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描写与神态描写”体验式写作指导案例

2023-04-04 14:55赵慧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6期
关键词:写作指导体验式

赵慧

[摘要] 传统的写作教学以传授写作知识为主,这些写作知识往往是概念性的、去情境的、公共性的,很难直接转化为每个学生的写作能力。体验式写作教学,教师系统设计、实施体验活动,生成写作内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悟写作技巧,内化写作经验,形成写作能力。“心理描写与神态描写”正是体验式写作指导一次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体验式;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写作指导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安排了三次写人的写作训练,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模块“写人要抓住特点”指出,描写外貌,可写人物的五官、头发与胡须,也可写脸色、神情,尤其是眼睛。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模块“写出人物的精神”强调,写人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穷形尽相,尽显人物之形;还可以以形写神,使人物之神跃然纸上。七年級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模块“抓住细节”则指出,抓住细节要注意抓典型,细节贵在精而不在多,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来写。教材虽然涉及了大量心理描写与神态描写的话题,但其中的习作指导相对缺乏程序性知识的表述,而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分析习作文本可以发现,学生掌握的心理描写方法相对单一,皆为“内心独白”;神态描写较为单薄,呈现的往往是概括性词语,如“愤怒”“喜悦”等。笔者搜集到的相关习作教学案例,基本上都以传授陈述性知识为主,如介绍概念、指出作用、归纳方法、提出要求等,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虽然在习作课堂上听得头头是道,但在实际练习中仍然知而不会。基于此,笔者在执教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抓住细节”写作课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方法指导,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设计体验活动,生成写作内容

【教学片段一】

师:每天一枚鸡蛋,给你带来“从头到脚”的健康。请问:鸡蛋里有骨头吗?(学生叽叽咕咕,都在揣测老师提问的用意)

生1:俗话说,鸡蛋里面挑骨头,就是指有意找茬。老师,您这是什么问题啊?

生2:我天天吃鸡蛋,从没吃过有骨头的鸡蛋![有学生小声嘀咕“南京六合活珠子(注:孵化出胚胎的毛鸡蛋)里面有骨头”,教师此时则不予理会]

师:鸡蛋里真的有骨头吗?(学生迟疑沉默)

师:(提高嗓音)鸡蛋里到底有没有骨头?

生3:我在酒席上吃过活珠子,里面有骨头。

师:请你上台打开鸡蛋,验证一下。请大家睁大眼睛,见证这个神奇的时刻。(学生3上台打开一枚鸡蛋,倒进玻璃杯里)

生4:(尴尬)只有蛋清和蛋黄,没有骨头。

师:好,谢谢你上台验证,请回座位。(面对全班学生)老师发问时,自己是怎么想的?老师追问时,自己是怎么想的?老师再次追问时,自己是怎么想的?同学打开鸡蛋后,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写一段话,真实地描写出自己刚才的心理活动。

这里对于“神态描写”训练的设计,问题基本相同,第一次追问改成“鸡蛋里真的没有骨头吗”,用来验证是否知晓其他同学所说的“活珠子”。

体验式写作教学是指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写作活动,激发写作兴趣,生成写作内容,感受写作过程,体验写作经历,感悟写作规律,最终让学生获得写作经验和技能的教学。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之一是担心无话可写,也就是写作所需的认知资源超过认知主体所具备的认知资源总量,这样就会引起认知主体调用资源乏力,进而导致认知超载。本环节设计的活动意在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形成心理变化的体验,从而自然地生成心理描写的写作内容。

光有话可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会写。从学生课堂写作的文本看,很多学生运用心理描写的技巧单一,皆为内心独白。支架理论认为,采用工作样例策略可以节省时间和认知资源。为了符合学生的写作规律,教师应提供范文支持,以此提高学生的仿写能力。这个环节中的样例是笔者亲自示范的下水之作。比如,心理描写中的幻觉,老师一声咆哮:“鸡蛋里到底有没有骨头啊?”我好像听见一声雷鸣,又好像看见从老师的眼里射出一道闪电向我刺来,让我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我仿佛遇到了嗥鸣的野狼,又像是遇到了嘶吼的猛虎。

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看,问题中的“鸡蛋”既可以指所有的鸡蛋总体,又可以指特定的鸡蛋群体或个体,完全由接受者基于自身已有经验来确定。该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这点其实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理反应,此活动主要解决学生写作中素材贫乏的问题,所以笔者并没有在“有没有骨头”上纠缠。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鸡蛋里有骨头吗”这个提问加两次追问,违背了学生的习惯认知,因而使学生产生了复杂的心理反应,而这恰好为课堂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

二、展示习作范例,体悟写作技巧

【教学片段二】

师:请各小组分别推荐一份最优秀的习作,与全班同学分享。

投影小戚同学习作:小史同学终于有了露脸的机会,他笑得合不拢嘴,头一伸一缩地下了座位,身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一把夺过鸡蛋。我们疑虑的目光集中在这个怪蛋上,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

师:小戚同学写的是小史同学上台的过程。请找出这个片段中描写神态的句子。

师:请大家思考,这个片段是通过刻画哪些部位的变化来描写神态的?

