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京邮电大学教授 刘颂
在最近一段的心理咨询中,老年人最为关注的是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病毒感染以及如若感染后怎么办,如此专业的医学与公共卫生问题不是我这个具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人能够回答的,但对于其中一个几乎每一个人都问到的另一个问题,即“我已经做到了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吃好饭,除此以外,还能做什么呢?”对此,心理学还是有话可说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回到问题的起始点,回答一个基本问题,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防疫”。答案不言而喻,是为了维护健康。那么,什么是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处于良好的状态。”这个定义清楚地指出,健康由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部分构成,健康有疾病体弱和健康良好两种状态,而促进健康也有两个路径,即“没有疾病,不体弱”和让“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处于良好”,由此,维护健康除了防病治病外,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切入点或抓手,那就是健康促进,这包括在健康状态下的健康促进,如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每天坚持跑步,以及在疾病状态下对仍然存留的健康因子的促进,如我认识的一位身患糖尿病的老人每天坚持行走8000步。所以,在防疫问题上,我们除了关注病毒防治,还应关注健康促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不仅仅是在界定健康这个概念,更是提供了一个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认知框架,乃至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框架,它提示我们,在面对包括“新冠”病毒感染在内这样的威胁、伤害乃至侵蚀健康的疾病时,不但要问“人类有什么毛病”,还要同时问“人类有什么优势”,不仅要关注“人类的阴暗面”,还要同时关注“人类的积极面”,也就是均衡完整地面对我们自己。关于这一点,诞生于20世纪90 年代的积极心理学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
积极心理学家斯奈德和洛佩斯认为,“我们在探索人类弱点的同时还必须探索人类的优势”,当然,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人类苦难的重要性及其带来的痛苦”,对人类苦难的任何一点忽视都是不可饶恕的罪恶。但是,就个体的人生而言,消极的事件或经历从来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一定还有另一部分,那就是积极的人性,积极和消极二者加在一起才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完整状态。其之所以如此,正如斯奈德和洛佩斯所说,是因为人从来不是一个被动的受体,人在本质上是能动的,所以当面对一个刺激时,人的反应不会因刺激而简单地诱发,也不会简单地被刺激牵动而增强或减弱,而是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潜能积极地做出反应,“更强大、更有创造力”地能动应对,即便是在“受损”的情况下,也会努力地“修复和滋养自己”,正因为如此,人类才能够一路走到今天。这就传递出一个巨大的信号,人自身拥有某些内在的优势,这种优势是人克服困难、跨越坎坷乃至战胜疾病的法宝。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在这个法宝库里装着乐观、希望、智慧、幸福感、爱和丰盛的关系、勇气、毅力、坚强、诚实和道德,著名医生门宁格说,这些都是“具有生命本能的卓越表现的力量”,是人自身所拥有的具有修复、滋养、强壮生命力的“建设性的,有生产力”的力量。这一点和当下处于“新冠”疫情下老年人所期望的目标是一致的,对于疫情,老年人一方面需要防,“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增强自身的优势积极地御,防御并举,达到保护健康的目的。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的优势是如何表现的呢?我想说一说许奶奶的故事。老人家今年89 岁,65 岁时患上帕金森病,右手抖动,生活自理困难,儿女请帮工前来照料,但她坚持帮工只负责做饭清扫,她自己的一切由自己操持。她说,我能做一件事,就不能只做半件事,做,就还有希望,放弃,就什么都没了。于是,她每天用左手压着右手,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洗漱,为了增强左手的能力学着用左手打电脑。几年下来,许奶奶发现,左手变得灵巧了,两只手的相互配合变得默契了。于是,老人家再接再厉,重拾搁置已久的专著撰写,三年多的时间写出了30 多万字并正式出版。从生病到现在几近1/4 世纪,许奶奶回顾说,当时我有两种选择,一是就地卧倒,二是勇搏一把,前者很容易,我只要饭来张口,后者很难,也可能不成功,但是我想试一试。每当因手抖犯“错误”时,我都会抬起头对身边人笑着自嘲道:“请原谅,我才一岁哦!”没想到,我赢了。许奶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她勇敢地调动了自身的优势:残存的左手功能以及内心乐观、坚强、希望、毅力,并不断去增强它们的力量,积极地应对病痛,为健康赢得了机会,为生命赢得了光彩。
关于这一点,心理学家埃伦·兰格用一个叫做“时空胶囊”的实验提供了证明。1979 年,埃伦·兰格对美国波士顿郊区的一处度假村按照20 年前(1959 年)的模样进行了改造,从室内装饰、家居用品、房屋格局、花草树木、周边环境到音乐、报刊、广播、电影、情景剧等都“重返20 年前”。随后,她请来16 位75~80 岁的老年人,他们老态龙钟,步履蹒跚,体弱多病。埃伦·兰格把老年人分成两组,一组老年人生活在改造过的“20 年前”的环境里,每天听着20 年前的广播、20 年前的音乐,看着20 年前的电影和情景剧,读着20 年前的报纸和杂志,用着20 年前的老物件,说着20 年前的话题,过着20 年前的日子,自己做饭、布置餐桌、收拾碗筷,自己打理、起床穿衣,自己提行李、在无人搀扶下走路。一个星期后,研究者发现,这些老年人的听力、握力、记忆力明显提高,血压降低了,平均体重增加了3 磅(大约2.72 斤),步态、体力明显改善,关节更加灵活,手脚更加敏捷,有些人甚至打起了橄榄球,当他们的家人见到他们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而没有参加实验的另外8 位老年人(对照组)则没有发生这些变化。
老年人经常问“人老了还有可能吗?”兰格用实验告诉我们,可能一直都存在,因为人的优势一直存在,所需要的只是开始,行动是可能实现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