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章,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着力描写了林冲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被徽宗宠臣高俅陷害得家破人亡,终于投奔梁山,成为农民英雄的转化过程。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故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以及“风雪”环境的描写上,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因而应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
1、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发现问题,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2、鉴赏语言、动作、细节、场面等描写方法,领会其对推动情节、刻画形象的重要作用。课外安排学生鉴赏景物描写。
3、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探究小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发展变化的心路历程,感悟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规律,了解小说主题。
4、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古代小说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讨论、探究,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林冲思想性格的把握。
教学方法:1、自主阅读,发现问题;2、讨论探究,总结概括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3、着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的对话,注重学生的讨论与探究;4、运用多媒体,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辅助阅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交流,激发兴趣
课前播放《好汉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我先要考考大家,对《水浒传》的了解怎么样。《水浒传》中一共写了多少位梁山好汉?他们每人有一个绰号,你知道哪一些?屏幕上显示的人物你能一一说出他们的名字吗?(屏幕显示)宋江、吴用、李逵、武松等的头像和绰号让学生猜他们的名字。最后出现林冲。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二.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群星璀璨,众英雄中单表一个——豹子头林冲。请大家打开课文,一起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高尔基说:“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这正可用于本文。现在谁先来说说这篇小说的情节?
提示:本文的情节:按照出场顺序,以林冲的活动串起这篇文章。文章最先安排林冲出场,巧遇小二夫妇;然后是陆虞侯出场,林冲买刀寻敌;寻敌未果后,林冲被派守草料场;然后是两方面人物登场,矛盾冲突达到高潮。
巧遇小二(沧州遇旧)——买刀寻敌(买刀寻仇)——守草料场(接管草场)——雪地复仇(杀仇上山)
(概括故事情节要注意三点:准确、顺畅、简练)
2、“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曲折是唐传奇以来我国古典小说的一大特点。特别是古代章回体小说结构讲究起承转合。我们来看本文节选部分是否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果要用一条曲线表示,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情节曲线:
教师阐述:(课文开始,林冲巧遇李小二,一段插叙,交代事情原委,文章在此波澜不起。当林冲得知陆虞侯到来,矛盾冲突的浪头一下子漫涌而起,好像紧接着就是一场血肉迸飞的厮杀。然而,作者却老练地虚晃一枪,盘马弯弓,引而不发。这正如:山峦起伏,愈见其万千气象;文势跌宕,更能够引人入胜。陆虞侯身影一闪,林冲心下一慢,矛盾冲突的浪头起而又伏。草料场一节,本是“山雨欲来”之势,而文章却越显得“密云不雨”般地平静。最后还是草料场的一把火,烧起了林冲心头的万丈怒火;仇人间的一席对话,驱散了他胸中的软弱怯懦。旧恨新仇,一起涌上心头,他不犹豫,不彷徨,不幻想,手挺花枪,冲出庙门,高潮正式出现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探讨一下文中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用最简洁的一两字加以概括。
明确:“沧州遇旧”是“忍”,忍是心上一把刀。“买刀寻仇”是“不忍”,“接管草场”又是“忍”,“杀仇上山”是“忍无可忍”,可见林冲的性格原本是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然后从懦弱到坚强,从忍受屈辱到坚决反抗。
三.自主探究,研讨总结
(一)分组探究,把握性格。课前我已经布置预习,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男生列举林冲“不忍”的具体表现,女生列举林冲“忍”的具体表现,找到相应的文字根据,交流、探讨一下各自的答案,然后推出代表发言。(可安排学生分情节列举)
1、学生阐述人物性格
引导:课文如何来表现“忍”的?明确:(板书)
请大家结合第一自然段回答:文章开始林冲是以什么身份来到了什么地方?林冲自己说是因为什么原因来的?
