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健
(甘肃省古浪县西靖阳光初级中学,甘肃古浪 733125)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核心素养的理念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它在学科教学中的导向作用也得到教育者的广泛认同。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合核心素养理念已是大势所趋。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于农村中学物理学科中实施分层教学,则是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学生整体发展的必要措施,通过这一举措,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环境的影响下提升综合素质,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开展分层教学活动的意义深远。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视角看,在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核心素养理念中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等思想,对学生主体、教学目标等进行合理分层,为学生提供难度不同、形式各异的课堂学习任务,使其通过解读难度适当的问题理解物理知识中涵盖的物理观念,利用质疑、批判等手段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理性精神等会得到明显增强,他们的物理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也会有所提升。而从农村物理教育的整体发展角度来说,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实施分层教学计划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观察能力和课堂掌控力度等提出较高要求。基于这种高要求,教师会通过自主学习和参与培训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各项教育能力。而且在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劲头逐渐增强,这对于建设参与度高、活跃度高的新型物理教学模式也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
受到生活环境、生理成长状况和个人学习态度等多项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物理学习水平等方面呈现出差异。但是在过往的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实施统一化的教学方案,这样难以使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形成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1]。基于中学物理教学的真实情况,为培育学生深厚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实时观察、统筹规划、逐一分析的方式,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物理认知水平、知识储备量等展开全面记录和分析,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做好综合性的数据分析后,将学生按照数据分析的结果分为A、B、C 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并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个人成长方案,采取差异化的教学对策。此外,对学生主体分层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也要在实时观察的过程中,将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的变化及时记录在个人成长档案中,及时调整学生的所属层级,并为其配备相应的培养计划。而通过这种激励式的分层培养模式,学生不仅会增强学习物理知识、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养成严谨对待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自身的物理核心素养也会随之增强。
陶行知先生曾以“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要先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对“因材施教”的理念予以阐释,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同样如此。学生之间在综合能力上存在差异性,若一味地采取统一的教学标准,难以促进学生群体的整体发展。因而,教师应因能而异,参照核心素养中的四个基本观念,按照学生在能力和素养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状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一套成长计划,针对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等思想,构建等级递进的目标体系,让学生能够在目标的指引下,逐步形成物理观念素养、科学思维素养等,最终将核心素养理念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推动学生向着综合发展之路迈进。此外,与分层教学目标相对应,教师也要指导学生自主制定个人成长目标,要求他们以学期、月、周等为基本单位,利用规划表和成长记录表等将个人成长目标记录在表内。学生可依据阶段性的目标做出努力,并在周期结束后对应表内提前预设的目标,检验自身是否达成目标,以便他们及时调整发展对策。这样既能将核心素养的理念渗透于物理教学中,也能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和刻苦努力的良好思维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中。有效的预习活动有助于了解物体之间的运动关系和定律,能使学生从物理的角度科学地分析和探究问题。因而,在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在预习阶段渗透核心素养,通过建设分层的预习模式为学生提供难度递进的预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契合自身物理水平、符合认知发展进程的预习模式中,于解读课内物理概念、分析物理问题时了解物理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的重要影响,正确理解物理、科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而怎样才能增强预习分层的效果呢?教师可以在预习单中下功夫,将预习单中的内容分为基础层、拔高层和挑战层,让学生从基础预习任务开始,了解物理学科中的基础知识、概念和公式等,逐步形成物理观念,在一些拔高和挑战层的预习小任务中正确解读物理学科中涵盖的能量观念、相互作用观念等,并能从物理学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2]。另外,教师也要对各个层次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分层检验和审核,全面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据此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方可体现出预习对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驱动作用。