生4:嘴、头、身子、眼睛。(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圈出“嘴”“头”“身子”“眼睛”)

师:我们来提炼一下,一方面是脸部的细微变化,另一方面是肢体的细微变化。

投影小朱同学习作:小史同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扶着杯子,另一只手拿着鸡蛋,对着杯口轻轻磕,可能是没有经验,磕了两次后鸡蛋似乎还是没有完全磕开,看上去他手还有点在颤抖,让人感觉有点紧张不安,脸色通红,汗水直接从他脑门上顺着脸颊往下流。

师:咱们来探究一下,这个片段分别是从哪些部位的细微变化来描写神态的?

生5:小朱同学写的是小史打开鸡蛋的过程。这个片段依次从手、脸色、汗水等方面描写了小史同学的神态,分别是肢体的细微变化、脸部的细微变化、动作的细微变化。

师:你先是找出具体细节,再作层层深入提炼,非常准确,条理也非常清晰。

这个环节是在体验写作过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写作技巧,促成学生实现从自发到自觉的转换。其价值在于激活学生自觉体验写作过程,反思写作过程的意识,共享写作体验的资源,并且总结写作规律。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逐渐体悟出写作经验。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积累了足够的数量,如果感性的性质不变,就不会自动成为理性的写作知识。要想升华为写作知识,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关键是“反省抽象”。因此,教师的帮助不仅是提供必要的范文,还要提供抽象化的支架。笔者借用草根研究的方法,按照“具体概念→低层次抽象化→高层次抽象化”的路径,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再讓学生自主提炼,最终完成知识的构建。

用于探究的资源,应当尽可能贴近学生,一般而言有以下三种:一是选自教材中的课文,学生容易消化吸收;二是选自同伴习作,学生更愿意接近,更容易形成“顶峰经验”;三是教师的下水文,针对性强,容易让学生实现迁移。笔者在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习作很出色,就放弃了预设时从课文里选取的范例。所以,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也应灵活选择资源种类。

三、引领深度感悟,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片段三】

师:咱们训练了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也体悟了一些写作技巧,但是这还不够。本节课能给我们很多学习方面和人生方面的启迪。那么,你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悟?

生6:我第一次觉得没有骨头,但有人说有骨头,我就动摇了。所以,要坚持自己的判断,不能人云亦云。

师:你的感悟很有价值!但自己的判断就是真相吗?(学生摇头)我建议改为“坚持独立思考”。另外,在没有充分掌握信息的情况下,不要急着下结论。

生7:有骨头的鸡蛋和没有骨头的鸡蛋,表面上区别不出来,只有打开才可以。所以,要想认清事物的本质,不能只看表面,还要深入内部了解。

师:在不破坏鸡蛋的前提下,如何辨别鸡蛋有没有骨头呢?

生8:用透视技术。

师:这样做当然很精确。实际上还有两种简易的方法,一是放在温水里面看鸡蛋是否晃动,二是放在灯光前面看鸡蛋里面是否有阴影。所以啊,要想了解事物内部的真相,就需要选择适合的工具。

生9:鸡蛋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时间里,会孵化出小鸡,所以我觉得环境也会影响人的成长。

生10: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只有产生胚胎的鸡蛋才可以,还要没给蚊虫叮咬过。由此,我受到的启发是,内在条件是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联想到自己,主观愿望是我们成长的根本动力。

师:你俩的感悟很深刻,已经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了。课后,请大家以“鸡蛋里有骨头吗”为题,写一篇作文,记述这堂课的学习过程,注意在文中要有细节描写和深刻感悟。

语文课程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以言语为对象的人性智慧教育。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评判能力和发现、生成能力。学生分别从认识鸡蛋(认识论)的角度和鸡蛋变化(事物发展)的角度,展开思辨、联想和分析,最终形成自己的感悟。这些感悟在今后将会成为学生的人生智慧。

分析后续写作的文本时笔者发现,学生表达感悟的文字还存在一些弊病:(1)认知肤浅,只是简单陈述事实,如“鸡蛋里真有骨头啊!我这么多年算是白活了。”这类习作篇数占比28%。(2)观点片面不客观,如“这次的活动我明白了,只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就无须担心对错。”出现此类表述的习作篇数占比18%。(3)语言冗长,语意模糊,如“老师用两枚鸡蛋,把我耍得像猴似的。但从中也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生活中的很多事,包括人,都具有欺骗性,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不能只看外表,要认清本质,与人交往顺从其人,听其言观其行。事实上,你所见的不一定是你以为的。总而言之,多留个心眼,坦诚做事,坦诚做人,且行且珍惜吧!”这些现象提醒我们,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任重而道远,行百里者半九十。

这节写作体验课,学生既收获了写作内容,又感受了写作过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形成了写作经验,通过反省抽象的技巧有效地构建了写作知识,再经由后续写作内化为写作技能。活动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胡东芳教授的一场讲座,他用“鸡蛋里有骨头吗”引入教育科研的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笔者认为,把这个问题设计成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写作体验课是非常巧妙的,也是具有思维训练价值的。课后调查显示,有96%的学生喜欢从课堂中学习写作技巧,有88%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中讲评自己的习作,有98%的学生觉得课上得有意思,有96%的学生认为这节课对提高作文水平有帮助,有78%的学生愿意课后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作。可见,体验式写作指导经不断实践、总结与优化,达到了理想的习作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薛城.作文课需要趣教趣学[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20(03).

[3]黄厚江.作文教学,我们教什么[J].中学语文教学,2010(11).

赵 慧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大桥中学。

猜你喜欢
写作指导体验式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体验式写作教学策略探讨
新媒体时代,我们还要不要做体验式报道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街头雕塑动起来——体验式采访注意事项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及写作指导
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探析高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