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翠华
[摘 要]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要培养具备职业性和岗位适应能力的人才,就必须加强与区域经济的融合。通过融合来促进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更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这是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凸显办学特色、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和提升社会认可的切实需要。然而现阶段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还存在着专业设置不合理、产教融合不到位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职业本科合理规划商贸类专业课程设置、深化产教融合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来促进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区域经济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23.06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3-0202-04
0 引 言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职业本科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是其办学的根本使命,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能够进一步推动职业本科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提升,二者具有相当紧密的关系,因而职业本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与区域经济的融合,使人才的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32所职业本科院校中已开设商贸类专业的有18所,由此可见商贸类专业是职业本科院校开设较为热门的专业。职业本科院校商贸类人才培养与高职与普通本科相比,其特色和优势如何凸显是摆在职业本科院校面前的难题。“新职教法”的施行明确了职业本科要培养“高精尖”和“专精特
新”的产业所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要达到这个人才培养的目标,就需要加强与区域经济的融合,挖掘产业和经济变革中对商贸类人才需求的转变,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走出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的特色之路。
1 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与区域经济融合的意义
1.1 促进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精准对接人才需求
商贸类专业与工科专业的一个明显区别是没有明确的产业群进行对接,同时由于商贸类专业不是以专业技术培养为主,这就使得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在学生就业所面向的产业应以“专精特新”为主,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符合这些产业和岗位的人才需求,促进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的长远健康发展,需要通过与区域经济的融合,来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本科教学标准相对接,将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需求相对接,将教师的企业实践与企业管理过程相对接,通过构建多元协同育人的模式,打造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的特色,培养具备岗位适应能力、拓展能力和迁移能力的人才。
1.2 助力區域经济的发展
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主要包括金融管理、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就业方向主要为现代服务业,随着现代服务业在我国GDP中的占比逐年提高,商贸类专业的重要性在逐步增强。商贸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企业内部行政、财务、管理岗位和外部的营销岗位,这些岗位在企业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推动商贸类专业的发展是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本科需要依托区域经济特色,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本科人才,为区域企业与产业培养合格的商贸类人才。从国家职业本科的教学标准来看,完善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已经为商贸类专业的学生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专业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给予职业本科更多的自主性,使其能够依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区域经济对商贸类岗位的技能需求进行设置,因而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能够更好地对接区域人才需求,助力区域经济的发展。
1.3 有利于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更好适应区域经济
变化
职业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要达到这个要求需要以岗位及岗位群所需的技术和技能为标准来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因此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来促使对学生的培养达到企业人才需求标准,这就意味着需要职业本科在办学中和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相比更注重与区域经济的融合。
商贸类专业所面临的职业环境变化与工科类相比,其变化速度更快,受到的影响因素更多,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区域产业的变革都要求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发展与区域经济更深程度的融合,以此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区域经济变化相适应。
1.4 减少人才的供需矛盾
当前商贸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与经济发展的需求还存在不少矛盾,高校近年来也在积极寻求转型突破,但总体上的人才供给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不强。如高职院校的商贸类专业由于办学定位、学习年限的限制,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难以应对产业升级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商贸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不够,无法快速对接企业的需求。而职业本科培养的是具备人文素养、专业素养和技术技能素养的综合性人才,这为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指出了方向,通过对专业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来增强商贸类学生的技术技能,减少区域经济发展中对于商贸类人才的结构性供需矛盾。
2 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与区域经济融合的必要性
2.1 突出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特色的需要
职业本科的人才培养过程需要基于职业逻辑,即体现“职业性”,具体到培养目标上,是培养技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这个“高”不仅体现在学历层次,也应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1]。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人才培养的特色在于将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要培养的人才既要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工作问题,又要能够应对人工智能时代企业在经营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变革,这种技能和思维的锻炼需要依托产业的调整,这促使着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在办学中加强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融合,走出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的特色之路。
2.2 提高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社会认可的需要
