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进 唐宇
摘 要:高质量发展突出体现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维。现代化发展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现代化,也必须要避免西方现代化发展中的陷阱与我国现代化实践进程中的内在矛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正确方向,彰显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辩证关系的切实把握和务实谋划;以系统观念顶层设计、合理安排整体战略部署,以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展现了党治国理政战略谋划的系统科学性;用使命承担的价值主动、问题导向的任务主动和贯彻落实的实践主动,凸显了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主动性。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思维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哲学研究”(23BZX011);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重庆市城乡融合发展研究”(CYS23020)。
[中图分类号] D619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3)011-0100-0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3.011.008
现代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向强盛的标志和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并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28,这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明确了战略方向和发展内容。“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2]3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正是中国共产党从新时代的现实实践出发,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做出的符合中国发展现状、满足人民生活所需、经得起历史和实践考验的科学决策。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上,提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充分体现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高质量发展是应对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战略安排,如何实现这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为我国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来说,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22,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具有自己的独特内容和方式。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彰显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但现代化发展并非单一选项的选择题,而是根据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实践多样性而有着不同的现代化展开路径。马克思主义是从社会进步的视角来讨论现代化的,现代化是一个具有价值意蕴与进步追求的历史过程[3]。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潮流,现代化是由工业化生产替代之前的社会生产方式而形成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发展变革,从其渊源来说体现了人和人类社会通过科技进步而实现自身解放的历史进程。对现代化的诉求与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矢志复兴的探索历程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辩证发展规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建设,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迈入现代化打好根基。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战略决策,真正意义上迈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并对“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发展战略设计了“三步走”的战略规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发展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迈进一大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综合国内外发展形势及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条件,党的十九大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新的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蓝图,指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九条本质要求之一[1]23,充分凸显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可靠保證,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面激发中华民族融入世界的历史主动性、创造人类新文明的坚定的历史自信心[4]。
(二)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必须用高质量发展来推动实现
现代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世界现代化发展两百多年来的历史表明,现代化建设进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有着后发优势,但依然面临着内外两个方面的难题。一方面,需要避免陷入西方式现代化发展的种种陷阱。现代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从欧洲发展起来的。吉登斯指出,现代性的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带来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中,贫穷与富裕的两极分化、工业和科技对环境生态系统的破坏、人权问题和大规模战争威胁等都是非常紧迫的[5]。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从一开始就有着严重的缺陷,在现代化发展历程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其资本积累的财富掠夺、殖民侵略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世界性发展不平衡与经历的多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充分说明资本主义先发国家的现代化在当代不能老路再走,而按照发达资本主义模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广大亚非拉国家在发展进程中普遍欠发达、欠稳定、欠安全的历史和现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性[6]。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还需要破解中国在进行现代化实践中的矛盾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实现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社会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但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性难题。从起点来说,我国是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基础上开始现代化进程的,从一个古老的国家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是一个万分艰难的过程[7];从目标与任务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求以更为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就要求基于自身具体国情统筹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统一、均衡发展[8]。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必须追求全面发展、全面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够实现这种全面发展的目标[9],这也表明中国式现代化重构和创新了现代化的叙事逻辑[10];从价值意义上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面临着作为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程度不高的东方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难题,这就意味着要以从容的姿态跨越“卡夫丁峡谷”[11],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只能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探索。
中国式现代化在本质规定上证实了从有待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跨越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是高度现实可行的。世界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均启示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必然性[6]。
二、高质量发展把握战略发展机遇的正确方向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2]3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正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做出的符合中国发展现状、满足人民生活所需、经得起历史和实践考验的科学决策,是党充分把握和运用战略思维不断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的生动证明。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科学部署的关键举措。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科学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思想作为理论指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战略宗旨,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作为战略选择,充分彰显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辩证关系的切实把握和务实谋划。
(一)以马克思主义有关科学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论断作为战略指南
“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1]16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是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并且能让全体社会成员切实享受到现代化社会发展成果的社会应然状态。马克思在谈到生产力的发展将冲破资本束缚的时候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12],这一论点深刻地揭示了实现人类共同富裕的基础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力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人的自由实际上就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生产力水平低下,共同富裕所需的物质生产资料发展并不充分,当时的社会理想也多局限于均贫富。资本主义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但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导致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劳动者处于被剥削的地位,贫富分化更加严重,异化劳动导致人的主体性丧失和资本“活化”,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满足社会大多数成员的个人发展诉求,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程度相背离。生产资料私有占有和资本增殖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核心逻辑,其结果必然是从根本上“限制了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创造力”[13]。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现代化导致的“悖论性贫困”,就是一方面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日益增长,而另一方面社会贫困的程度日益加深。马克思主义审视历史文明长河,洞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找到了实现全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方向,将人类对于自由全面发展的渴望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这就是以生产力标准作为社会进步的衡量标准,强调要以历史主体的切实需求为价值取向,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衡量尺度,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富足。这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大势所趋,是科學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指向了一种未来社会文明形态的可能性生成[14]。
