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炜烨,李鹤飞
(1.华北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2.华北理工大学 期刊社,河北 唐山 063210)
2022年是我党第二个百年的启程之年,新中国成立73年来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新时期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素质教师队伍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此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1]。
一直以来,我国结合不同时期的发展建设要求,通过不同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来引导和规范高校教师队伍发展,简要梳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基本呈现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一是政策初建时期(1949年-1978年),此时期发布的相关政策多集中于扩大高校教师队伍数量以及提高教育质量。二是政策转型期(1978年-1992年),此时期国家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改革开放,发布的相关政策多集中于教师国际交流、建设教师荣誉制度和规范高校教师工作量以及职称制度改革等方面,对建设高水平的高校教师队伍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三是政策深化时期(1992年-2012年),这一时期相关政策着力于推进教师队伍体系的形成,其中包含法制化体系建设、高校教师素质体系建设以及高校师德体系建设这三方面,促进了教师队伍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四是政策体系形成时期(2012年至今),这一时期党中央把教师队伍建设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政策引导重点在于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建立起目标清晰,分层次、多维度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2]。
2012年,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 “谁来培养人” 的时代命题,强调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3]。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同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等六部委制定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等三部委制定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党和国家针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系统的规划,拉开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化大幕。基于此,将2012年作为分水岭,选用自2012年至今的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文本进行研究分析。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教师队伍在教育事业中占有基础性、全局性地位。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既体现顶层设计与整体部署,又明确重点任务和具体策略,从定位、方向和落实层面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具体指导。通过梳理2012 年-2022 年国家层面颁布的有关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试图探析这一时期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内涵及要点,准确把握政策要求和发展趋势,为高质量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参照和行动参考。
当前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制定主体相对多元,政策文本的选择仅限于国家层面颁布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等。研究样本为2012 年-2022 年国务院及中央各部委颁布的代表性政策文件。样本获取主要有以下途径:(1)国务院、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门户网站发布的相关政策;(2)北大法宝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政策;(3)通过知网、万方和维普等平台检索相关论文,对引用政策文件查实补缺;(4)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馆藏政策文本及相关学术文件。研究的政策类型主要选取准则、规划、规定、方案、计划、意见、通知、办法和工作要点等。
对政策样本的处理,主要通过详细阅读,筛选保留规范和指导 “高校教师” 、 “教师队伍” 、 “辅导员” 和 “青年教师” 改革与发展的文献,剔除培训通知、评选结果通知和会议等与主题无直接相关关系的政策文本,最终形成了共有36份政策文本的样本库,见表1。
表1 政策文本列表
15 《关于全面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的意见》 教育部 2017.3 16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教育部 2017.3 17 《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 2017.7 18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 2017.8 19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 教育部等两部门 2017.10 20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国务院 2018.1 21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8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2018.1 22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 教育部等五部门 2018.2 23 《关于公布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通知》 教育部 2018.3 24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管理办法》 教育部 2018.9 25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教育部 2018.11 26 《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 2018.11 27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9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2019.2 28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 教育部 2019.4 29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等七部门 2019.11 30 《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 教育部 2020.1 31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教育部 2020.10 32 《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 教育部 2020.10 33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等六部门 2020.12 34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等两部门 2020.12 35 《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 2021.12 36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2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2022.2
运用ROST.CM6、Excel软件对2012 年至今中央发布的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文本进行梳理。
采用的ROST.CM6模型是武汉大学沈阳教授研发编码的以辅助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型免费社会计算平台,是一个通过对当前主流媒体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进行分析,根据具有代表意义的高频特征词汇推断出其准确意义的过程[4]。运用ROST.CM6软件,首先对收集到的政策文本进行分词,将计算机不能自主分词的关键词列入自定义词表,比如 “师德师风” “信息化” “能力素质” 和 “青年教师” 等。另外,剔除一些与本文研究主题关联性较低的词,比如 “中小学” 、 “坚持” 、 “意见” 以及 “统一” 等;其次,在文本分词的基础上,进行词频分析,得到高频词及频次;再次,继续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得到直观的社会网络分析图谱;最后,通过高频词排序、频次以及社会网络图谱,可以全面且清晰的了解2012-2022年政府关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集中热点。
