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娜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建立用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提升企业自身价值,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内部控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而不断丰富与优化的。企业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有助于企业拓展业务发展,提高经营效率与效益。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管理与稽核,从自身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中紧跟时代步伐提升企业竞争力、品牌影响力、行业威信力,成为一个有社会价值感的优秀企业。
根据目的的不同,内部控制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企业重大政策、方针贯彻执行的合规性、促进企业经营运转的效率性及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有关的控制。
会计控制是指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和财务活动合法性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非互不相容,有些控制既能实现会计控制,又能达到管理控制的目的。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完善企业治理,实现企业最大价值,那么作为内部控制制度包含哪些内容呢?
首先,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员是非常重要的,要具备专业的知识、理解风险管理的概念及独立分析处理事情的能力。其次,明确的职责分工和严格的审批审查制度也是至关重要的,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决定着被审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及其他经营资料的可靠性。明确的职责分工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分工的科学性、部门岗位的责任制和人员素质的控制。企业设置部门时既要考虑业务岗位的需要,又要兼顾内部控制的需要,使机构设置精炼又合理,相互制约又协作共进。本文将从多维度分析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公司价值与经济效率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浅析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
公司治理是一套政策、制度、程序及法律机构,影响着如何带领、控制和管理公司。一般意义上,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制衡、约束、监督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合理地配置和界定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责任与权利的关系。
公司治理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在董事人员、股东、监事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之间进行权责分配,使其进行适当的决策、管理与监督。
其中,权责分配是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不相容的业务由不同的人完成;决策与监督贯穿领导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有助于决策者及时发现问题,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内部控制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防止舞弊、滥用职权等不合规操作,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它的根本作用在于发现与纠正内部员工的管理活动,促使其符合正常的事态发展的要求。正如孔茨曾经指出:“管理工作的控制职能是从事对业绩的衡量与校正,以便确保企业目标和为达到企业目标所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无论在什么地方,也不论控制的是什么,控制的基本过程都包括三个步骤:第一,确定标准;第二,对照这些标准衡量业绩;第三,纠正偏离标准和计划的情况。”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率与效益,防止损失。由此来看,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相互作用又相互制衡。
第一,从内部控制的目的来看,是合理保证公司基本目标的实现,这也正是公司治理的目的。
第二,在内部控制环境中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权责分配政策。只有权责明确,才能为建立内部控制提供更好的组织保证。
第三,内部监督本身就是公司治理的行为要素,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第四,内部控制的其他相关要素也与公司治理密切相关。从功能上來说,风险评测、控制措施、信息沟通属于风险管理的各个不同环节,而企业家的基本职能就是识别、管理风险。企业是内部控制的主体,无论在公司治理还是内部控制之中,董事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都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
董事会在整个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处于上层建筑的主要地位,在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起到一个核心领导的重要作用。董事会及董事长应当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指导,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实施负责。
高级管理人员负起公司例行公务的种种责任,也拥有来自董事会所授予之特定的执行权力。总会计师主要负责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资产管理的安全完整性及内部控制相关领域的建立完善与有效执行。上述人员的职责与义务都有对应的法律依据予以支撑,是要对所服务的企业负法律责任的。
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应从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环境入手,从公司高层予以重视内控的必要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止舞弊行为,比如授权管理、预算管理、权责配置、内部审批流程等等,以促进公司治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浅析内部控制与现代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
一是内部控制的发展影响着企业价值理论的发展。内部控制的发展经历了五个不同的阶段: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理框架和风险管理整体框架。
内部牵制阶段的特点在于不可以一人独掌大权,即任何一项或者部分业务,以及某项财产物资不可以由某个个人或者部门单独管理,应当由多人多角色联合管理,进行交叉控制、监督。内部控制进一步强调了公司在某个经济业务方面或者经济程序方面的控制,其控制范围远比内部牵制广得多。
在这一阶段,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下孕育而生了企业价值一词。伴随着内部控制范围的扩大,控制方法的逐渐完善与科学,不断推动了企业价值理论的发展与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价值的意义所在。
二是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一个真正以价值创造为中心的企业除了关注利润对企业的影响,也会重视企业目前的发展态势对未来会产生什么效益和影响。