问题意识是学生形成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前提,只有他们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在思考、猜想和论证的过程中认识到物体之间的运动关系和能量关系,并以科学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基于这一逻辑关系,为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问题进行分层,在课堂教学的恰当时机提出问题,针对教学环节、学生能力的差异,提出难度和复杂程度各不相同的问题,吸引学生的关注,启发学生的思考意识,让他们将焦点集中于具体的物理概念或者物理事件上。如此,学生方能以科学探究的眼光解读物理知识。而且,对教学问题进行分层,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对于一些性格内敛、不爱交流的学生,教师应以话家常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入物理问题,打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在放松的状态下思考问题,逐渐形成问题意识,从而在科学探究和论证的过程中形成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而针对性格活泼和课堂参与性强的学生,教师便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案例或者现象作为提问的要点,鼓励他们从生活中寻求物理知识,并在思考的过程中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了猜想和推理的学习任务,还能养成从物理视角看待和解析生活问题的习惯。至此,学生的物理观念等素养便能得以形成。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教师通过提出层次化的教学问题,可契合不同能力和不同个性的学生的思维形式,能够激活他们思考、推理和探究的意识,有助于物理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众所周知,物理知识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单纯地依靠学生阅读和解析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难以将核心素养真正融合物理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开阔物理教学的深度。据此,为促进核心素养与物理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模式,以设置分层任务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和复杂程度的课堂探究或社会实践任务,引导他们在钻研物理案例、解析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达成深度研究的学习效果,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全面认知客观事物中涵盖的内在关系和规律,以此形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3]。除了解析知识和研读案例之外,教师也要为学生设置分层的项目任务,围绕知名物理学家或具有代表性的物理概念展开实践探索任务,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为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等素养,教师可设置分层课外探索任务。针对C 层次的学生,可提供“搜寻与牛顿相关的趣味物理故事”的任务;针对B 层次的学生,可设置“用思维导图呈现出‘牛顿第一定律’的产生过程”的探索任务;而针对A 层次的学生,教师可指定“从‘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的任务,以层次化的方式,促进学生展开项目探究,从而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和科学态度与责任,以此融合核心素养理念。
在物理教学中践行核心素养,教师需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技能和精神,让他们掌握实践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而为了强化实验的效果,教师可以对实验教学进行合理分层,分别布置趣味小实验、教材中的实验、拓展实验三个难度递进的实验任务,对应C、B、A 三个层次的学生,使得学生在实验中产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增强科学探索的信心,并能从简单实验、一般实验和复杂实验中挖掘物理概念、明确物理原理,从而真正践行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实验探究等思想。在学生展开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和手段,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给予精准指导,辅助学生解决实验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同时,当学生完成实验任务后,教师可举办实验总结活动,要求学生以口述的方式简析实验思路。在这一过程中,应按照趣味实验、教材实验和拓展实验这三种类别进行分组陈述,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针对趣味实验,只要求学生简单地复述实验过程、概括原理即可。总之,教师以分层实验为载体,既能锻炼学生的物理操作技能,也能提升学生群体的实验探究精神,使他们在实验中增强效能感。
在新课程和“双减”教育背景下,作业设计工作被提到战略高度,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不仅会关系到是否能够落实核心素养,还与减负教育和课程改革息息相关,这便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物理作业。基于上述背景,在核心素养和相关教育政策的指导下,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可创建分层作业模式,从书面作业、实验作业和社会实践作业三个主要类型的作业中,依据作业的难度、复杂程度等合理搭配和划分,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具备三个类型且难度不同的作业,让他们感受到解答物理习题、展开生活小实验的乐趣,驱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形成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这样既能体现出作业巩固学生知识基础、增强物理教学效果的功能,也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动力。再者,在设计分层作业的基础上,教师也要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展开分层评改活动,以一对一面谈、一对多小组评改和集中解决等不同的方式,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正视问题,形成科学严谨的物理态度[4]。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实施分层教学计划,为真正增强农村中学生的物理观念、实验探究等核心素养,教师应建设分层考核制度,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水平、思维能力、实验探究技能等多项要素作为考核的标准和素材,科学地划分考核标准的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差异化的考核要求,使得学生能够获得贴近现实的评价结果。此外,在分层考核模式中,教师也要融入核心素养观念,全方位对比学生在教学前和教学后的情况,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等角度为不同学生设定未来的发展计划,让他们以核心素养的某一个或几个素养为成长要点,在物理学习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增强核心素养,这样既能推动中学物理教学与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也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原动力,促使他们具备综合发展的能力。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师应以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依据实施分层教学模式,通过对主体、目标、预习、问题等进行分层,让学生在恰当、合理和科学的学习模式中,稳步增加知识储备、提升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由此形成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等素养。而在落实和践行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即时调整分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增强学生的新鲜感和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