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诗仙李白

2023-03-29 07:51黄芳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3年11期
关键词:梦游梦境长安

黄芳

李白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志向远大。李白年轻时曾数次前往长安,想要寻求一条入仕之途,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可惜这条路不适合放荡不羁的李白,他虽然也曾被皇帝传唤进入朝廷,最终仍被赐金放还。在离开长安后,李白感到内心苦闷,挥笔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在这首诗歌中,李白尽情地挥洒笔墨,在赞美天姥山壮丽景色的同时,展现了自己孤傲脱俗、放荡不羁的形象,令后世无数读者为之倾倒。阅读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李白。下面,笔者就详细地谈一谈。

一、孤傲脱俗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诗中的一切都是诗人靠想象创造出来的,因此,借助这首诗,我们可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诗作的开头,诗人先简单地交代了创作这首诗的缘由,然后将笔锋一转,写道:“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诗人先听航海的人谈起瀛洲,觉得瀛洲缥缈难寻;又听吴越一带的人提起天姥山,觉得或许能一睹其绝世风采,因此在梦境之中来到天姥山。短短一夜之间,诗人便飞度至月光照耀之下的镜湖。不用舟车劳顿,也不用受身体的束缚,只是凭借一个梦,便能去自己想要去的地方,看到世间最美的风景,这种感觉是多么的奇妙啊!“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不同于红尘世俗的纷纷扰扰,在梦境中,诗人脱离了现实世界。在清冷月光的照耀下,诗人如仙人一般遗世而独立。这梦境正是诗人对自己心境的真实写照。年轻时的李白怀着满腔赤诚前往长安,本以为会有一番作为,但是残酷的现实给了他一记重锤。不过短短数载,他从春风得意到满怀失意,最后只能一个人落寞地离开长安。尽管有诸多好友相送,但内心的愤懑之情却难以消散。借着《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诗人展现了自己的孤傲不羁。在梦里,他让自己暂时脱离红尘俗世的干扰,忘却所有的烦忧。梦虽然是虚幻的,但对诗人而言,却又是真实的。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做到的事,均可以在梦境中实现。在梦境之中,他忘却了荣辱得失,不受凡尘世俗的束缚,实现了“自我”的突破,获得了心灵上的自由。

二、抱负远大

诗人虽然极力想要“出尘”,但未能完全“忘俗”。纵然是遭受了世间凄风苦雨的磋磨,但在他的心中,理想依然是美好且令其心生向往的。李白出生于四川江油,年轻时一边读书一边在蜀中漫游。当时的他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极高的期待。在诗篇《上李邕》中,他曾这样写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诗人以“大鹏”自比,表示自己将来定有“大鹏展翅”的一天。怀着满腔热情,他一路奔波,前往长安,投身于朝廷,本想有一番作为,却在长安遭受了排挤。他的个性让他难以忍受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和阴谋诡计。最终,他落寞地离开长安,再次回归于江湖。即使如此,他也没有忘记心中的理想。在梦境中,他“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即谢灵运,为东晋时期的名士。据说他酷爱山水,为了能够登山远行,专门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活齿木屐,即谢公屐。在梦境之中,诗人穿着“谢公屐”,脚踏由青云铺成的梯子,意气风发,完全没有现实生活中落魄的样子。古人常用“青云直上”来形容仕途顺遂。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诗中的“青云梯”暗含“前程似锦”之意。在诗歌中,他“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也有“大有作为”之意。可见,就连在梦境中,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

三、才华横溢

作为盛唐时期极具影响力的诗人,李白是非常有才华的。相比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他犹如当头的烈日一般耀眼夺目。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既展现了自己的孤傲出尘,又展现了自己的才华横溢。他采用一系列极具震撼力的词语,描写了自己所看到的景象。如“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在这里,山巅、深林、青云、烟、水等都是阴森的。“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通往神仙洞府的门开了,诗人见到了金碧辉煌的楼阁。明明在梦境中见到的一切景象都是虚幻的,但是他写出来的却是如此的真实,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似乎随时都会崩塌。仙府的石门轰然洞开,一个全新的世界出现在诗人的眼中。诗人以自己的视角惊奇地审视着这个仙境:“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蔚蓝的天空广阔无垠,太阳的光辉照耀着一座座华丽的殿阁。“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样的场面是多么的热烈与盛大。群仙都来列队欢迎诗人的光临,金银台和日月交相辉映。除了李白,没有人能够描绘出这般恢宏、壮丽的景象。有的诗人沉溺于悲欢离合,有的诗人感慨时运不济,有的诗人歌颂秀美河山,唯有李白在诗作中创造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只属于他。这首诗虽写梦中的奇妙景象,但依然是着眼于现实的。在梦醒之后,诗人不得不回归现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饱含着诗人的失意和落寞。