提示:以五个W思考。林冲是以罪囚的身份来到了沧州,他自己说是因为恶了高太尉。
(1)沧州遇旧:语言
帮小二,扶危济困,有侠义精神;
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一个“恶”字,一个“高太尉”,内心的软弱、善良安分、严守等级,忍辱负重。
(2)买刀寻敌:动作、心理
不见消耗,也自心下慢了:幻想着得过且过,委曲求全,苟且偷生。
(3)接管草料场:细节
两次具体写林冲防火,特别是两次锁门:谨慎的性格。
在山神庙里顶礼说:“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他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庇佑上,说明他还是认识到了危险,只是不敢面对。甚至到草料场起火,他都已经是死罪了,还想着去救火。
思考:身为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身怀绝技,想一想林冲为什么要委曲求全呢?如此妥协忍让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围绕“忍”字组织语言。
老师小结并提问:
正因为林冲身为枪棒教头,有不错的出身,有完美的家庭,有稳定的工作,还有对自己前途的幻想,所以,他一直想“挣扎得回来”,一直有过好小日子的幻想,过一个普通的平常人生活。更何况,一个正常的社会中,暂时忍让是可以安身立命的。因此,他在街上挥拳砸向高衙内时忍了,在白虎堂遭诬陷时忍了,在野猪林忍了,在沧州他也忍了,他一忍再忍,从东京到沧州,从教头到罪囚。为的只是回家过自己的小日子,为的只是早日跟妻子团聚。
林冲妥协忍让的性格,是和他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生活状况各个方面联系在一起的。个人的气质因素也不可忽略。(以李逵、杨志、鲁智深作比较)
引导:课文如何表现林冲的“不忍“的?明确:(板书)
(1)买刀寻仇——动作、心理
(2)杀仇上山——场面
关于林冲的杀人,明确:
(1)林冲其实不是在杀人,而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的不义,社会的不公,显示林冲革命造反的正义性,读来痛快淋漓。
(2)既是杀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杀那个软弱屈辱的自己,一个新的林冲在血腥和烈火中诞生。
(这一段可以齐读。重点分析。)
思考:到了山神庙一段,他为什么就不能忍了?要奋起反抗呢?林冲反抗的内因的基础是什么?
学生回答:围绕“忍”字组织语言,明确忍无可忍。
外因:草料场被烧毁,这一阴谋使他无法逃出魔掌。反抗是死罪,不反抗也是死罪。到了这个地步,林冲的一切退路都被彻底堵死,于是,在无情的现实下,英雄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正可谓:是可忍,孰不可忍。
内因:林冲曾经对陆虞侯说:“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这就是说林冲虽然是一个中级官吏,但在受压迫上与下层人民有相通之处。林冲之所以帮李小二和陆虞侯,可能就是看到他们落魄,才挺身而出的。这也可以理解为同病相怜。林冲也是被压迫者,也感到不平,而不平则鸣,这是个火种,虽然沉寂,但始终在顽强地生根发芽。
林冲特别讲究“义”。比如帮助李小二,扶助陆虞侯,都是林冲讲“义”的一面。李小二能够豁出生命帮助林冲,既是报恩,当然也有“义”的因素在支撑。而林冲之所以特别愤慨陆虞侯,也就是因为后者不讲义气,恩将仇报。可见讲义气是林冲性格中最美好最宝贵的东西。这是林冲能够奋起反抗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说,因为林冲讲义气,所以在某些时候他代表的就是正义,而正义与邪恶是势不两立的,这也就是林冲最后“不忍”、奋起反抗的内在原因。
2、性格明确
从同学们归纳的词语上看,林冲的思想性格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老师对人物主要思想性格进行疏理,明确其两面性。并将整理结果板书在屏幕上。
(屏幕显示:委曲求全 奋起反抗)
人物性格鉴赏及文章主题
思考:林冲由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忍”是林冲性格中的一个核心。你是怎样评价小说中林冲的“忍让”的呢?
学生分组(与上次一样)讨论,然后举手回答。
老师明确:对于林冲的忍让,我们可以理解他在为了家庭,为了能安稳地活下去而作出的隐忍态度;也可以理解他由一忍再忍向忍无可忍的转变。虽然我们很难下一个定论:这种忍让到底是值得提倡还是反对。让学生知道毫无原则的一味的忍让是不对的,林冲最后的忍无可忍,手刃仇敌的做法是值得赞颂的。像《水浒传》这样的经典作品,我们更需要关注的,应该是虽九死而犹未悔的英雄气概,是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的侠义和神勇,是“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自由精神。正是这些美好的品德,才构建起这些作品的灵魂。通过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走近了林冲,了解了林冲。
小说主题
过去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最终还是投奔了梁山。这样的变化,我想连林冲自己也未曾料到。作为今天的读者,在文字的背后,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的性格发生了转变?
(屏幕显示: 委曲求全——奋起反抗)
(一忍再忍) (忍无可忍)
学生回答:(老师先不作明确)
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呢?我们试着跟主人公来一次对话。
明确主题
陆虞侯本是林冲的朋友,也曾得到林冲的帮助,却一再逼林冲于死地。现在我们设想一个情境——林冲与陆虞侯打斗的最后一幕。面对陆虞侯的求饶,林冲会怎么回答?请大家设计一句林冲的台词。
(屏幕显示)陆虞侯:不关我的事,太尉命令,不敢不来。大哥,不要杀我!