借助Excel软件首先对研究文本的发文时间、发文主体和政策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将大量的文本内容量化最终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表达分析结果;其次,根据政策文本内容归纳分析国家层面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引导、政策的集中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如何。
为了清楚直观的展现政策文件的发文时间,将统计到的36份政策文件导入到Excel中进行分析,生成图1。
图1 政策文本年度发文量
如图1所示,政策文件发布数量年度分布无明显规律,11年间政策文件发布数量出现三个峰值,分 别 是2013 年、2018 年 和2020 年。经 分 析 得 出,前两个文件发布峰值年均出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共十八大和十九大的召开成为该两年政策文本发布高峰的可能性原因。这期间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了从关注高校青年教师、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及成长的宏观政策,到对高校师德师风管理、职称评价制度改革以及其他有关推动教师队伍发展的细化政策。2020年政策文件发布再现峰值,是因为2020年是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年,是 “十三五” 规划的收官之年,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高等教育发展层面国家都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部署。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政策的关注点也是从宏观的教育评价改革到微观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等都提出了全面且具体的指导意见,为实现目标及后续发展卯足劲头。
将政策文本导入到Excel中对发文机构进行统计,首先对同一机构的二级单位进行了合并,并以一级单位的名称命名,比如将 “教育部党组” 和 “教育部办公厅” 合并命名为 “教育部” 。依此,通过统计一共得到8个政策文本发布主体,如表2所示。其中,教育部无论是单独发文还是联合发文其发文量均为最高,无可否认教育部是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发展的龙头部门。不容忽视的是统计结果也表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的复杂事业,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发展的责任并不仅局限于教育部,中共中央及其办公厅、国务院框定了教师队伍发展建设的基本方向,发改委、人社部等部门需要针对高校教师队伍出台专门政策助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表2 政策文本发布主体及数量
经过Excel统计并形成关于政策类型的占比表,如表3所示。政策类型有 “通知” 、 “办法” 、 “工作要点” 和 “规划” 等9类,政策文种丰富多样,政策类型以 “意见” 和 “工作要点” 为主。其中,以 “意见” 形式颁布的政策文件数量最高,多达14份,占总文本量的38.89%,而以 “规定” 、 “方案” 和 “计划” 形式颁布的政策文件数量最低,均为1份,分别占总文本量的2.78%。政策是一项实践科学,政策文本颁布形式是政策效力的一种体现。所谓政策效力表现为对政策实施对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5],分为 “指导-操作性” 和 “规划-约束性” 。 “意见” 形式的政策文件,在效力上更偏向 “指导-操作性” 而非 “规划-约束性” ,更加注重对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指导落实和规范管理而非规制,反映出法律类政策文本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效力和稳定性。
表3 政策类型、数量及占比
将收集到的36 份政策文本用ROST.CM6 进行分词后,提取前300个高频词生成高频词表,如下表4所示,同时生成关键词共现矩阵,如下表5 所示。
表4 政策文本高频词、频次及排位(部分)
表5 政策文本关键词共现矩阵前6位
首先,从政策关注的焦点内容看,除 “教师” 、 “高校” 、 “工作” 或 “队伍” 等此类文本主题高频词外, “培训” 和 “培养” 位居高频词表第4名和第6名, “教学” 位于第7名, “评价” 位于高频词表第9名, “师德” 位于第10名, “改革” 和 “管理” 分别位于第11名和第12名。由此可得,在2012-2022年中央层面颁布的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中集中着眼点在于加强对高校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评价方式、推进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学科研等各方面能力素质、着力推进高校教师队伍管理改革等方面。
其次,从政策关注的主要群体看, “青年教师” 位于高频词第15名, “思想政治” 位于第25名, “辅导员” 位于第39名。另外结合本文未列出的部分高频词表以及关键词共现矩阵可统计得出2012-2022年间中央层面颁布的关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本,较为关注的教师群体有: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以及新入职教师。
17 专业 206 37 实践 131 18 考核 205 38 信息 130 19 能力 195 39 辅导员 129 20 实施 193 40 要求 129
语义网络分析实现了对政策样本库的主题词聚类,凸显政策文本的核心内涵[5]。图中关键词节点的位置越居中且指向线段越多,说明该关键词越核心,越能表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6];关键词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二者之间具有相关性。从图2可以看出, “教师” 位于中心位置且指向线段最为密集,整体语义网络形成了一个以 “教师” 、 “高校” 、 “队伍” 和 “培养” 等关键词为核心的聚类。
图2 政策文本语义网络分析图谱
在 “教师” 聚类中, “师德” 、 “能力” 和 “制度” 等是核心词汇,说明在高校教师发展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提高教师师能是教师队伍建设目标,而相应的管理制度则是教师队伍建设趋于完善的保障。
在 “高校” 聚类中, “教师” 、 “管理” 、 “机制” 、 “制度” 和 “改革” 是核心词汇,说明高校在改革的道路上,主体是教师,主力也应是教师。切实做到改革教师管理机制, “教师” 在高校改革中居于主体地位。
在 “培养” 为核心的聚类中, “高校” 、 “教师” 和 “培训” 等是核心词汇,说明中央大力支持教师队伍的培训,以培养具有高专业水平、高素质的教师。 “改革” 一词同时指向了 “教师” 、 “工作” 和 “制度” 等关键词,表明了中央对于教师队伍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心。
经过对36份政策文本的收集整理、阅读归纳,得出中央层面对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关注热点,总结如下:
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7]。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蔓延,全球经济低迷,国际国内形式错综复杂,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聚焦在人才上。教育兴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在面对新方位、新征程和新使命特殊历史阶段,打造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则是打赢这场 “战役” 的基础和关键。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旗帜鲜明地重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将其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做出了一系列短中长期战略部署,通过努力实现高校教师准入及培训系统的基本健全,教师队伍逐渐壮大,教师专业能力素养和职业地位得以提升,师德师风良好,最终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让教师成为人们羡慕的光荣职业。
一是确保方向。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全面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思想指导,为教育事业、教师发展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做到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党员教师延伸,依法执教、依法治教,从而确保党对教育事业的绝对领导权。
