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铁
[摘 要]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如何充分运用效能监督手段,对规范企业管理经营、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树立良好的风清气正作风,提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数字化时代为背景,对国有企业效能监督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国有企业的效能监督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国有企业;效能监督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23.026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3-0085-04
0 引 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为加速国有企业的改制进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特别在重点领域对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了探索,并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改制上市。另外,我国政府还以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为依据,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组,最终实现了国有企业的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和专业化重组,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1]。随着国有企业在市场化竞争中的参与程度不断加深,国有企业的效能监督管理变得十分必要。2021年中央纪委发布的《落实国有企业基层监督实效》中指出“建立健全企业监督体系,构建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对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有企业效能监督是国企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企绩效监控的重要内容。
数字化时代浪潮,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创新的源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因其产生了巨大变化[2]。数字化时代使得企业的经营模式、组织结构以及生态体系都发生了改变,想要在数字化时代的大潮流中获得生存,就需要企业对策略和经营模式进行反思并进行创新[3],而企业效能监督模式的构建将成为国有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创新转型的关键。基于以上分析,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建立起一个国有企业的效能监督体系,让有关的监督职能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做到合理的分工、协作,从而对整个监督体系的框架实现进一步的优化,建立起一个全方位的监督保障,促使国有企业监督部门能够对效能监督机制进行全面的改进,将是国有企业长期发展的一种必要的保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 概念界定
1.1 数字化
数字化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与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一起兴起的科技创新表现形式,它既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第一动力,也是创新之源[2]。在最初以“数字化”为专题的文献中,数字化这一概念主要是用来表示计量和运算,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不同形态的数据转化为二进制代码[4]。对于数字化的理解,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数字化是数字技术和物理组件对企业数字资源、基础设施和战略等的影响[5],从更深层次来理解,数字化是对人与人的关系的一种创新的、全新化的认识,它将改变人们对于已有世界与已有关系的固有认知,从而为我们构建虚拟化与信息化的世界提供可能。狭义的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自然信息与格式信息(所有字符、图、文、语言等)转换为以0、1为代表的数字信号的过程[6],并且这一过程将对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广泛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狭义的数字化的实质是把所有的信息都转换成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笔者认为对于数字化的理解,并不能将其认知为一种单纯的“事件”或“进程”,
而应该将其视其为一种系统性、全局性、长期性的社会性变革。
1.2 效能监督
效能监督是指监督工作对监督对象表现出来的在效率、效果和效益方面的督促和促进作用[7]。对国有企业展开效能监督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通过增加工作的环节,延缓工作以及项目进度,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率,而是通过监督引导和规范各项工作以及工作流程中的各个参与主体,遵守法律法规参与到国有企业日常工作活动中。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障[8]。在这里需要注意另一个概念就是效能监察,虽然效能监察和效能监督两个词汇差距不大,但意思却不同。效能监察是指在权力主体完全授权的条件下,对各级行政机关及其领导机关的勤政、能政状况进行检查、纠正的一种行政监察。其中包括对整个过程的严谨性、科学性、民主性的管理学及理论应用的行为监察,是以取得经济、社会、技术、管理进步为目标的能效监察。通过对其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发现,效能监督更偏向于一种督促的作用,也正因为这样效能监督相较于效能监察来讲,其适用层面更广,适用情况也更灵活。
2 国有企业效能监督现状
2.1 缺乏统一效能监督规划,效能监督实操性不强
效能监督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它需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国有企业集团经营战略管理目标的调整,来对其进行持续的优化和调整。然而,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在效能监督建设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划,也没有明确的建设目标,这将会造成在效能监督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一是国有企业集团的管理层没有把效能监督建设和经营战略管理结合在一起,无法根据战略计划对效能监督建设目标进行详细分解,不能很好地将其渗透到其他的管理工作中去。因此,效能监督工作与其他工作都是各自为政,很难实现有效的融合。二是一些国有企业在进行效能监督工作时,往往会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而没有将其与自己的管理需要相结合,也没有对其进行优化,这就造成往往在效能监督后期出现可操作性较差、工作流程更烦琐的现象。
2.2 效能监督人员力量薄弱,综合能力仍需要提高
国有企业工作内容与效能监督的结合,对效能监督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国有企业有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实际工作经验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非效能监督工作的人员,通常都不具备效能监督的工作经验,而效能监督的工作人员,也不具有其他工作部门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效能监督工作涉及的专业知识比较多,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拥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强烈的责任心,还需要对财务、法律、技术等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目前相对缺少具有效能监督业务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当前国有企业中,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也不能与国有企业提升效能监督效率的客观需求相匹配。并且,目前由于国有企业主要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进行效能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大部分的单位都是兼职的,这就造成了效能监督工作的力量比较薄弱,覆盖面较小,监督力度不足的局面。在实际中,一名兼职的效能监督工作人员对某一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远远达不到做好效能监督工作的要求,在日常的效能监督中,这类工作人员仅仅只能注意到一些表象的问题,很少注意到深层次的内容,监督的深度不足,影响了效能监督的质量。
