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跃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处细节探究
郭跃辉
《水浒传》的叙事艺术堪称经典,特别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真可以说是“字字句句,皆有考究”。但中国古代的小说批评家并没有形成独特的叙事理论,而是对小说进行了“评点”,中国的小说评点没有严密的理论体系,评论家往往能够深入到文本的细节深处,发现文本的相互照应之处,对于某些字词也能够发现其精到之处。他们对于小说的赏析大多是印象式的,“妙”字就体现了这种印象式特点。评点家读到写得好的地方,往往着一“妙”字,至于因何而妙,则语焉不详。金圣叹对于《水浒传》的评点也具有上述特点,如果我们能够沿着金圣叹的评点思路进行逻辑分析,或许能够挖掘出文本的潜在意蕴。
高太尉陷害林冲,将其发配沧州,继而又派陆虞候和富安到沧州害死林冲。在沧州牢城管营的协助下,他们定下了“火烧草料场”的毒计。不料这一计策被李小二夫妇听了个“一知半解”,林冲也有所警觉,于是带着利刃到沧州城四处寻找了四五天,未果。第六天的时候,林冲的警惕性已有所放松,此时管营却叫唤林冲到点视厅上,说道:
“你来这里许多时,柴大官人面皮,不曾抬举的你。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场,每月但是纳草纳料的,有些常例钱取觅。原寻一个老军看管,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你在那里寻几贯盘缠。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
林冲此时本已有所怀疑,但是管营却搬出了柴进,名义上是看在柴进的面子上给林冲安排一个轻松而且有“油水”的活儿,实质上是将林冲发往“绝地”。按照作者的布局,林冲肯定不能被烧死,而陆虞候与富安的歹毒也要有所表现,于是在情节安排方面,便要特别讲究,要做到合情合理,滴水不漏。那为什么作者要安排大军草料场在沧州城东十五里外呢?这“十五里”的距离究竟有何玄机呢?
在我看来,作者交代这“十五里”,恰恰是作者精于安排布局与细节的体现,没有这“十五里”,对文本内容的表现也不会有多大损害,但有了这“十五里”,作者的匠心、用心、细心便表露出来了。为了方便论述,我将沧州城、草料场、山神庙、市井四个关键地点的位置用图标示:
按照作者的安排,故事应该是这样的:林冲领命之后,和差拨一起到草料场与老军交割。差拨回到沧州城中,和陆虞候、富安会合,一起前往草料场放火,这中间花费的时间要与林冲买酒、夜宿山神庙的时间大致吻合。于是,这些表示路程的里数便具有了情节意义上的作用,而且是非同小可的作用。
首先来看陆虞候这路人。差拨办完事之后,离开草料场,和林冲在草料场之后的行动是同时进行的。作者特意交代:“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也就是说,沧州城和草料场这段路上没有卖酒的地方,如果有的话,林冲到这个路段买酒,就很有可能与陆虞候三人碰面,后面的精彩情节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作者一定要将买酒的地方安排在草料场的另一方向,即继续向东。金圣叹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有此句便使老军投东一语不谬,又令花枪葫芦,断不遇着三人也。”那差拨有没有可能没有回到沧州,他和陆虞候、富安约好了地方在半路会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差拨此次行动是负责林冲与老军的手续交割,他不仅要和林冲一起到草料场,同时还要和老军一起回到沧州城,才算完成了使命。作者特意交代:“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也就是说,差拨回到城中,和陆虞候、富安再次回到草料场,他走了三十里路。这路人的行动及其时间是隐藏在故事里的,作者没有明确交代,但是他们的行动相对简单,就是:差拨回到沧州,走了十五里路;然后和陆富二人会合,再回到草料场,又走了十五里路。
那我们来看看林冲的活动路程及花费的时间。按照文本的指示,市井的位置应该在草料场东二里,山神庙则在草料场以东半里地,如上图所示。而林冲在差拨和老军走了之后,先后做了这些事:生火取暖,但难抵寒冷,于是出门投东,打算去买酒,路过山神庙,来到市井。林冲并不是买了酒直接回来,而是“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这中间就要花费一些时间了。林冲买完酒和牛肉,再次回到草料场,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担心火盆里的火点燃了草料场,于是探半身入去摸,发现火种早已被雪浸灭。拽出了被子之后,他来到了半里之外的山神庙。到了之后,又有一些动作:“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当这些动作都完成之后,陆虞候等三人也完成了放火行动。
刚才提到,两路人的活动时间必须大致吻合。试想,如果陆虞候三人早到了草料场放火,那林冲肯定被烧死了;如果林冲睡到了半夜发现草料场火起,那就失去了情节上的紧张性与紧凑性。要想做到时间基本吻合,那就要在时间及路程的安排上花费心思。陆虞候三人的行动比较简单,他们的时间应该是差拨走完三十里路的时间;而林冲去买酒来回只有五里地,但是加上在市井喝酒的时间、回到草料场摸火种拽被子的时间以及到山神庙的活动时间,应该与差拨走完三十里路花的时间保持一致。这也就是作者特意指出“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场”的真正用意。
这里面其实还有另一重时间的吻合。林冲此次其实面临两重生命危险,一是被火烧死,二是草场坍塌,被压死。我们知道,雪下得再大,积累到一定厚度,将草场压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要与林冲“离开草料场,路经山神庙,到市井喝酒买酒,回到草料场”的时间基本吻合。如果林冲早一步回到草料场,岂不被压个正着?可见,作者在安排路程与时间方面是何等精细!
而这其中的曲折缘由,单单依靠小说评点是无法阐释清楚的。因此,我们还要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揭示小说情节的精妙之处。
[作者通联:广东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