二是突出师德。抓实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治理机制。习近平曾提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8]。足可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师德师风建设可谓之首位,正所谓 “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 ,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推进高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三是深化改革。以改革为教师队伍赋能。首先,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完善高校教师招聘办法,深入落实高校的用人自主权,拓宽用人渠道,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以及编制配置;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证考试政策,保证高校教师入门质量;研制高校岗位设置指导意见,制定高校人员配置规范,完善高校岗位设置。其次,推进教师培训制度改革。创新教师培训新模式,实行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加强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及辅导员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教师能力素质,推进实施高校教师国培;为高校教师设置教学技能、科研技能和创新技能等专题训练营,实行积分制,并且积分与教师评价考核挂钩。再次,实施教师管理信息化。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建立教师队伍大数据,以信息化推进教师管理现代化。最后,推进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政府层面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实行 “放管服” ,建立一个多元分类的评审体系,制定合理的评审标准,差异化的评审指标,使得评聘工作符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四是强化保障。完善教师激励措施,增强教师获得感。让教师 “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习近平指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9]习总书记始终强调提高教师地位,在严格要求下具有较高地位才可谓最令人羡慕也最受尊重。在激励措施方面,要完善待遇保障机制、加强对教师的表彰,维护教师的权益,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切实考虑到教师的实际困难,为提供良好的教师成长平台等。
政策文件代表国家权力机关的意志,蕴含着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行动原则或工作方式等。通过对2012-2022年中央层面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文件的分析与解读,可以看出中央对推进高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有着深切的期盼,同时也为今后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予以了重要启示,区分不同行为主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需强力保障政策效力和稳定性
首先,政策的 “效力” 是要保障政策的系统性、创造性和科学性。目前我国现有的教师治理政策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各高校教师队伍治理优先发展战略的地位、职称的评审机制等,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政策法规予以指导[10]。要提升政策效力,必须要加强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法律引导,将之前的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指导落实和规范管理转变为法律规制,健全相应法律体系,制定同《高等教育法》配套的法律法规,发挥法律的强制效力,从高位统筹推进高校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其次,政策的 “稳定性” 是要保障政策的历时协同。各时期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注点虽有不同,但要想做到有效治理,首先就要保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发展性[11]。
(2)相关政策协同部门,需主动作为积极营造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优质生态
加强中央各部门的协作,统筹各方面利益主体,合力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新时代习近平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当前世界格局变化的现实情况,深刻指出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现代化国家以及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以及职业地位耶都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强调教师这一群体的政治影响力,着力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要让教师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赋予教师更多的职业光荣感,让教师职业更具吸引力。随着教师各方面地位的提升,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这一重要任务不再只是教育部一个部门的职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改委和中央宣传部等许多部门都要参与进来,需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明确各自职责并且建立沟通机制,以确保各部门间责权无缝衔接,提高政策执行的协同性。
(3)各级各类高校承上启下,精准布局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高校作为教师成长发展的直接推动者和利益优先获得者,必须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号召,及时做出行动。在管理改革方面,在政府 “放管服” 给予高校更多自主管理权的情况下,高校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师队伍改革路子,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师评价方法体系,办出特色和水平。在师德建设方面,结合上文分析, “师德” 在政策文本中多次被提出,重要性不言而喻,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建设高质量的高校教师队伍首要着眼点就是让高校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同时,高校要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职称评审时的首要考察要素,严格执行 “一票否决” 制度。积极落实教育部规定的 “红七条” “十条红线” ,建设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在教师培养方面,高校要对教师个体给予充分的关注,无论是对新入职的教师、青年教师、思政教师还是高校辅导员都应为其提供充足且优质的培训机会,建立健全的激励制度,为教师赋权增能,让高校教师真正获得决策权和自主权,成为推动专业发展的主导者和先行者。在制度建设方面,完善高校教师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各个主要举措,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聘用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和监督制度等。
(4)全体高校教师主动改变,争做润己泽人 “大先生”
首先,在个人能力素质方面。高校教师要始终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积极参加学校和国家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努力学习去提高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其次,在师德修养方面。高校教师首先要用党的先进理论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站位。要坚持 “四个自信” ,有 “四个意识” ,做到 “两个维护” ,做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的 “四有好老师” 。高校教师应始终具备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 “大先生” 抱负,而要成为真正的 “大先生” ,要从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师德。不仅要做学生学术研究的导航员,培养其学术兴趣提高其学术素养。还要做学生现代知识的建构师,教会学生在大变局时代如何灵活的学习、吸收和运用知识。更要做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培养学生的人格、气节、修养和抱负,让新一代年轻人成为有志气有骨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