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防军
(玉山县中医院外科,江西 玉山 334700)
随着生活饮食和习惯的改变,上尿路结石发生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微创碎石术是临床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手段,不仅创伤小,而且术后恢复快[1]。但术后体内仍然存在残留结石,容易造成术后复发,会对手术远期疗效造成不利影响[2]。临床常规采用西药治疗,以促进残石排出[3]。但是药物治疗方法仅适合部分体积较小的尿酸和胱氨酸结石,对大部分存在代谢功能障碍患者,药物溶石疗效有限[4]。同时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可能对患者肾功能造成影响。通淋排石汤具有益气补肾、利湿通淋之效,正中残石病机,能促进结石排出,预防复发[5]。同时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是依据中医脏腑经络学说设计,结合中医独特的针灸、按摩,利用高渗透力的电子程控脉冲信号,刺激肾脏、输尿管相关经络穴位,促进输尿管平滑肌松弛,并产生规律的蠕动,从而为残石的排出提供有利条件[6]。但是通淋排石汤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上尿路结石术后残石方面的研究较少,具体的有效性、安全性还需要临床进一步探究。为此,本研究结合2020 年6 月-2022年6 月在我院诊治的70 例微创取石术后残石患者,探究上述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2022 年6 月在玉山县中医院诊治的70 例微创取石术后残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4 例;年龄25~67 岁,平均年龄(43.29±4.30)岁。观察组男23 例,女12例;年龄23~65 岁,平均年龄(42.98±3.65)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B 超检查确诊,且成功完成微创取石术[7];②术后均存在残留结石,残留结石最大直径<7 mm;③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者[8];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病[9];③纳入前使用其他排石药物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双氯芬酸钠(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297,规格:75 mg/片)治疗,2次/d,75 mg/次;同时给予盐酸坦索罗辛(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81,规格:0.2 mg)治疗,1 次/d,0.2 mg/次,连续治疗4 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淋排石汤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通淋排石汤方剂组成:牡丹皮、赤芍、黄芩、瞿麦、萹蓄、栀子、盐黄柏、甘草各10 g,盐车前子、茯苓各20 g,浙贝母15 g,通草3 g,温水煎服150 ml,1 剂/d,2 次分服;经皮穴位电刺激:采用穴位神经刺激仪治疗,选择连续波,频率设定10 Hz,强度设定20 mA,取患侧肾俞(双)、膀胱俞、关元、水道、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涌泉穴位,治疗20~30 min/次,1 次/d,疗程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血尿持续时间、残石排净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发生情况及复发率(治疗3个月后,电话随访)。
1.4.1 临床疗效[10,11]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泌尿系结石的疗效评价:治愈:结石排出,症状消失,X 线显示结石阴影消失;好转:症状改善,X 线摄片结石缩小或部位下移;无效:症状及X 线检查结石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2 中医证候评分[12,13]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症候包括腰腹疼痛、小便灼热感、血尿、神疲乏力、手足心热、自汗6 项,依据严重程度分为无症状、轻、中、重度,依次记0、1、2、3 分,症候总分为各症状分值总和。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临床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血尿持续时间、残石排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恢复指标比较(±s,d)
表3 两组临床恢复指标比较(±s,d)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5 两组复发率比较 随访3 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2.86%(1/35),低于对照组的17.14%(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9,P=0.000)。
上尿路结石极易定位,术前微小结石不易发现,术中容易被忽视,从而造成术后残石[14]。而术后泌尿系炎性反应会造成输尿管狭窄,影响空化作用,造成结石无法有效排出[15]。上尿路结石术后残石西药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中医学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采用中药治疗上尿路结石术后残石具有良好的疗效,可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对预防复发具有积极的影响[16]。结石在中医学中属于“石淋”等范畴,病机为湿热蕴结在下焦,而肾脏、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因而本病以肾虚为本,而以湿热为标[17]。因此,选择通淋排石汤治疗符合其治疗原则,且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物理治疗,可实现多机制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房先顺等[18]的研究相似,表明通淋排石汤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可提高治疗疗效,是一种有效、可行的中医治疗方案。分析认为,通淋排石汤具有清热渗湿、利尿通淋、化湿的功效,加之电刺激下使相应穴位电特性和人体生物电相吻合,有效松弛输尿管平滑肌,从而使其产生有规律的、阵发性的、自上而下的蠕动,使残石由静变动,增强结石排出作用,进而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淋排石汤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方案可降低中医证候评分,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耐受性,促进患者积极配合。分析原因,在中药汤剂基础上电刺激治疗,可发挥互相促进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显示[19],通淋排石汤可促进输尿管蠕动频率,增强利尿排石作用,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发现,观察组血尿持续时间、残石排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可见该治疗方法起效快速,可快速改善血尿,减小对患者肝脏的损伤,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残石排净,使其尽早康复。另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淋排石汤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主要因为中医药毒副反应小,且电刺激治疗属于物理治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20]。此外,随访3 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淋排石汤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通淋排石汤以发病机制为基础,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快速促进残石排出,从而缩短结石驻留时间,减少二次复发的风险。同时联合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可有效发挥生物电、腧穴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优势,从而有效预防结石复发。
综上所述,上尿路结石术后残石采用通淋排石汤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中医证候评分,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