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凤利
要想让自己的文章精彩纷呈,就需要多一点匠心,多一份巧思。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使文章精彩纷呈的三种技巧。
一、巧用修辞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乎文章的质量,值得我们多花一些心思。在写作时,大家可以巧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更加精彩。
如《最美的姿态》一文的开头:
最优美的姿态,可以是窈窕淑女的回眸一笑,可以是翩翩君子的恭谦礼让,可以是梅兰芳翘起的兰花指,可以是乔丹灌篮的动作……正所谓“各花入各眼”,在不同的人眼中,最优美的姿态大都是不相同的。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喜欢欣赏舞者的翩跹舞姿,喜爱观看打篮球的人敏捷的动作,但我没有在其中寻找到我心中最优美的姿态。这个位置一直悬空着——直到那一天……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引出话题,并借以统领全文。
又如《我的理想》一文的开头:
现在你要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会毫不迟疑地告诉你:做一名白衣天使!以前,我对于自己将来想要成为什么人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心中想着一切随缘就好了。如今,我有了这样一个目标,与那一次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在文章开头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而后引出往事,非常巧妙。
再如《那一次让我难忘》一文的开头:
雨淅淅沥沥地下,风一阵紧一阵不断地吹,我的心中好似压上了一块砖,沉甸甸的……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为后文作了铺垫。
收尾的方式也有很多,可以使用修辞手法,总结全文,升华主旨;可以使用修辞手法,呼应开头,使文章的首、尾两段相互照应;可以使用修辞手法,卒章显志,增强情感;可以使用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深思……
如《难忘的旅行》一文的结尾:
这次旅行带给我的震撼是无比巨大的,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冲击是十分强烈的。它让我知道了自己应肩负的责任!我又怎能不忘我地学习呢?让我们一起为了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吧!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收束全篇,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或许我跳不出优美的舞蹈,或许我学不会乔丹的灌篮技术,或许我弹不出伯牙的《高山流水》,但我可以微微地弯腰,捡起人们丢弃的纸团或易拉罐。这是其他人也可以做到的。微微弯腰,我想,这样的姿态是最美的。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显得自然得体。
巧开头,引人入胜;妙收尾,让人击节。灵活多变的手法,可以让文章变得妙不可言。无论是“露似真珠月似弓”,还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抑或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在给人带来美感的同时也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我们还可以把各种修辞手法联系起来使用,如将比喻和联想有机地融合起来:
如果问你什么花儿最美,或许你要说雍容华贵的牡丹最美,因为她“仪态万千,风情万种”;或许你要说清雅高洁的莲花最美,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或许你要说不惧严寒的梅花最美,因为她“凌寒独自开”,即便数九寒天,大雪覆盖,仍然“不为飞雪动”……然而,我要说:这都不算什么,有一种花盛开在浩瀚的宇宙间,她无惧严寒酷暑,始终光彩照人,她就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儿花!航天员王亚平就是这样的一朵女儿花。
作者使用联想、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由“姿态”产生联想,由牡丹的雍容华贵、莲花的君子之风、梅花的坚强不屈,联想到“女儿花”王亚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突出王亚平的美。
富有创意的开头和结尾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二、“画龙点睛”
“龙”要巧画,“睛”要妙点。“画龙点睛”是一种技巧。在文章中,我们可以适时地为文章“点睛”。
让我们来看《感恩》一文:
感恩是什么?在生活中,我追随着它行进的脚步,体味着它的内润。突然,我的眼前闪过一幅幅感恩的画面!
【画面一】
在金碧辉煌的王宫里,齐王韩信身披大红锦袍快步走下王位迎向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婆婆,并将千金恭敬地奉上。他忘不了曾经的岁月,那时候的他贫困得连饭都吃不饱,好在遇到了一位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婆婆。老婆婆见到狼狈的他,便将自己带的饭分给了他一些,让他不至于饿死。那时候,他立下誓言,等日后有出息了,一定要赠千金酬谢老人家。现在,自己终于功成名就,于是让人请来当年的婆婆,兑现当年的诺言!
“一饭千金”,也许你要说,这顿饭真够贵的,然而你可曾想到:在平时,这顿饭也许不算什么,但在那时那刻,对一个在死亡边缘徘徊的饥饿的人来说,“一饭”可就是“救命的稻草”啊!“滴水之恩”岂能不“涌泉相报”?
