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婧 郑毅敏
[摘 要]目前,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农村老龄化形势则更加严峻,东北农村老人养老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文章基于东北农村的养老现状,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各变量对互助养老模式的影响,并针对东北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互助养老;东北农村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4.065
[中图分类号]D66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4-0197-03
0 引 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东北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3%,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5.61%,东北农村地区养老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鼓励以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为依托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即互助养老。互助养老是一种新型的社区养老模式,指社区邻里成员之间在生活和精神上互相慰藉的帮扶形式[1]。
1 东北互助养老模式现状
1.1 互助养老模式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互助养老模式仅是单纯的互帮互助,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互助养老场所设施主要包括休息、医疗和娱乐等设施,不能满足老人养老的所有需求[2],地方医疗服务应与之相结合,补足互助养老模式缺失的部分,形成以互助养老模式为核心的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1.2 传统思想影响老人的参与度
受“儒家孝文化”的影响,子女将把老人送去互助养老场所,当作不孝顺的典型事件[2],不仅会被指责不孝顺,而且子女也会担心老人在互助养老场所得不到足够的照顾。老人对于老年生活的想象为含饴弄孙,不愿意离开子女养老,导致老人不愿选择互助养老[3]。
1.3 互助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不足
老人主要是通过村(社区)委会宣传、观看电视及听广播等方式了解新事物。推广部门的权威性和宣传内容的可靠度都会影响老人的参与意愿。目前,互助养老服务在东北农村的普及度不高,仅依赖这些传统方式宣传互助养老模式是不夠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选取东北农村人口(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累计回收问卷380份,有效问卷355份。在被调查者中,女性占48.17%,男性占51.83%。在年龄调查中,71~80岁的被访者最多,占40.28%;61~70岁的占31.83%,80岁以上占14.08%,60岁及以下占13.80%。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小学学历占57.46%,初中学历占29.57%,高中学历(含中专)占8.45%,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4.51%。
2.2 抽样方法
调查采用非概率抽样,以“判断抽样+方便抽样+随机抽样+滚雪球抽样”为主的多阶段抽样。
第一阶段,通过现有文献了解3个省份经济状况、农村人口数量,抽取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吉林省长春市、辽宁省鞍山市3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第二阶段,从各个代表城市中,分别抽取龙江县、九台区以及台安县作为抽取县域。第三阶段,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每个抽取县域中的村庄排序,利用Python中random函数,生成随机数,抽取3个村庄。第四阶段,采用方便抽样,在每个村庄,根据调查者方便选取村民,以村民相互推荐为主要方式,进行滚雪球式访问调查。
3 互助养老模式的因子分析
3.1 因子分析的检验
SPSS软件提供了KMO和Bartlett's球型检验统计量来检验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统计量用于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性,KMO统计量取值在0~1,KMO>0.5时,适宜做因子分析。Bartlett's球形检验用于检验相关系数矩阵是否为单位阵,如果显著水平P<0.05,则可以做因子分析。本次检验KMO=0.845,说明因子分析的效度符合要求,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见表1)。Bartlett检验的P值为0.000,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能够提取最少的因子同时又能解释大部分的方差,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具有较高的构建效度(P检验,sig .显著值)。
3.2 因子的提取
选取数值大于1的5个初始特征值,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74.987%,能够合理解释信息的要求(见表2)。由此可见,前5个因子足够解释原始变量信息,所以提取5个共性因子。
3.3 因子的命名
本文以方差最大化进行因子正交旋转,得到旋转载荷矩阵(见表3)。因子载荷是各指标与成分的相关系数,通过相关系数可以了解它们之间的依赖程度。旋转后的因子载荷能进一步明确每个共性因子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对共性因子进行合理解释和命名。
第一,“政府重视程度”“政府政策法规”“社会保障制度”反映的是政府需要提高对互助养老的重视度,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命名为政府政策因子。
第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资源供给”“社会对老年人补贴”反映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物质资源条件及社会对老年人补贴情况,命名为社会经济水平因子。
第三,“互助养老宣传力度”“互助养老体系”“互助养老讲解模式”反映的是互助养老宣传方式和力度的大小,以及服务体系本身的成熟程度,命名为服务认知因子。
第四,“全社会的综合素养”“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全社会的公德意识”反映的是全社会的综合素养、公德意识及对老年人的关爱程度,命名为社会环境因子。
第五,“服务本身的质量”“服务本身的模式多样”“服务的人数”反映的是老人参与互助养老的满意程度,命名为服务质量因子。
3.4 讨 论
表3旋转因子矩阵结果表明,政府政策因子与变量指标“政府重视程度”“政府政策法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836、0.824和0.802,相关性极强。社会经济水平因子与其变量指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资源供给”“社会对老年人补贴”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799、0.769和0.776,相关性较强。服务认知因子与其变量指标“互助养老宣传力度”“互助养老体系”“互助养老讲解模式”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828、0.864和0.793,相关性极强。社会环境因子与变量指标“全社会的综合素养”“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全社会的公德意识”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763、0.777和0.865,相关性极强。服务质量因子与其变量指标“服务本身的质量”“服务本身的模式多样”“服务的人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836、0.753和0.861,相关性极强。因此得出以上五个因子是影响东北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重要因素。
4 东北互助养老建议
4.1 政策重视互助养老
在发展互助养老模式过程中,政府要提高对互助养老的重视程度,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设置相应的考评机制和监督机制,同时建立完整“老人-负责部门”两方对话反馈机制[4],妥善处理老人反馈的情况。
4.2 整合社会力量推动互助养老发展
政府起到主导和监管的作用,需要給予老年人适当的补贴,提高老年人的参与度。政府需要整合民间力量,建设互助养老基础设施,并由公益组织对所有参与互助养老的志愿者和农村老人进行建档工作,同时提供目前互助养老模式缺少的心理抚慰服务,支持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
4.3 提升互助养老认知
当地政府和社区需加大对互助养老的宣传力度,扭转农村老人对于互助养老的偏见[5]。村委会需要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以老年人易懂的方式进行宣传。例如,村委会和公益组织应开展丰富的活动以宣传互助养老模式,有益于增加老年人对于互助养老的兴趣[6]。
4.4 营造关爱老人社会环境
要关注农村空巢老人切身需求,关心关爱空巢老人。通过文娱产业进行大量宣传,增强社会敬老、助老意识,从根本上消除老年人对互助养老模式的不信任感。
4.5 提高互助养老服务质量
当地政府及乡村集体应该开展基础服务技能培训。公益组织应对志愿者队伍进行专业化培训和管理。志愿者可以对具有服务能力的老人进行培训,增加互助养老服务的多元性[7]。
5 结束语
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养老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基于东北农村老人的养老现状,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各变量对互助养老模式的影响,从政府、社会公益组织以及老人自身三方面针对东北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提出相应建议,助力互助养老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成为主流养老方式,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金华宝.农村社区互助养老的发展瓶颈与完善路径[J].探索,2014(6):155-161.
[2]钟仁耀,王建云,张继元.我国农村互助养老的制度化演进及完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22-31.
[3]李丹,毕红霞.农村互助养老中老年人的施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山东省调查[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58-65.
[4]陈雄,李泽坤.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法律规制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7.
[5]聂建亮,孙志红,吴玉锋.社会网络与农村互助养老实现:基于农村老人养老服务提供意愿视角的实证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21(4):22-33.
[6]辛宝英,杨真.社区支持对农村互助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21(2):114-125,128.
[7]杨静慧.互助养老模式:特质、价值与建构路径[J].中州学刊,2016(3):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