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的艺术特色探究

2023-03-29 07:51孟繁荣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3年11期
关键词:沁园春·长沙万山秋景

孟繁荣

1925年秋,毛泽东途经长沙,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有感于湘江壮美的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心中激情澎湃,挥笔写就了著名的词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看似是在写景,实际上表达了作者澎湃、昂扬的战斗激情,展现出其博大的胸襟,以及对革命理想不懈的追求。本文重点从意象、词语和韵律三个方面着手,浅析该词作的艺术特色。

一、意象丰富

词人在创作古诗词时一般会运用大量的意象,营造独特的氛围,以便更好地表达情感。《沁园春·长沙》中就有非常丰富的意象。为了更加充分地表达心中的情感,词人在词作中运用了多种意象。“万山”“层林”“漫江”“百舸”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作者立于橘子洲头,放眼远望,只见群山起伏,重峦叠嶂,湘江横亘于天地之间,尽显大好河山的苍茫与壮阔。此情此景,令作者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山”“林”“江”等原本是自然界中非常常见的景物,作者将其纳入词中,使其成为独特的意象,展现了万山之美、层林之美、湘江之美、天地之阔。此外,作者写山、林、船,并非只寫一座山、一片林、一只船,而是写“万山”“层林”“百舸”,尽显其多。又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一飞冲天,鱼潜游于水底,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足见作者的襟怀与眼界远非俗人所能及。

毛泽东是一代词人,更是开国领袖。对于天地万物,他自然有着独特的看法与见解。他的眼中有天地、有山川、有河流;他运笔如巨椽,将广袤的天地纳于胸中。词中丰富的意象不仅营造了独特的氛围,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气势。

二、用词精妙

在字词的选用方面,该词也有独到之处,可以说是达到了言简义丰、一字千金的艺术境界。“独立寒秋”,一个“独”字既显示了秋的萧瑟,又彰显了作者不拘泥于世俗的高尚品格。放眼天下,芸芸众生,但“我”就是“我”,纵然会一时遇到挫折,但绝不会屈服,从始至终,“我”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万山红遍”,一个“红”字既是在形容山林的颜色,又是在形容秋意之深。只有在深秋时节,我们才能看到这般壮美的景色,“红”字不仅是对绚烂秋景的形容,而且是词人内心深处复杂情感的写照——他思及自身,思及天下局势,心中难免忧虑重重,但无论遭遇什么挫折,他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词人的这种情感也使得“红”字具有了不一样的意味——“红”的不单是万山,还有作者的满腔激情和一颗斗志昂扬的心。“漫江碧透”,一个“碧”字,既写出了江水之澄澈,也写尽了秋意之深浓,正因为是在深秋时节,江水才会这般的澄净,清澈得能倒映出天地之间的一切,一“红”一“碧”,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万物霜天竞自由”,一个“霜”字让人自然想起“白霜”。红的山、碧的水、白的天,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湘江秋景图。“鹰击长空”,鹰原本是在空中展翅飞翔的,但词人并未用“飞”字,而是用了“击”。“击”一字更有力量,让人能联想到鹰如利剑一般刺破万里苍穹的气势。“鱼翔浅底”,词人不用“游”而用“翔”,尽显游鱼的自由。

这首词能有这样的艺术效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词人对词语的独到运用。不同的形容词、动词,明显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呈现出了湘江秋景独特的美,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词人心中对这片锦绣江山的热爱之情。

三、音韵优美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词对韵律有着极高的要求。在这首词中,词人运用了大量的韵字,如“秋”“头”“透”“流”“由”“稠”“遒”“侯”“否”“舟”等,可谓是一韵到底。全词共有二十五个分句,每个分句的字数在四字到八字之间;每个分句中不同的字的音调有强弱之别。比如,首句“独立寒秋”突出了一个“独”字,这个字的读音最重;第二句“湘江北去”突出了一个“去”字,这个字的读音最重……“恰同学少年”的重音则在“恰”字上。每个字的读音有强弱之分,每个句子的节奏有快慢之别,整首词如同一首悠扬婉转的曲子,宜诵、宜吟、宜唱,也更加细腻地表达了词人的情感。

由此可见,作者在写景状物之时不仅对所见之景进行了高度概括,而且在文字的锤炼上下了极大的功夫。所选之字词既言简义丰,又在音韵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美感。这都充分显示出词人的写作功底之深厚。总之,《沁园春·长沙》是一首意象丰富、用词精妙、音韵优美的词作,在中国词坛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作者单位: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沁园春·长沙万山秋景
摄影·美好安徽
团长回村
团长回村
秦直道
秋景
流言
画秋天,写秋景
《沁园春·长沙》“谁”主沉浮之质疑
以《沁园春·长沙》教学为例培养中职生的社会参与素养
解读《沁园春·长沙》中的“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