了一份共识声明,建议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确定青少年失眠药物干预的适当使用、剂量、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如褪黑激素、抗抑郁药、抗组胺药等药物(由于其依赖性使其应用受限)。中医学在治疗青少年失眠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失眠属于祖国医学“不寐”的范畴,又名 “目不暝”“不得卧”。朱广旗教授从医30 余载,主要从事中医内科方面的研究,是贵州省第一批名中医,在治疗不寐方面有其独到见解,尤其在应用中药治疗青少年失眠方面,经验独到。现将朱广旗教授从营卫失和论治青少年失眠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卫相偕而行。人体营卫之气随自然环境昼夜变化而变化[2],日间卫气流行于阳分,阳气盛则醒,夜间卫气入于阴分,阴气盛则寐。《黄帝内经》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朱广旗教授认为,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其生理特点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卫阳相对亢奋,则卫气夜间难以入阴, 停留太久则阳气盛,阳跷脉气盛实,阴阳失和,阴不制阳,阳气外浮,则不寐。相对而言,老年人脏腑功能衰弱,营阴不足,卫气无法随营气入脏腑,阳气外越,即“夜不瞑”。因此,营卫协调,则使人安眠,反之若营卫不和,致阳不入于阴则不寐。不寐深层次的核心病机是阳不入阴,阴阳不调为其发病之根本。
肝脏是失眠主要累及之脏器。肝喜条达,主升主动,在志为怒,属风而善行多变。《血证论》曰:“肝病不寐者,肝藏魂,人寤则魂游于目,寐则魂返于肝,若阳浮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如同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故其易发肝病,出现不寐。 朱广旗教授认为,学业压力过大是导致青少年失眠的原因之一,动荡性和不平衡性是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点,因此其情绪易出现波动,容易暴怒、敏感,若身心得不到释放则易出现失眠。其一是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失调,使肝郁气结,横逆犯脾,致情绪抑郁,思虑过度,茶饭不思,寐少梦多;二者,肝气郁久化火于内,肝气逆乱,扰乱心神,在外表现为急躁易怒、性格冲动、性情偏执、心慌胸闷、入睡困难、噩梦连连、多动多语。肝主决断,若肝之功能失调,则其谋虑决断功能失司,则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甚至性格乖张。因此,朱广旗教授认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化火为青少年发病之标。
朱广旗教授认为青少年不寐的核心病机为阳不入阴,阴阳不调、营卫不和,因此用药时常主抓病机,善以经方桂枝汤调和阴阳,调和营卫。朱广旗教授认为失眠的基本病机在于卫气被郁,营阴外泄之“营卫失谐”,临床应用桂枝汤治疗。方中桂枝为君,向外解肌发表,宣散通达,向内温煦经脉,振奋机能;白芍为臣,敛阴和营,桂枝合用一散一收,汗中寓补;佐以姜枣,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行通卫阳、益营阴、调阴阳、护脾胃之功,阴阳和则不寐愈。朱广旗教授在临床治疗失眠时常佐以龙骨、牡蛎等镇静安神之品。研究[3]发现,桂枝汤中桂枝和芍药都具有显著的镇静、镇痛、抗惊厥解痉的作用。桂枝汤的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抑制脑皮质兴奋的作用[4]。
朱广旗教授认为,肝气郁滞是失眠的关键因素,郁而易化火生风,扰乱心神,治疗上当遵从风药之特性,用祛风药以展布气机,给邪气以出路,将郁于体内之火邪排出。风药非独祛除风邪之品,常含顺达肝木之药,其重点在于调节表里三焦气机升降,使周身气血流通,升降复常,阴阳平衡。方中多用柴胡、川芎、薄荷入药。柴胡可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为柴胡多糖、柴胡皂苷、黄酮类,其镇静、抗抑郁效果显著[5]。川芎行气开郁、祛风燥湿,其性善散,又走肝经,可引药入脑;当归可补血和血,其气轻而辛,又能行血。《医方集解》言“风之为患,肝木受之,川芎、归、芍和血补肝”,二药合用,共奏调畅表里,行气和血之功。川芎的应用主要可抑制大脑活动,具有镇静作用[6]。当归挥发油治疗失眠的活性主要涉及G- 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其对治疗失眠有显著作用。
