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朋
数学是中小学阶段三大基础龙头學科之一,数学的重要性更可想而知。发展学生数学思想、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重心。然而,长期以来的数学教学中,存在浮于表面、没有深入挖掘知识的现象,学生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也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最终导致“高分低能”。只有开展深度学习,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数学教学才更有效。文章对基于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加以分析,以期指导教学实践。
一、运用问题教学,引领学生思维拓展
问题教学是一种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备受教师所青睐。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诱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引领学生思维的拓展。
首先,可以针对解题脉络进行设问。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解决问题方法和思路的切口处设计问题,以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形成自己的解题技巧,提升解题能力。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直接开平方法”教学为例,教师对于“直接开平方法”进行简单点拨后,会立刻给出一两道解方程的问题,如4(x-2)2-36=0等方程,引领学生运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为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针对解法和过程设问:(1)什么是直接开平方法?(2)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需要把方程进行怎样的变化?(3)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这三个问题,直接切入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转化为(ax+b)2=n(a≠0,n≥0)以及直接开平方法需要注意等号的两边同时开方,并且要加上“±”。这样的问题,直接把学生引领到解题方法的探究中,为深入学习提供了可能。
其次,应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追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应改变“有问必答”的做法,而是在疑难处巧妙设计问题,以“问中问”的思考,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之窗,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有效拓展,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如进行《圆的相关概念》的教学时,笔者给出学生一道选择题: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半圆是等弧;
B. 同圆中优弧与半圆的差一定是劣弧;
C. 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
D. 直径未必是弦。
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多数学生会感到纳闷,四个选项看上去都似乎有道理,好像都对,到底选哪个成为他们的“心病”。对于学生的困惑,教师应从问题的疑难处追问,如判断等弧的关键条件是什么?优狐和劣弧的概念是什么?优狐与半圆的差还是优狐吗?为什么?直径和弦有什么关系?等等。这样的设疑,是在学生疑问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直接引领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广阔性、提升思维品质。
二、运用活动教学,促进学生动手动脑
活动教学法也是新课改下倡导的主要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满足学生喜欢动手动脑的身心特点,学生通过动手“做”,发现、构建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活动教学法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实际运用。学生动手动脑,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做”,深度探究成为可能。为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巧妙设计活动,让课堂以活动为载体,促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为深度学习的开展推波助澜。
运用活动教学法,应注重活动的多样化、趣味性,只有趣味性、多样化的活动,才能凸显深度探究活动的意义,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以《圆的对称性》的教学为例,笔者首先创设情境,以情境的观察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如为学生呈现转动的摩天轮的情境,然后提出问题:观察转动的摩天轮,你有什么发现?摩天轮的转动与日常生活的哪些物体的转动原理相似?学生通过观察、联想而得出摩天轮与车轮的转动一样,一个圆绕圆心转动任何角度后,与自身重合。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进而提出“那么,圆有什么性质?”学生给出“圆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后,教师应停下教学的脚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怎样证明圆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然后,指导学生开展操作活动,通过画等圆和等圆心角,两个圆重合,固定圆心,旋转圆心角,使圆心角的边相互重合等,验证自己的结论。动手动脑的活动,优化了课堂模式,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的落实,课堂发生了翻转。
活动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深入学习、深度研究,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
三、注重知识间关联性,促使学生整体把握
在一直以来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们把重心放在每一章节内容的讲解和训练上,忽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忽视知识的整体构建和全面掌握。深度学习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就是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应把握知识间的关联性,在连结点处巧妙设计问题或者探究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任务的探究,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的构建,促进学生整体把握。
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在备课环节,把握和思考“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的联系,找准他们相同的元素,以这些元素作为“支点”设计思考性的问题,以借助于知识间的联系以及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联想、延伸到新知识的深入学习中,以旧带新的联系法的运用,降低知识的难度,强化学生的自信,提升自主学习效果。如笔者以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中的“元”和“次”入手进行新课的导入,再提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中的元和次是什么意思?你能根据元和次的意义,以及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而给一元二次方程下个定义吗?也就是思考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这样的导入和导思,让学生“温故知新”,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知识,构建关于方程的知识体系,也给学生深度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以“旧”引“新”的深度學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如进行有理数的概念的教学时,带领学生联系整数、分数和零,由整数联系正整数和负整数,分数分为正分数和负分数等;进行无理数的教学时,联系有理数;进行实数的教学时,复习有理数和无理数等;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联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比例函数”时,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触类旁通,奠定深度学习的基础。
四、运用生活化教学,引领学生主动深入探究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这为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相结合,也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生活化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让教学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让课堂教学更“接地气”,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深度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进行深度教学,首先引领学生挖掘生活类素材,让学生寻找身边相关的数学,以熟悉的素材开展教学活动。如进行“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于PPT为学生呈现轴对称以及中心对称图形的实物图片,带领学生观察呈现图片的特征,而引出轴对称以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整体上感知“对称”的含义后,让学生寻找教室内的“对称”的物体,如“黑板”“椅子”“窗户”“门”“凳子”“文具盒”“橡皮擦”“直尺”等,列举出熟悉的物品,拉近学生和数学的距离,缓解学习压力,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物体对称”以及掌握如何判断物体对称;之后,再让学生找出更多生活中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实例,深度学习顺利展开。
其次,教学内容生活化,是学生深度学习顺利展开的又一主要途径。如进行“函数”的教学时,将函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的实例引入课堂,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距离。教师可以将超市购物的优惠方案展示出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出优惠最大的方案,这样生活化元素的融入,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五、尊重学生主体,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本质
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改变已有的落后、低效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理念”课堂模式,强调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与深度学习的理论完全吻合。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一言堂”,“让学于生”,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发现,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更深刻,学习也趋向深度学习。
“让学于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学作用也不可忽视。教师通过设计自主学习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入思考。如进行“线段 射线 直线”的教学时,如果教师不厌其烦地把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强加于学生,即使学生认真听讲,但对三者的认识不够深刻,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学生也会感到知识的乏味,难以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而如果教学时,教师首先为学生呈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汽车尾灯发出的光等,而引出射线等的概念,再引导学生从直线、射线、线段的端点个数、延伸性、是否可以度量等几个细节入手探索三者的区别;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三者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端点个数不同,有无延伸性等之外,也会发现三者的相同之处,即三者都是不是弯曲的……学生自主探索、主动互动后,对于直线、射线、线段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会再混淆。“让学于生”,对实现深度学习起决定性的作用。
“让学于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还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予以每一层的次学生以更具针对性的引导和梯度的任务,以促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落实因材施教,这也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切入点。例如进行“图形的平移”的教学时,笔者在运用问题教学时,采用了层次性、差异性的提问,对于学困生提出“什么是平移?”“什么是图形的平移?”并明确学生任务: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问题简单、任务容易,契合了学困生基础差的实际,阅读就可以找到答案的任务,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直接明确学习任务:生活中有哪些平移现象?请用实例加以说明。如此难度稍大的问题和任务,旨在引导和发散学生数学思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带着难易度不同的任务进行深入学习,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改革落实以来,如何增强学生学科的深度学习成为教师探索、创新教学的热题。行之有效地开展深度学习,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让学于生”,给以有效引导,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