相比最初的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更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与状态。内部控制制度是在企业总体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建立的,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纠错补差,而是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为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提供助力支持。
三是企业价值活动一般在内部控制的控制范围之内。内部控制的载体是人财物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行为体系和组合方式。增长企业价值的方法和技术固然重要,然而这个过程最终依靠的还是人去实现。价值管理把企业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进行考察与管理,在分解企业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各项业务活动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来确定企业的竞争点与优势所在。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恰恰就是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得以逐渐实现的一个过程。
内部控制可以穿透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有有效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的正确履行。
浅析内部控制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来自市场大环境的竞争无疑成了大多数企业面临的双重压力。企业应讲求整体管理效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为贯彻经营方针,实现企业总体目标建立内部自我协调控制系统,保证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的有效对称执行,各个生产业务部门之间有效协调运转。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中之重。会计控制是指那些对会计报表和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控制制度,是由一套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组成的,其目的在于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保证企业财产不受损失,经营数据真实反映。
具体的控制制度包括:一是银行存取款制度,严格职能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建立经办审批双重复核制度,重视银行对账工作,遵守银行结算办法的相关规定,保证银行结算业务正常进行。
二是现金出纳业务控制制度,与银行存取款制度有很多相同之处,贯彻岗位责任制,严格职能分工,严谨挪用、贪污现金。
三是备用金制度,企业对备用金实行定额定期管理,严格审批制度,坚持突击检查与定期对账制度。
四是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销售业务必须遵循一定的控制程序进行,是有计划且合乎业务发展态势的。销售业务必须做好事前控制,所谓“事前控制”是指全面了解客户的企业背景、资金实力、行业口碑等等一系列可行性研究。在签订合同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对每一步都不可掉以轻心,确保货物质量的同时,运输、交货、收款等需严格按照合同执行。
为达到企业预期的生产经营效率,预算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已,每个部门都应按照预算目标分解目标,配合编制完成。预算是目标行为的量化,这种量化有助于管理层协调、贯彻落实企业目标,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
在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进行全面而充分的筹划及预测,通过对执行过程的有效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进行分析对比,及时指导、调整经营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以帮助管理层更加高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目标。
在这样一个计划制定的过程中,有助于管理层考虑到各种可能的经营情形,同时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从源头把关,逐步完善,提高经营效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人员全员参与的一项任务,是持久的、变化的、具有挑战性的一项大工程。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需要内部环境的支撑,管理高层的支持、员工间的配合、制度的不斷完善缺一不可。内部控制需坚守原则,将企业内控发挥到最佳状态。
第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该贯穿企业决策、执行等各个方面,覆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与事务。
第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该有侧重点,关注企业重要事务及高危领域。全面控制是基础,与重要性原则相辅相成。
第三,适应性原则。所谓“适应性”是指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与企业整体氛围、经营规模、营业范围、市场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相适应,并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使之始终与企业发展相适应,才能达到内部控制的预期效果。
第四,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该在公司治理结构、部门设置、业务流程及权责分配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状态,同时应该兼顾经营效率,从而达到经营目标。
第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该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地控制,重点是严格会计管理,同时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程序。
其种类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内部会计控制,直接影响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事务,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对外报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如会计凭证控制、资产安全控制、预算控制,每一项都可以拓展设置出相关的控制措施,从而保证会计控制的有效性。
二是内部管理控制,涉及生产、销售、采购、综合职能、技术等各个部门、各个层级的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贯彻、落实企业经营目标及各项方针政策,在企业内部形成监督、制约,各个环节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联系。
伴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更多的企业将内部控制纳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必须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建立健全一套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共同进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伴随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企业风险在加剧,通过内部控制的一套制度与措施,加强企业内部薄弱环节的重整与提升,可以促进企业各项决策目标的顺利执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综合治理效果,从而实现企业总体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苏美达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