共同富裕只能是世界历史发展到科学社会主义的结果。资本主义时期或许能够保证物质资料相对丰裕,但无法满足精神生活的富足,资本主义两极分化的历史发展使得劳动者没有闲暇丰富发展自己的精神生活。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的社会成员将以充裕的物质资料和可支配的闲暇时间为标识,获取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发展条件,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物化属性和剥削属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充分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继承、发展与深化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的实际成效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论断,在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所展现出的特征,回应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文明形态的期盼。社会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展现出中国独特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是以中国话语体系对科学社会主义论断的重新阐释。
(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战略宗旨
马克思科学设想了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为社会所有”[15]的基本特征,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宗旨。“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从根本上决定了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16]正是基于人民立场这一战略宗旨,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能够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真心支持。在党带领全国人民百年来探索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始终把人民立场放在首位,明确我们党的阶段目标,制定系统合理的方针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2]142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作为人民群众富裕的首要特征,202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 698元,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生产发展已经能基本满足人民对物质文明的需要,人们的消费需求结构逐渐朝着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发展,从而引发产品、质量和服务向着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踏步,消费产品的需求风向由“量”转为“质”,高质量发展应运而生,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为检验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效度的标尺。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则顺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崭新篇章的发展走向,与满足人民多样化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目标不谋而合。
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关系公平合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得以实现的共同物质基础前提。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谋求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也是谋求人的自由发展的过程。将高质量发展放在这一战略谋划的首位,是以客观、全面、联系的眼光和思考来解决阻碍其实现的一切难题,充分把握深层的理论逻辑及发展规律,并在推进高质量共同富裕的各项举措方面予以体现,“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1]10,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更加稳健运行,展现出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生活,高素质劳动者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循环生态系统。
(三)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战略选择
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特色和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客观尺度,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果,其具体实现程度是考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反馈结果。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做出的战略选择,是在对我国国情和建设社会主义未来方向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
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告诉我们:现实问题的解决需要分清楚主次矛盾及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时代化的生动诠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前进的过程中,我们党敏锐地察觉到在新时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最大的绊脚石。解决好发展不充分问题以满足做大蛋糕、做好蛋糕的需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来筑牢分好蛋糕的根基。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瞄准新时代社会发展主要矛盾,以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破解发展不充分难题,从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价值维度回应发展的平衡性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引领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略。我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情况下开启现代化的探索道路,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我们党以市场经济推动社会资源高效配置及社会财富充分涌流,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将其放在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高度,进一步释放了市场经济的活力,为探寻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丰富物质条件。同时,为防止中国式现代化掉入资本至上的陷阱,我们党坚持以有为政府抑制无序市场,扬弃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按资分配的原则[17],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原则取之。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凝聚经济实力。
三、高质量发展提升战略谋划的系统科学性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合理预估其实现过程中的复杂性、艰巨性。以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以我国现阶段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现实难题为着力点,系统谋划协调、可持续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心骨,能够站在国家昌盛、人民富裕、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谋划整体布局,做好中国式现代化全方位全过程的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多管齐下推动物质与精神共同富裕,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一)以系统观念强化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
以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了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地位和核心作用[18],彰显了党中央以系统观念强化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在有机体系中塑造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格局和方略,将高质量发展落实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有机体的各个领域中去,坚决反对将其中某一环节孤立出来展开工作,而是要摒弃固化、孤立思维,以马克思主义联系观点指导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工作,以战略思维统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系统全局,瞄准现阶段高质量发展这一要点,明确好战略目标,规划好战略进程,完成好阶段任务,确保高质量发展方案的顺利实施。
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始终期盼,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提出对现代化的发展设想,而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立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从顶层设计上做好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谋划,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协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有机系统的各项任务,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系统思维谋划高质量发展促进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认真研判国际国内的变化形势,以新发展理念为理论指导,精准定位我国所处的历史坐标和世界坐标,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于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增强我国发展的内驱力、竞争力、发展力。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整体工程,需要从总体性上加以理解、分析和落实。首先,站在历时性的角度考察现代化在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演变情况,当物质财富总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对精神文明生活的追求也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以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对于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要求的生活状态的追求,需要物质和精神协调发展。其次,从共时性角度思考以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中诸要素的相互关系,不仅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中阐释其科学内涵和合理逻辑,还需要从效率与公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优越性、科学性和人民性。最后,将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视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全面的概念,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协同发展过程中行稳致远。