2.3 效能监督模式过于传统,数字化监督机制滞后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相比之下国有企业效能监督的信息化水平却比较滞后,部分工作流程并没有充分利用当下数字化手段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9]。就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效能监督工作的有效实施而言,其在具体效能监督模式上也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极易造成相关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许多国有企业仍在使用传统的效能监督手段,缺乏对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这就造成了效能监督工作人员的负担明显增加,降低工作效率。具体而言,以建材类国有企业为例:在相关采购过程中,未采用信息化手段,将工程合同预算、劳动力消耗、机械设备使用、进度回款等信息进行集成,并未对后期工作进行全过程的动态数据采集与管理,这就造成在效能监督过程中,无法在关键管理指标达到临界值时,对其进行及时预警与纠正。在效能监督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是最有效、最便捷的,它是可以动态地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工具与方法,因此数字化、信息化的效能监督建设应尽快起步,赶上当下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3 国有企业效能监督模式路径选择
3.1 制订统一的效能监督计划,增强效能监督可操
作性
作为国有企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和不同于私企的使命[10],在管理中更要加强对效能监督的应用。效能监督模式是国有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模式,它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在推动效能监督建设之前,国有企业需要构建出具体的效能监督模式规划,并确定出明确的管理目标,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国有企业各项工作流程的开展。在效能监督模式建设的进程中,要做到先易后难,按照科学的方式逐步地推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与国企集团的战略目标、架构体系等相结合,制订出差异化的效能监督模式规划方案。并且在方案确定之后,要以国有企业的整体建设目标为基础,对效能监督进行细化和分解,不断地对效能监督模式进行优化,保证效能监督模式的建立具有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另外,国有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众多,行业分布广泛,实现企业效能监督模式标准的统一,对国有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国有企业在对其下属企业的行业经营模式和现状进行梳理之后,也应构建出一套统一的效能监督模式标准,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保证。
3.2 强化监督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效能监督整体
素质
在国有企业日常工作与效能监督工作中,相关的监督工作人员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想要推动日常工作与效能监督工作的整合,需要所有员工的综合业务能力达到更高的水平。所以,为了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保证企业内部的各项监督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国有企业需要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在这过程中应当为效能监督人员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以期提高他们在专业素养、业务技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国有企业效能监督工作的效率。为了更好地適应企业在发展中对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有必要对其工作进行持续的改进[11]。因此效能监督工作也需要以构建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为手段,持续完善效能监督工作体系,使其与国有企业的发展保持同步,通过不断完善方案、创新方法,从而达到对各类问题都能进行妥善处理的目的。另外,国有企业也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的效能监督领导小组,并切实履行效能监督领导小组的领导责任,从而实现效能监督的人力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强效能监督的力度。
3.3 创新效能监督手段和方法,坚持数字化信息化
发展
要实现国有企业效能监督工作的优化,就需对效能监督手段进行加强,使其具有实效性,以适应目前经济技术高速发展下对国有企业效能监督的要求,令其有更强的应用价值。以效能监督手段的创新与优化作为目的,应着重强化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数字化信息技术融入到国有企业效能监督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和流程,提高效能监督工作效率,降低相关工作人员的压力,也可以提高其工作的精准度。另外,要坚持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对效能监督的工作和方法进行灵活的调整。具体来讲,首先,将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等活动与数字化结合,记录每一次的检查内容,通过记录可以在系统中查看问题的出处,从而更好地对易出现问题的流程和环节进行效能监督,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其次,要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查防结合,在效能监督过程中加强纠偏与防范功能,通过数字平台的测算技术,对在未来工作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部门进行及时修订各种管理制度、捋顺业务流程,合理配置职权。
4 结束语
在数字化时代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而效能监督工作在面对着巨大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在这种新时代下,国有企业的效能监督工作应对先进技术的应用予以充分重视,从而提高企业的效能监督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活力和管理水平,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建广.关于新时代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若干思考[J].全国流通经济,2020(28):46-48.
[2]蒋广学.数字化时代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建设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23(8):1-4.
[3]陈岩,张李叶子,李飞,等.智能服务对数字化时代企业创新的影响[J].科研管理,2020,41(9):51-64.
[4]栾世栋,戴亦舒,余艳,等.数字化时代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顶层设计研究[J].管理科学,2017,30(1):15-30.
[5]傅颖,徐琪,林嵩.在位企业流程数字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组织惰性的调节作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1,33(1):78-89.
[6]孙新波,孙浩博,钱雨.数字化与数据化:概念界定与辨析[J].创新科技,2022,22(6):12-30.
[7]潘松岭.高校基建工程廉政监督刍议[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6(1):108-110.
[8]蔡文成.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治理逻辑[J].人民论坛,2021(31):74-77.
[9]王舒.加强国有企业效能监察防控经营风险[J].东方企业文化,2015(8):177-178,198.
[10]赵欣悦.国企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3(9):158-160.
[11]文才斌,黄宏权,张彦鹏,等.关于提高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石油石化,2016(2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