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巧”

2023-03-31 17:28石高荣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3年12期
关键词:仇敌草料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石高荣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非常精彩的一节内容,一直都被选作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精读课文。其中的人物际遇和故事情节都令人津津乐道。俗话说:“无巧不成书。”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巧”。

一、巧设一个冲突——“官逼民反”

谈到《水浒传》,人们说到的最多的便是“逼上梁山”“官逼民反”。其中,最关键的便是一个“逼”字。

就本文内容来看,林冲即使“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沧州)”,也并无怨言,他还是想忍辱负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随遇而安,幻想着能安稳地熬过刑期,回家与亲人团聚。但是,高俅及其手下陆谦等人却步步紧逼。从前文中的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遇险野猪林到本文中的火烧草料场,可以看出这些人步步紧逼,势必要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安排去看管草料场,就是他们为陷害林冲而设的一个局。这样一来既可以烧死林冲;二来林冲“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真可谓“双管齐下”,势必要断了林冲的活路。

林冲被一步步逼上绝路,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了,也激起了他抗争的意志,使他认清了仇敌的本来面目,被迫发出了“杀人可恕,情理难容”的怒吼,毅然杀死仇敌,走上了与黑暗官场决裂的道路,就像金圣叹评价的一样:“林冲自是上上人物,写的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劳,做得彻,都使人怕。”

二、巧安两条线索——“明暗交织”

作者在小说中主要塑造了正派人物林冲和反派人物陆谦,这两个人物形象对比鲜明。作者围绕这两个人物的活动,在故事情节上巧妙地设置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一條是“明线”,以林冲的活动为线索,写他在沧州遇到旧人、收到李小二的“情报”、买刀寻敌、接管草料场、在市井沽酒、在山神庙夜宿、隔门听到事情的真相、手刃仇敌等;

一条是“暗线”,以陆谦等人的活动为线索,写他们奔赴沧州、在酒店里密谋、在城中定计、前往草料场、火烧草料场、在庙前邀功、被杀丧命等。

作者以林冲的活动为主线,而尽量将陆谦等人的暗杀活动隐藏不表(留待读者去细细推敲、品味)。明暗两条线索时隐时现、时分时合、齐头并进,一起推动故事情节不断地向前发展。

三、巧设三处波折——“一波三折”

①酒店“不遇”。陆谦等人恰巧到李小二的酒店请管营、差拨喝酒。李小二夫妻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得知他们想要加害林冲。陆谦等人前脚刚走,林冲后脚就跨进店来。紧接着,林冲听了李小二的话,确定了来的人正是陆谦,他不由大怒,随即上街买刀寻敌。整整寻了三五日,却一直找不着。他们好似人间蒸发了一般。林冲由此“也自心下慢了”。此处的矛盾看似一触即发,却又很好地放缓了故事的节奏,使故事的节奏由急入缓、张弛有度。

②草料场“不遇”。沧州城“东门外十五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便有市井”,草料场东“行不上半里多路”有座山神庙。林冲往东买酒,而后回来看见草厅已经塌了,便又向东前往山神庙夜宿;同时,陆虞候等人从牢管城往东来草料场放火。由于行走的方向、路程、时间、方位等存在差异,他们没有碰上面。作者平铺直叙,不缓不急,看似随意,实则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③山神庙“巧遇”。林冲夜宿山神庙内;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后到山神庙的檐下看火,高谈阔论,彼此奉承,争相邀功。仅一门之隔,让林冲将这一切阴谋诡计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此番“巧遇”正是对前两次“不遇”的一个了断。至此,一切都真相大白,故事情节顺理成章。

四、巧写四处风雪——“烘云托月”

作者在小说中采用的白描手法,每每在要紧处便轻描几笔来渲染气氛,可以说是非常巧妙。作者多次写到风雪。其中,有四处风雪最为重要: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④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这些语句看似简洁,却将景物描写得非常传神。小说中的风雪描写为人物的活动渲染了气氛,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密不可分。将林冲调配到草料场是陆谦等人密谋“好歹结果了他”的必要环节。但是,为何他们在这六天里一直没动静?因为他们在等一个绝佳的时机——风雪!草料场的位置、环境、设施等都十分适合他们杀人放火。他们等来了六天后的风雪,于是展开了行动!作者在写风雪时紧扣“冷”“大”“紧”三个字展开:下雪天冷,才会有下文林冲沽酒驱寒的情节,因此才会见到山神庙;风雪大,才会有下文草厅被压倒的情节;风雪紧,才会有林冲到山神庙夜宿的情节。正因为风雪,林冲才在无意之间躲过了仇敌精心设计的陷阱,才得以和陆谦等人在山神庙相遇,洞悉高俅对自己的无底线迫害,最终才奋起反抗。风雪可以说是小说中非常关键的要素,对烘托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巧插五件物事——“前后照应”

①尖刀。作者在文章中三次写到“尖刀”:一是林冲“买刀寻敌”之时;二是林冲前往草料场时“带了尖刀”;三是“手刃仇敌”之时,林冲从“身边取出那口刀来”。金圣叹对此评点道:“……到后草料场买酒来往文中,只勤叙花枪葫芦,更不以一字及刀也。直至杀陆谦时,忽然擎出刀来。真鬼神于文也!”这一评点非常精彩。

②花枪。花枪,应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惯使的武器。林冲在看守天王堂时并未随身带着花枪;直至前往草料场时,无论走到何处,他都带了尖刀与花枪。当仇人逼上门来时,他用枪挑仇敌,报仇雪恨。“花枪”的出现使情节的发展变得合乎情理。

③葫芦。“葫芦”看似是一处闲笔,其实在小说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草料场的老军赠葫芦给林冲,林冲去市井沽酒带着葫芦,在山神庙里御寒时用的是葫芦,他在手刃仇敌后丢掉了葫芦。这些情节很好地放缓了故事的节奏,为人物的性格变化作了铺垫。

④炭火。作者在小说中多次写到“火”。先是老军“向火”,继而林冲“生火”,随后出门沽酒“盖火”,接着草厅倒塌后“摸火”……这些都是铺垫,既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又表现出林冲的谨慎小心,还暗示着草料场的大火是有人有意而为之的;而后文写草料场内“烈火冲天”和绝境中英雄的“怒火中烧”,才展现了“火”的真意。

⑤石头。林冲夜宿山神庙,为避风雪而“掇石靠门”,这个细节自然将山神庙的内、外分为了两个世界,既为后面陆谦他们推不开门而在门外高谈阔论埋下了伏笔,又为后文林冲隔着门听到真相后挪石开门、挺枪杀敌作了铺垫。

“巧”让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让小说中的人物立体鲜明。没有“巧”,小说便不会这样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了。抓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巧”,我们可以初步感受到《水浒传》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仇敌草料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大火逼出一条好汉
茶酒店·草料场·山神庙,何以存在?
如果没有它
朝相反的方向出发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实用性教学分析
张明堂救“仇敌”战日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处细节探究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处细节探究
从“仇敌”到同盟互联网同业寡头的并购潮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暴力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