(二)合理安排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战略部署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对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的战略谋划进行了调整,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包容问题成为刻不容缓的现实举措[19]。首先,高质量发展要解决好发展的不充分问题。其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无法满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所需的物质条件。加快转换经济发展动力,使得高水平科技能最大程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20]聚焦于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有机融合。其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接纳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红利,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扩大高水平對外开放,借新发展格局之势谋高质量发展之事。
其次,高质量发展要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一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减少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差距,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布局,重塑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新面貌。二是协调好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关系,警惕泡沫经济,吸取西方国家“脱实向虚”的教训,协调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交互关系,利用好数字经济优势,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新优势。三是促进物质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强化文化产品的高质量发展,以达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消费需求水平,推动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
最后,高质量发展要解决好发展的不包容问题。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两难问题是发展包容性不足的现实折射。群体之间的不包容体现在不同群体所享有的就业机会、收入差距、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异。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同时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防范不同群体间收入水平的极端差异化;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拓宽基本公共服务辐射范围,缩小因城乡、地理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永续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21]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决摒弃无节制的资源掠夺发展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既要让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享受到高度现代化发展成果,也要让其看得见绿水青山,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祖国大地的辽阔,以坚定的理想抵达未来社会的彼岸。
(三)以新发展理念贯穿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
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了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要找准新发展阶段中各种问题的深层次内在本质,坚持问题导向和时代要求,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有机整体、新发展理念、人类文明新形态存在着内在契合性和关联性,以新发展理念贯穿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系统思维,也反映着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过程。只有人民生活所需都得到了充分、协调发展,才有可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目标,进而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无论缺少哪一部分,都会因为“木桶效应”而停滞不前。
中国共产党站在全局性的高度,科学规划、系统谋略,把创新发展放在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加快攻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关。以协调发展为确立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协调好需求与供给、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推动其精神生活迈向新台阶。绿色发展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条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开放发展理念为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平台,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共享发展是逐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共”指全体成员,“享”既指社会发展成果,也指享有共建的责任。
高质量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的发展,因此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设计中也应当秉持系统全面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要素的动态发展过程,以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产品质量的有效提升,构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充分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响应文化强国的政策号召,提供更丰富多彩、更深层次的文化产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积极进取的社会风气;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宜居的美好愿景。让全民全面共享共同富裕成果,须充分发挥各环节之间的协调联动效益,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好整体战略部署。
四、高质量发展彰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主动性
“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构建美好生活蓝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洪流中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推动全体人民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主题,中国式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向。以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宽广的战略视野、高度的历史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所做出的科学战略决策。
(一)高质量发展充分彰显使命承担的价值主动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强调,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共产党是具有高度历史自觉和积极价值主动的政党,能够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2],共产党人以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实现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社会解放为使命任务,将完成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作为其最终的价值追求。在共产党人的带领下,挣脱资本主义牢笼的禁锢,生产不再以增值为目的,而是纯粹用以享用,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可能,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23],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将成为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引领和结果导向。
马克思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24]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二者的指向都是为实现人对外部束缚对自身的限制,这一束缚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以人的异化为突出表现形式。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党在马克思主义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人的异化基础上,突出强调以高质量发展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在这一理论思想的指导下,以自觉的历史主动精神主动探索实践,最终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系列的理论创新,成为破解人的异化难题、实现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理论抓手和实践支撑[25]。
对历史使命的清晰认知、自觉认可和高度认同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特征。这种共产党人的内在自觉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动力。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踔厉奋发的价值立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继续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致力于回答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个基本问题,在不断探索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统领“五大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能力与水平,进而站在深化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迈进。
(二)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彰显问题导向的任务主动
坚持问题导向,是为解决我们党聚焦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面临重大现实问题所提供的新思路、新方法,中国共产党在完成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时,必须时刻牢记以问题为导向的主动意识。问题导向的任务主动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取向,在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内在转化为面向实践活动的主动。主体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实问题,尤其是重大现实问题与时代课题,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改造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从而实现自己的自由全面发展。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的价值主动,必然会被扩展为问题导向的任务主动性,也就是要以清晰的大局意识、问题意识、忧患意识,主动认识和研判与之相关的重大问题、严峻挑战和重大风险。
每一代共产党人都有其需要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回答时代课题,把握历史主动。消除绝对贫困、同期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胜利,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迈上了更高水平。要想获得新的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就必须以我们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中群体、区域、城乡、资源不协调的社会现状为着力点,瞄准重大现实问题,制定现代化发展的合理路线,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
