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哲 李冰 张祁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育部门对未来人才培养战略进行了深入思索。中小学校园足球是体育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开始增加对足球事业的资金投入,以此促进我国足球运动的开展。
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学是培养足球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足球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加强和足球运动技能的发展,以期使学生达到对足球运动的认识和实践技能发展相统一的目的。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学模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学的发展。
而实践研究表明,课内与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讨构建中小学校园足球课内与课外一体化模式,为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学提供理论借鉴。
一、课内外一体化概述
(一)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对教学框架概述的理论依据。在“健康第一”的思想前提和现有基础上,教师根据学校的环境、场地、器材和学情,在课内教学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拓展课外体育活动,在课内和课外时间里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优势,带动学生主动学习、锻炼,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运动技能,强化身体素质,实现身体、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平衡发展。
(二)校园足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满足发展需求的价值取向
1.掌握技能、增强体质,具有明确的政策导向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对推广普及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做出规定。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中小学校园足球课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提供支持,三者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而就现行状况下的调查显示,在基础教育阶段能掌握足球运动技能的学生非常少。
2.满足学生多样化运动需求,突出课程服务性
学生参与锻炼的目的是什么?是在运动中体会快乐,养成习惯,最终提高运动能力。通过对油区中小学的调研获悉,学生的需求主要包含六大类,即生存需要、生活需要、传承需要、审美需要、竞争需要和挑战需要。学生不论是基本上运动能力的建立还是重点运动能力的建立,都要通过长期坚持学、练、赛来达到。
(三)小学校园足球课内外一体化的必要性分析
为了让学生在日常训练中提高身体协调性,以健康的身心面对未来社会的竞争,且符合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政策法规,校园足球应运而生。中小学体育老师要积极探索、自主创新教学路径,有效提升青少年体能素质。油区体育教师结合小学、初中、高中孩子的不同特点,整合足球课程,打造出适合油区区域内中小学生的校本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足球动作技能上有了连贯性,避免一个动作技术反反复复练习的无效。事实证明,足球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改变了体育教学的方法,满足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四)中小学足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首先,这一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校园里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其次,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锻炼意志。再次,可以促进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通过校园足球运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公平竞争和拼搏到底的精神。并且,在中小学校进行足球教学活动,能够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与学校其他课程的相互促进和提高。最后,可以推动中小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学习、练习、比赛到训练的连续过程。要使校园足球在中小学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模式。在此之前,由于没有一套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来指导中小学足球运动教学,各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在开展校园足球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符合规范、有悖常理的现象。
一是足球训练场地太小,无法满足开展该项目时大规模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二是教师缺乏丰富的训练经验,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三是教练员自身缺乏对中小学足球项目开展情况的了解及科学管理方法。对于足球教学来说,单一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现有需求,必须用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教学方式去提高足球练习效率。
三、推行中小学校园足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课程内外一体化教学目标
在中小学开展足球活动,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足球教学目标,包括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精神层面的发展目标。身体素质是开展足球运动的基础,也是衡量体育教学水平是否优秀的标准,教师在足球课程实施前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心理健康是开展足球活动的前提,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足球活动中来;精神层面是指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时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热情。学校在制定校园足球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教育要求,并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的具体教学目标。
(二)严格制定与足球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
关于学生应该什么时候掌握足球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并不存在一个特定观念。说它是足球锻炼,是因为过去只是上课娱乐,尽管有不少学生喜欢,但学校缺乏与其相适应的条件。从理论上看,设置一门新的科目,必须对与之相关的知识与理论有计划地加以整理与概括。在设置足球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师应了解到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其中并非关键,因为要使所有学生热爱同一项目是不切实际的。在相同条件下使足球课的进展符合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应成为足球教学中的首要任务。
以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在课堂一开始就编制富有教育意义的足球课教学课件,使学生在全面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参与足球训练课的学习,即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关于外在表现,是指在学生初步掌握理论后,教师布置课外训练比赛、技巧指导课等。
(三)转变学生和家长对足球运动的观念与思想
中小学校园足球课程是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小学校园足球课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参与。这三者的互动与协作,有利于真正实现校园足球课程的育人功能。学校要不断完善有关足球课教学的评价体系及学生成长的上升渠道,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氛围。只有有效提升学生足球水平,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才能够促进课内与课外一体化教学的基础进程。
(四)增加体育足球教学的资金和设备投入
体育足球课内与课外一体化教学需要一定的先进设施来辅助,从而确保预期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提高足球教学的资金比例,让学校可以开展课间活动、組织阶段性足球比赛等活动来训练学生素质。另外,教师还可以聘请高水平的教练团队参与训练指导。
综上所述,校园足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要对课程内外一体化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选择科学教学策略,系统、深入地将足球理论知识融入日常训练,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区域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建构与实践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JKGHZD-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