七情郁结,五志化火均可致心火亢盛。心火亢盛,心神被扰则心阳浮动,阳不入阴,神不守舍则引起失眠。朱广旗教授临证多用黄连、黄芩、栀子之品,用栀子取其泻火除烦、清热解毒之功效。如《本草备要》记载:“治心烦懊恼不眠……生用泻火。黄芩清上焦实热,黄连大苦大寒,黄连苦以降火,寒以胜热,尤善泻心经实火,可治疗心火亢盛扰及心神之烦躁不寐”。
朱广旗教授认为青少年失眠的病机根本在于阴阳失衡,但是考虑到每一个患者身上,治疗时应随证加减。若有肝郁化火,需疏肝泄热,可加用黄芩、柴胡、薄荷等;若有脾胃虚弱,需补益心脾,可用太子参、白术等药;若心火亢盛,应清心除烦,可用黄连、栀子、黄柏等药物。朱广旗教授常常强调,失眠的治疗,重在使用药物和日常调护,应精辨证、调阴阳、理气血、辨脏腑、调营卫,结合日常调护,方无复发之虞。
患者崔某,女,12 岁。2021 年11 月6 日初诊。诉失眠3+ 年,入睡困难,早醒,口臭,平素脾气暴躁,纳可,大便溏、不成形,约3 ~4 次/ 天,小便可。患者家属未予重视及治疗,患者升至初中后,近半年,入睡困难加重,每日睡眠时间2 ~3 小时,舌尖红、苔薄黄,脉滑,舌边有齿痕。辅查:鼻咽镜:未见明显异常。睡眠监测: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 不寐病,心肝火旺证。拟用养心潜阳、清热舒肝法治疗。以酸枣仁汤合桂枝汤化裁。方药: 柴胡12g,桂枝12g,白芍15g,龙骨20g,牡蛎20g,川芎12g,当归10g,大枣3 枚,生姜3g,酸枣仁30g,茯神30g,黄芩9g,黄连3g,炙甘草6g。5 剂,水煎,早晚分服。2021 年11 月11 日复诊,诉入睡困难明显好转,每日睡眠时间4 ~5 小时,口苦较前减轻,纳可,小便可,大便可成形,舌淡红、苔薄白,脉滑。在前方基础上加减用药: 患者情绪较前好转,舌淡红,考虑患者心火已清,去黄连,龙骨、牡蛎减至10g,7 剂,水煎,早晚分服。月余后随访患者入睡困难明显改善,余症状悉除。患者状态良好,未再复发。
按语: 本例青少年患者,失眠时间长,因小学时期不与父母同住,与父母沟通不畅,父母未予重视及治疗,导致病情绵长,通过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导致失眠。患者久郁化火,内火上逆,心神受上炎之火所扰,冲扰神魂,魂不归舍,心神不安,故致不寐,证见夜间烦躁,入睡困难,梦多,兼有急躁易怒,中医诊断: 不寐病,心肝火旺证。拟用养心潜阳、清热舒肝法治疗。以酸枣仁汤合桂枝汤化裁。方中桂枝向外解肌发表,宣散通达,向内温煦经脉,振奋机能;白芍为臣,敛阴和营,桂枝合用一散一收,汗中寓补;佐以姜枣,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炙甘草调和诸药。同时加用当归、川芎调和营卫,柴胡疏肝解郁,酸枣仁归心、肝二经, 具有养心安神之功效,因有烦躁则以龙骨、牡蛎重镇安神二药相配以达疏肝气,泄郁火,定肝魂,镇心神之功,实热甚,则加重黄连、黄芩等清热除烦。诸药相配,一方面,调阴阳,和营卫,辛甘化阳,阴阳出入归于平衡以治其本。另一方面疏肝理气,清热泻火以治其标。
朱广旗教授基于“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理论,认为营卫失和引起阴阳失调是不寐的核心病机之一,营卫循行的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失眠的出现。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临床上失眠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也在逐渐下移,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往往查体无明显异常体征却苦于失眠,患者家属亦未予重视,常延误就诊,日久则致患者情绪失控,引起抑郁等症发生。而运用镇静类药物治疗又会有较大副作用,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因此,临床上应加强对青少年失眠的重视,注重心理疏导,并配合中医药治疗(副作用小,依赖性低)。朱广旗教授在临证治疗中主抓核心病机,结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强调阴阳平衡、调和营卫,巧用风药,以疏肝理气,清热泻火,并根据患者症状随证加减,在临床中取得了理想的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