【画面二】
雪在飘,风在吹,一个孩子躺在冰面上。他在干什么?哦,他是要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冰面。他的妈妈病了,好多天没有吃东西了。她想喝一点鱼汤,可是数九寒冬里,哪里有鱼可买?为了能让妈妈喝上鱼汤,这个孩子就瞒着父亲来到江边。他要捕一条鱼。可他的力气太小凿不开冰面。于是,他就想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寒冰……一条鲤鱼被他的孝心所感动,自己跳出了江面……
我知道“卧冰求鲤”不过是一个神话,但依然忍不住为之感动。妈妈的养育之恩岂能不报?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若是儿女不懂感恩,不就连牲畜都不如了嗎?
【画面三】
功勋卓著的陈老总到沂蒙山区参观,看到当地的群众的生活条件不好,便对那些接待他的官员说道:“我们不能忘,淮海战役可是老区人民用手推车推出来的啊!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人民,也服务于人民。他们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才最终获得了胜利。人民感谢党,党也感谢人民!“党的恩情比海深”,就是人民发自心底的声音;“不忘初心”又何尝不是党对人民的心声?
我明白了: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优良民族传统的一部分!
文章夹叙夹议,呈现出三个具体的画面,最后用一句话进行总结,可谓“画龙点睛”。
三、巧置悬念
让我们先读一下《大牛和二牛》的故事:
邻居二婶有两个儿子,大牛和二牛。大牛脑子不够用,二牛则聪明伶俐。因为脑子不够用,大牛年近四十依然光棍一条;二牛聪明伶俐,不到二十就结了婚。婚后,二牛在媳妇的教唆下闹起了分家。二婶虽然万般不舍,但还是答应了二牛。
分了家的二牛将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一开始,二牛还时不时地回母亲家看看,后来就回得越来越少了,到最后,干脆就想不到妈妈和大牛哥了。不知是因为生气还是年龄大的缘故,邻居二婶的脑子出问题了,整日里糊里糊涂的。脑子不够用的大牛,没有了二牛和二婶的点拨也就什么都干不成了。这样一来,二婶家的日子就过得更艱难了。东邻西舍看二婶和大牛实在是可怜,有时也过来帮帮忙,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村里也给他们申请了救济,可三瓜两枣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这二牛,实在是……我,找他去!”我爸爸气不过,有一天晚上把二牛约到了河边,和他谈了好长时间。
第二天一大早,二牛带着媳妇来到二婶的面前,一下子跪倒在地,一边抽着自己的耳光一边放声大哭:“妈妈,妈妈啊!我不是人,不是人啊!”大牛看弟弟这样,赶忙过来搀扶。
“弟弟,怎么了,快起来!”
“哥,我的亲哥啊!”二牛一把将哥哥揽过来……
“怎么了?爸,你快过去看看吧!二婶家出事了。”
“不用,让他们自己解决吧!”
看到我一脸疑惑,爸爸说:“孩子啊,你知道吗?二牛是你二婶捡来的孩子。有一天早晨,她下地干活,路过村头的草垛听到孩子的哭声。循声找去,原来草垛里有一个男婴正哇哇大哭。她就把孩子抱了起来,四下望望也不见一个人影,就知道孩子肯定是被人扔的。见孩子满脸通红,哭个不停,好心的她就抱着孩子来到了镇上的医院。镇上医院不收,她抱着孩子又赶到县里的医院,东拼西凑,花了一大笔钱才把孩子的病给治好了……找不到孩子的父母,又没有人愿意收留,没办法她就把孩子留下了,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拉扯大。在二牛三岁的时候,有一次他自己不知怎么爬到了一根树杈上,结果从树上摔了下来。为了救他,大牛硬生生接住了他。二牛倒是没有问题,大牛可就……”
我恍然大悟,原来大牛哥并不是从小就脑子不灵光。
“这些,在你二婶好着的时候是不许大家伙讲的,怕二牛知道这些心里不舒服,受影响。可现在……昨晚上我把这前前后后的事都告诉了二牛。”
“噢,怪不得……”二牛一定被自己的身世震撼了,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了。如此大恩,但凡有一点良心也不会无动于衷啊!
二牛把二婶和大牛接到了自己盖的新楼里。在二牛媳妇的精心照料下,二婶的脸上又洋溢起了久违的笑容。二牛每天带着大牛在田里开心地忙活着……
一个感恩的故事就这样传向十里八乡,感动着每一个人,也影响着每一个人。
这个故事可谓是一波三折,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作者在文章中制造了悬念。先是从“二婶”分家开始叙说,让读者深感担忧,可“我的爸爸”竟然能让“二牛”回心转意。在“爸爸”的解释下,“我”恍然大悟,也为读者揭开了谜底。二牛的故事让人震惊,让人感动,也引人深思。
简而言之,在写作的过程中,大家要匠心独运,灵活地运用写作方法,使文章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