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有效性的探讨

2023-03-30 08:15林月花
考试与评价 2023年3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学

林月花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学校要充分关注“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发挥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的主动性。本文通过对“综合与实践”的内涵以及实施原则,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学“综合与实践”的状况,并且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策略,希望能够有效促进小学数学中“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好“综合与实践”教学要领,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新的思想和方法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精神充足地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综合与实践”相关概述

(一)“综合与实践”的内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与实践”是一项强调综合性、实际能力和探究性的活动。“综合与实践”有别于其他的数学教学形式,要求教师与学生运用集体智慧,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在新课程中,“综合与实践”活动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为目标,逐步引起数学教师重视,是教师优化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二)“综合与实践”活动有效性实施原则

1. 堅持活动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具有复合性,使得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并且能够将知识和技能结合在一起,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中,要始终坚持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使学生对问题思想、创新思想和数学思想的培养紧密结合。

2. 坚持活动的价值性与探索性

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才会变得更加扎实、更加深刻。所以,在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提供给小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和分析数学问题。“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价值在于使小学生能够从自身的价值观中更全面地了解到活动对他们未来发展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

3. 坚持活动的开放性与灵活性

开放性和灵活性是指“综合与实践”的活动地点不局限于教室,而是教师要寻求更为适宜的学习环境。另外,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还可以吸引来自各个层次的学生参加,在实践中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从而在思想上的碰撞和融合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综合与实践”活动价值

1. 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

“综合与实践”的课程并不是单纯地传授数学知识和思考方法,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运用多种数学知识进行解法。因此“综合与实践”课程无法按照单独的知识进行教学,要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自己的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能够把零碎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强化各单元间数学知识的关联,实现对现实问题的全面解决。

2. 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综合与实践”课程是以问题为课堂导向,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的思考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通过在课堂中的探索,分析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在“综合与实践”课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开发,学生在进行数学思考的过程中产生创新的思路,能够通过思维来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3. 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合与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模式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是由学生参与、体验各种数学活动的过程和成果。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从原来的“双基”变为“四基”: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的活动经历,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中,教师除了注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外,还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和实践”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自己的探索和发现,从而增强对数学求真务实的态度,同时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能够自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增强数学学习自信心。“综合与实践”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把现有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数学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不至于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全面的数学知识是实现综合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而“综合与实践”课程则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活动经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一)系统地策划活动的主题

系统地策划活动的主题,是“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主体,是确保活动教学有效的前提。

在活动时教师要充当引导者的重要角色,带领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思考以及主动探索。所以,在选择活动主题时,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的实际活动进行内容设计,也可以将活动主题与数学教材相结合。

例如“量一量,比一比”一课,是学生在学习“厘米和米的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综合与实践活动。

在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常用的长度单位,于是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自己的身体或身边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如:一拃、走一步的宽度、一庹、身高、肩宽等。通过活动,让学生能够认识测量物品的直接形象,为之后测量、表述其他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提供多种不同的长度“单位”,积累一定的测量经验。此时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测量经验,但估测实物的具体长度仍有困难。于是我设计了活动二,选择身边熟悉的“标准单位”测量一种物体的长度,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黑板”的长度,让学生学习选择不同的“单位”描述物体的方法,形成对“米”长度的直接认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并且能够理解测量的含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于是我设计了活动三,课后展开家庭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和实践,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标准)表示未知的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将课堂活动延伸到课后,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开放。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测量及表示长度的经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长度观念和数感。

经历了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学生熟知了一些常用的“测量标准”,动手能力在逐步提高,数学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使得数学活动经验得以升华,在愉快的实践中感悟到数学的魅力。

(二)科学地制定活动的方案

确定活动主题是进行活动设计的开始,要真正确保“综合与实践”的活动效果,必须制定科学的活动计划。在确定活动的主题之后,教师首先要对“综合与实践”活动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用于教学活动的策划。其次,教师在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要进行评价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规划,以保证实施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计划设计不仅要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例如:在进行“我们的校园”活动时,这个活动中考查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将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校的草坪”,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且布置活动任务,每个小组给出3000元的预算,要求学生设计学校草坪铺置方案,并且学生要说出设计原因。教师要通过多元的视角看待学生的设计,对学生的设计不能单一地以对错评判,而是学生的设计方案若存在合理性,教师即可以鼓励学生,之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选出最佳方案。第二部分是“学校的活动”,同样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师安排学生设计拔河比赛的赛程安排,需要学生考虑到比赛时间、地点、方式等要素,学生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提交,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比赛安排是否具有可行性,并且选出最佳方案。在两部分的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均以学生小组进行,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性,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切实提高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

再如:《生活与百分数》一课,学生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之后,学习到打折问题与银行利率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两处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并且对学生进行分工,通过调查了解不同银行的存款活动以及商场的打折促销活动,并且进行整理与分析。其次,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对不同银行的存款利息计算,以及商场打折活动计算,得出结果。最后,小组将讨论与计算结果进行讲解与展示。在小组的调查中,选出存款利率最高的银行以及打折力度最大的商场。

(三)正确地处理活动中主体与主导之间的关系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确定活动的主题还是策划活动的实施,都需要教师经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最终确定。從这一点可以看出,在保证“综合与实践”的有效实施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主体性”和“主导性”的关系。教师要正确地把握,做到适时、适当、适度。适时引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引导。适当引导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求新、求异、自主创新的能力。适度引导是指教师在全面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度”,而不是事事都要亲身参与。

例如:在进行“数字编码”的活动中,此次活动涉及学生生活中的内容较多,因此教师在活动设计时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首先,教师在活动前可以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其次,在课堂中教师通过身份证号码的编码方式与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了解编码的含义。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进行学生学号编制,并对每个小组发放表格,让学生在讨论与研究的过程中完成任务,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学号编码展示,并且其他学生讲解编码依据。教师在活动最后进行总结,再次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小组完成任务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提供帮助,但是不能直接去判断学生编码的正确与错误。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的提升。

再如:学生在学习24小时计时法之后,教师可以在活动中让学生规划自己的时间,制作日常时间表,学生需要将自己的学习时间、游戏时间、作业时间、作息时间等都记录在时间表中,让学生体会到“珍惜时间”的教学目的,并且按照时间表进行活动,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律性以及规则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既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和补充,也是对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