置身于具体的历史语境,审视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联性。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決与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存在着共同需要解决的客观现实难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高质量发展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位置上,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也是其价值旨向。高质量发展这一战略举措,是以新时代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为着力点,以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目标,致力于解决中国特色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叙事过程中所提出的现代化发展方案,是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的关键所在。
(三)促进共同富裕充分彰显贯彻落实的实践主动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的“本质之新”,不仅源于实践的重大创新,而且源于阐释实践的哲学观的重大创新[26]。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需要贯彻落实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贯彻落实的主动性是接力发挥历史主动作用的最后一棒,倘若不将各大战略举措落实到位,其他先序环节的主动性再强,历史主动性也将沦为空中楼阁而丧失其实质性意义。注重贯彻落实各项环节的目标任务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主张,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踔厉奋发取得事业成功的实践保障。中国共产党人在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之后,将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具体实践当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性中具有强烈的实践主动精神,支撑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新型现代化的原创性探索,向追求共同富裕的崭新阶段迈进。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于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区域性贫困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社会蕴藏的潜能得到极大释放,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发展空间。尽管目前经济发展总量已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但“美好生活需要”的短板需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质量发展的提出则是以问题导向而提出的实践措施,用以满足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新的消费需求转向,使得消费水平和质量得以提升;同时以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向引导整体的消费需求,满足各个区域不同群体的现实需要,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实现的必由之路。
以高质量发展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孜孜不倦的实践追求,中国共产党人以自身的先进性引领着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是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必然结果,具有鲜明的自主性、自为性、选择性、创新性和优越性[27]。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人民逻辑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致力于摆脱异化逻辑中的“物化”本质。党的主动担当体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勇担历史使命,自觉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中国共产党人主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把握历史机遇、积极应对风险,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主动谋划新时代摆在共同富裕追求过程中的时代课题,牢牢掌握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主动权,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创美好生活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
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显著优越性。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刻诠释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发展逻辑,以统揽全局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保证顶层设计和落实方案能够抓住当前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现实难题。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以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成果向世界彰显全体人民共建、共创、共享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未来走向,在社会的高度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人的高阶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神话,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所开创出来的独特文明样态[28],创新了21世纪发展中国家发展现代化道路的新型模式,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发展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为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3] 丰子义.现代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56.
[4] 刘须宽.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7):43-54.
[5] 安东尼·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批判[M].郭忠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0.
[6] 程美东.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个性特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7):20-32+42+155.
[7] 辛向阳.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大特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3):100-108.
[8] 田鹏颖.在系统观念视域下把握中国式现代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5):15-23.
[9] 王立胜,段博森.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J].江海学刊,2023(4):5-15.
[10] 刘吕红.中国现代化自主性问题研究:一个核心议题的再探讨[J].馬克思主义研究,2023(7):33-42+155-156.
[11] 李健,陈学明.跨越“卡夫丁峡谷”与中国式现代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4):36-42+204.
[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0.
[13] 向玉乔.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要义和样本特征[J].哲学动态,2023(4):5-13+127.
[14] 刘日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与人类文明新形态[J].哲学研究,2023(2):5-15+128.
[1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92.
[16] 刘同舫.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思维——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2022(11):4-11.
[17] 王岩,张星.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之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3(6):4-12.
[18] 刘伟,陈彦斌.以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2(6):33-40+155.
[19] 蒋永穆,谢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J].社会科学辑刊,2022(4):97-105+2.
[20]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N].人民日报,2023-04-14(001).
[2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09.
[22]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1.
[2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87.
[2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5.
[25] 魏天赋.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意蕴[J].学术交流,2023(9):43-51.
[26] 任平.论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唯物史观的中国逻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5):12-17+199.
[27] 冯颜利.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与阐释的主体性与原创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24-32.
[28] 董慧.中国式现代化的唯物史观意蕴[J].哲学研究,2022(6):5-12+126.
Analysis of Strategic Thinking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Lv Jin Tang Yu
(College of Marxism, 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
Abstrac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ighlights the Party's strategic thinking on the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drive. Modernization i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China's development, and the foundation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require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o promote modernization, and we must avoid the pitfalls of Western modernization and the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practice. The report to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pu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s the top priority to comprehensively build a great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comprehensively recomme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and grasp the correct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emonstrating the Party's practical grasp and practical planning for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 top-level design of the system concept, th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he overall strategic deployment,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demonstrating the systematic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Party's governance strategy planning; The value initiative undertaken by the mission, the problem-oriented task initiative and the practical initiative of implementation highlight the strategic initiative of the Party to lea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China's modernization;strategic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