多年来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不高,即便职业教育已经占据高等教育规模上的半壁江山,但是职业教育在家长心目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职业本科的出现打破了职业教育的层次天花板,改变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固有认知,但是观念的改变需要时间,尤其需要通过就业率和薪资水平来体现。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然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人口中的技能人才占比为26%[2],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巨大,破解大学生的结构性就业问题,提高职业本科的认可度,关键在于能够培养符合企业期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加强职业本科商贸类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的融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技术技能的提高,使毕业生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更契合,实现人们对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办学的期许,提高社会对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的认可。
2.3 培养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需要
教育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职业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得低于50%,职业本科院校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要达到50%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这对职业本科院校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具体到商贸类专业来看,由于商贸类专业的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机会不如工科类专业多,因此商贸类专业更应该加强与区域经济中对口行业、企业的合作,根据职业本科商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使教师具备“双师”能力。
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解决方法在于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要深入到企业一线,及时了解企业新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营销体系等,同时准确把握企业在人才需求、岗位能力等方面的变迁,通过深入的锻炼来提高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教学能力,不断丰富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提高实践技能,增强职业本科商贸类学生的竞争力。
3 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与区域经济融合中存在的
问题
职业本科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探索,是我国职业教育整体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商贸类专业是我国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开设范围最广泛的专业之一,如何凸显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特色是摆在我国职业本科院校面前的难题。党的二十大提出职业教育要走产教融合的道路,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双主体作用,使学校的课程能够对接企业的需求,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相一致,这给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的办学提供了基础,商贸类专业学生由于其就业面向的特点,受区域经济环境的变化影响极大,更应该加强商贸类人才培养过程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力度。尽管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道路已经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从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与区域经济的融合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3.1 商贸类专业设置不合理
部分职业本科院校在进行商贸类新专业申报时,对新专业的论证不够充分,没有考虑到专业方向与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融合,而是从社会认可的角度出发,优先设置家长和学生喜欢报读的专业,这使得同一区域内的相似专业过于集中。由于商贸类专业的教学设备和实训基地的要求不如工科类严格,办学门槛低,因此商贸类专业在高校中开设的比例高,同一区域内高校商贸类专业重复的现象比较明显。此外,在进行商贸类新专业设置时,职业本科未能有效依托现有的商贸类专业,发挥专业群协同的优势,导致新专业的基础薄弱,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3.2 产教融合不到位
新技术、新工艺及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催生新岗位和新职业的变革,对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传统的岗位相比,新岗位的工作内容复杂度更高、协同性更强,因此锻炼商贸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刻不容缓。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离不开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职业本科办学中的必由之路。但从事实来看,目前职业本科在产教融合上还存在诸多困难,一方面职业本科院校从学校和院系层面都在校企合作等方面投入了很多的资源,但企业在合作中看不到实质性的利益,所以学校热、企业冷是普遍现象, 职业本科目前在企业方的认可度不高,院校在校企合作中非常被动。另一方面是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涵,具体到商贸类专业,学生参与的实践往往是初级的岗位实践,如物流的分拣工作、营销的短期促销等,难以接触到与专业对口岗位核心实践技能的学习。
4 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与区域经济融合的建议
4.1 合理规划专业设置
首先,由于商贸类专业在产业集群对接上不如工科明显,因而在专业设置上与区域经济的匹配度不高成为普遍性的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职业本科需要科学判断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在进行新专业申报时能够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精准获取企业对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发挥出职业本科在专业设置上的后发优势。其次,职业本科在商贸类专业设置时,还要结合所依托专业的优势来打造专业群,以专业群对接产业群,体现出职业教育服务于产业发展的特色。
4.2 深化产教融合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多项关于职业本科的政策和管理办法,为职业本科的发展和定位指明了方向,这些文件都明确指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本科增强学生职业性和岗位适应性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应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拓展区域内与商贸类专业对口企业的合作,進行校企双主体育人,以企业的新岗位、新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依托,将新技术、新规范引入到商贸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按照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模式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商贸岗位的职业要求,提高职业本科商贸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保证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职业本科商贸类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要引入行业企业的专家,保障专兼职教师的合理比例,还要切实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如落实兼职教师的实践教学任务,让兼职教师参与到实际的教学工作,并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合理评价,避免将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另一方面,通过产教融合,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定期实践,明确区域内企业对商贸类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需求,通过实践经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俞林,颜炳乾,周桂瑾.职业本科教育如何实现“稳中求进”:现实需求、发展定位与行动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
(12):19-23.
[2]朱德全,杨磊.职业本科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与新使命[J].中国电化教育,2022(1):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