林冲:……
学生回答。
看一段录像。(录像中林冲道:我从不杀人,我不想杀人,是你们逼我杀的。)
现在你能用一个字概括林冲为什么杀人,性格发生转变的原因吗?
学生:逼(屏幕显示:逼)
提问:现在我们试比较一下文章中林冲的回答和剧中林冲的回答,你更喜欢哪一句?
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老师作结,答案不作统一,但要明确他们的意思其实是一致的,都表现出一个逼字。
提问:大家再想一想,编导设计台词时,为什么要突出这一“逼”字?
学生回答:
老师明确:面对劫难,林冲是想忍的,他甚至于想一直忍下去,所以才有心下慢了,才有唤个泥水匠的想法。他想,忍受苦难,也许会换来新生,但是他错了,他不知道他面对的势力是多么的强大,他面对的社会是多么的黑暗。他更不知道一味的忍受,只能面对死亡。如果说当街调戏妻子,是初逼林冲;那么白虎堂诬陷就是再逼林冲;而接下来野猪林的以死相逼,陆虞侯的酒店密谋,草料场的阴谋毒害就是一逼再逼。
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他是“官逼民反”的生动写照。他的悲剧不是一个性格悲剧,而是一个社会悲剧。《水浒传》中“逼上梁山”的主题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就是作者塑造林冲这个典型形象,对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的意义所在。
环境分析(可留作课外练笔。)
插入雪与火的分析—让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些吧!
有直接写雪,还有侧面写雪,进行人物行动描写时也时时不忘风雪。
作用:
预示情况越来越危急,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
林冲孤苦命运的一种象征。
草料场熊熊的烈火,一个孤寂阴冷,一个迸发暴烈,大火最终点燃了林冲复仇的烈焰。
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风雪无情天有情。
推动情节发展。如果不是因为风雪,林冲不会沽酒御寒,不沽酒就看不到山神庙,看不到山神庙后来就不会到那里栖息。而没有风雪,草厅就不会倒塌,林冲也不会逃过一劫。如果不是风大雪紧,林冲可能就不会用大石头抵住庙门,那就听不到仇人的自供,林冲由懦弱到坚强,由屈辱到反抗,也就失去了依据。
烘托人物心理。最后,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课文小结
《水浒传》写到第十回,委曲求全的林冲不见了,奋起反抗的林冲出现。就在一千多年前的那一个黄昏,就在那白得耀眼的一片雪地上。(屏幕开始播放林冲作别山神庙,悲壮离去的录像)杀人后的林冲,作别阴冷的山神庙,作别恶梦般的昨天,挑着花枪的林冲,曾经风光的禁军教头,在火光冲天的背景下作了一次意味深长的回望,这是一次告别,这是一次与自己的告别,这更是一次决绝的告别。阴晦的背景下,阴冷的整个沧州,却分明让我看到了他帽顶飘飞的红缨,不,那不是红缨,那分明是一团火,一团要烧毁这个世界的火,漫天的飞雪,见证了他的苦痛,自然也会见证他日后的辉煌。英雄自有英雄的去处,英雄自要去赴他英雄的约会……)
四.延伸拓展,个性创作
1、林冲这个“逼上梁山”的英雄在我们的眼里和心里活起来了,假如你是一个编剧,能不能在电视剧中为林冲写一首歌,一首礼赞英雄的歌呢?
教师示例:
示例:东岳妻遭戏,误入白虎堂。刺配于沧州,恨别爹和娘,野猪林中险把命儿丧!天理何在?痛断肝肠!忍,忍,忍!怎奈我家有娇妻上有高堂。天冷,雪紧,风狂,踽踽独行上山岗。庙内闻恶语,火烧草料场,浑身血必必剥剥爆响。挺起花枪,拔出尖刀,手刃了豺狼!罢,罢,罢,英雄无路,我林冲只得把梁山上!
2、课外练笔(可选择其一)
任选一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短文:
①妙在通篇不言“逼”字
——谈《林》表现主题的技巧
②描风绘雪,富有神韵
——谈《林》的景物描写
③林冲思想性格变化浅谈
(开展拓展阅读,加强读写训练,以达到能力迁移的目的)
谢学宁,教师,现居湖南株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