四、胸怀磊落

年少之时,李白一心求取功名,积极入世,想要有一番作为。但是,当他真的进入长安之后,才发现一切和自己所想的大相径庭。尽管他四处碰壁,但他从未改变自己的初衷,一直想要凭借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在离开长安后,他寄情于山水。美丽的河山也接纳了这位才子,让他活得恣意、潇洒。在诗歌的最后,诗人毫不掩饰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在离开长安时,山东的好友为李白饯行,问及归期,李白却如此作答:“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一去,山高路远,或许再无归期。李白似乎是对现实感到厌倦了,不愿再掺和任何世俗的纷争。如今,他已经找到了另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那就是远离红尘,纵情山水。面对朋友的疑问,他答得这般坦然,似乎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作出的决定。很显然,经过世事的一番磨炼之后,李白找到了一条最适合自己走的道路。从此,朝廷之中再无李白,而名山秀水之间却多了一位离群索居的隐士。哪个仕途不顺的文人没想过远离喧嚣呢?陶渊明欢欢喜喜地归去来兮,而李白除了远离喧嚣,还要将白鹿养在青崖间,等想走的时候再骑上白鹿访遍大好河山。要知道白鹿是仙人的坐骑,骑着白鹿访遍大好河山不就像仙人一般吗?这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逍遥!纵观李白的一生,从少年,到中年,再到老年,尽管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但是他的性情却从未变过。外界的兴衰荣辱似乎都跟他没有关系,也不会让他发生任何改变。就如同他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所写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确实不是“蓬蒿人”,而是一位谪仙。他浪漫率真、襟怀坦荡,在诗歌中展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五、放荡不羁

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高高在上,掌握着无数人的命运。有多少人挖空心思,四处钻营,只为取悦掌权者,以谋求权力与金钱。李白在初入長安时也曾多次向皇帝献上自己的作品,希望能够获得他的赏识。在玉真公主、贺知章等人的推荐下,皇帝阅读了李白的作品,对其大为赞赏,并下旨封其为翰林学士。李白于是得偿所愿,顺利进入官场。但翰林学士只是一个虚职,并无任何实权。他既不能带兵打仗,又不能为百姓谋福利,空有满腹才华,只能作诗迎合统治者。这种日子对于有着远大抱负的李白而言,无疑是痛苦的。他心有不满,再加上不愿看朝中权贵的眼色行事,处境变得更为艰难。最后,皇帝逐渐疏远了他,赐金让他离开长安。一度对朝廷抱着无限希望的李白就这样离开了长安。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虽然通过“记梦”暂时放下了自己的过往,但在诗作的最后,他还是忍不住发出了自己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很显然,李白和朝廷中的其他官员不同。他不愿意为了攀附权贵而压抑自己。在遭到统治阶层的打压后,他还是坚持做自己。一时的“摧眉折腰”或许能获得权贵的青睐,却会让他倍感痛苦。因此,他发出了怒吼,以此来表达内心的不满。他的呼喊声不仅响彻了整个时代,而且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枷锁,一直传到今天。李白前往长安固然是为了求取功名,但是当发现自己想要的功名与个人所坚持的原则发生冲突时,他便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功名。试想一下,他当时如果能够收敛锋芒,放弃自己的原则,或许能够成为一位“青云直上”的天子近臣,但中国的文学史上也会因此失去一位放荡不羁的诗仙。

作为唐诗中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虽然集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但更多展现的是诗人的内心世界。李白在诗歌中为自己编织了一个美梦。在这个梦里,他充分地展现了真实的自己。他孤高出尘、抱负远大、才华横溢、胸怀磊落、放荡不羁,如同晴空中的烈日,照亮了世间的黑暗;又如奔腾的江河,涤尽了人们心中的污垢。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领略诗仙李白的绝世风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梦游梦境长安
我们长安
在梦游的象
水VS火
梦境改造师
梦境改造师
梦境
西游新记 2
梦游
梦游东方
水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