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芳
(亳州市第十六中学 安徽亳州 236800)
合作学习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David Koonts提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学生通过互相讨论交流,培养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激发了他们互相讨论、共同提高的能力,一改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学生为学习主体,在一起以相互交流的方式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在一种非常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并且能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学习效率的提高是必然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其提倡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辅助作用,划分小组,以组长带头的模式带动小组成员学习。组内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有高有低,成绩好的学生在小组内负责帮助其他的同学,这种责任感和荣誉感会促使他们学习英语更加认真和有信心,这样在带领其他同学时就会得心应手,不慌不忙。而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由于是在小组内向其他同学请教,不需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因此,他们就不会那么紧张和不安,沟通交流起来就更大胆。而这部分同学为了不拉同组人员的后腿,会学得更加努力。他们会提前做好预习,查好知识点,尽量跟上同组人员的节奏。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是全体参与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是广大教师经常使用,也是广大教师最喜欢使用的课堂教学形式。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符合新课改中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强调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强调每个学生都应当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小组的划分以及组长、副组长和各个职位的设立又加强了学生之间互相督促和管理的能力,极大提升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影响,学习更加认真。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习惯,使其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合作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英语能力分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而每个学生的特长也不一样,有的学生听力比较好,有的学生口语比较好,有的学生语音语调比较好,有的学生写作表达能力比较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擅长不同方面的同学互相学习、优势互补。特别是组长,作为小组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付出的努力要更多,从而得到的锻炼也更多。在组长的带领和指引下,小组各个成员也积极踊跃地加入讨论和学习。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互帮互助和取长补短,通过团队合作来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如问路、买东西、打电话、问时间、问天气、逛动物园等,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要求参与进去,想要积极地展示自己,从而激发学习英语的热情。例如: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学习At the zoo这一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在具体的情境,都能很快地进入角色。大家表演得非常投入,非常形象生动。每个人都发挥了作用,为自己的小组争了光。最后再由学生选出最佳小组和最佳表演组等,学生合作交流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对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也有了很大的信心。
另外,语法这一重要知识体系,其对学生的语感和学科素养培养的作用不容小觑。同时,语法知识点又有着琐碎且内容庞大的特点,给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历来都是英语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及时利用教材中每个章节的对话设置对话练习,除了引导学生完成听力部分的填空,还可以引导学生还原对话内容,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语法知识,并以小组为单位脱离教材进行情境的重演,鼓励学生对内容进行再加工和修改。通过表演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在对话实践中理解语法的意义,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师会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定一些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贴合教学目标的任务,以此完成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制作英语手抄报,以“SALE”为主题。而如果每个学生都制作一份的话,会占用很多的时间,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一部分学生画图,一部分学生书写,一部分学生负责广告语,每个人负责不同的部分,合作完成这份报纸的制作,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不能仅满足于对英语段落的朗读或背诵,这往往容易使学生思维固化,对发展学生的开放式思维非常不利,所以教师要不断思考如何将教材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art B中,我就让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每组选出两名学生扮演“John”和“John’s mother”,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比赛,看哪组表演得最好,或者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锻炼学生英语口语,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并学习不同学生的思考方式,这极大提升了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热情和乐趣。合作和竞争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只有开展合理的合作与竞争,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才能帮助教师发现自身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较多的英语语境来进行英语练习,所以课堂上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经常复习的习惯。例如,教师在每堂课的末尾对本堂课中出现的语法知识或是核心单词进行总结,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原创例句展示。小组间互相交流完成例句的创作,再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审核批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练习和巩固知识,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很多家长认为小学英语不重要,反正到初中还是得从26个字母开始学起。如果学生也受这种思想影响,认为小学英语不重要,反正初中还是得重新学习,那么上课的时候就不会好好配合老师,也不会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有的家长只强调分数,忽略学生其他各面的发展,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会产生英语学科不重要的思想。所以,教师要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家长重新树立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正确认识,充分认识到小学英语教学对学生成长的关键作用。同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理念影响着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思维模式,试着和学生成为朋友,理解学生的喜好。这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师生合作学习取得成果的基础,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小组合作会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越来越自信。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更加浓厚,教学效果也更好。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加强对这种学习模式的理解,在课堂中适时适度的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英语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