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月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口,在减税降费持续加力、政府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如何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事业单位面临的重要课题。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标,具有服务性、公益性,通过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但在实务中仍存在诸多因素弱化预算绩效管理的成效,不利于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因此,有必要着重分析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策略,不断提升财政资金聚力增效。
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价值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注重精准,可持续”,对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新的意见。事业单位承担着国家文化、医疗、教育等重要职能,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具备多方面的价值:
一是科学、高效地配置资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现如今,事业单位内部财政资源有限,为了按照现实需求和业务缓急程度科学配置资源,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必须注重预算绩效管理,将所有的支出归集到预算管理中,使得各项活动开展更规范、标准化。将“花钱必问效、低效必问责”的理念融入到预算管理全过程中,对预算执行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督,提高各职能部门相互沟通和协作能力,保证财政资源有效配置和运用,切实提升工作效率及质量。
二是提升事业单位服务质量和水平。目前,国内外经济从原本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事业单位为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落实自身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尤为重要。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制定可行性较高的方案和策略,可以有效解决预算绩效管理中的不足,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服务质量。
三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加快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构建与市场经济相符合的财务体制。在深化改革过程中,首要任务是优化事业单位资金配置,改善单位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深度和广度不足的情况,从根本上减少资金闲置、浪费、截留、虚报等问题。这要求事业单位应建立立体化、全方位的管理体系,持续健全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将预算管理归纳到绩效考核中,更好地履行职能。
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分析
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滞后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部分单位领导层、职工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滞后,重视度不够,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在单位服务水平提升、财政资金配置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仅仅注重预算方案的编制和执行,轻视预算绩效管理,不能主动学习和掌握最新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并将其用于实践工作。更有一些职工错误地认为,严格依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配置、使用财政资金即可,忽视资金闲置、浪费、截留、虚报等问题。此外,事业单位缺少多元化的宣传平台和手段,部分单位没有及时将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内容、方法和意义向职工传导,导致自上而下全员忽视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指标体系设置不科学
部分事业单位设定的绩效考核指标不合理,不能全方位覆盖过程指标、结果指标、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等,导致运用这些预算绩效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预算实施效果。同时,部分事业单位设计预算绩效指标时,尚未全面、正确认识各指标间的关联,绩效指标未形成体系。
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力度不足
在预算管理中,不少事业单位更多将重点放在预算资金运用是否到位、是否合规上,忽视了预算资金投入最终的产出效果,预算绩效管理运行监控力度不足,使得部分业务、项目预算资金利用率较低,无法获取预期效果。一些事业单位未确定监督的主体和制定统一的标准,也没有设定独立性强、职责明晰的监督部门,无法对预算执行和绩效目标贯彻全流程进行监督,明确实施中的不足主动改进,难以发挥预算绩效监控的作用,无法顺利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同时,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缺少信息化技术的支持,未建立动态的监控机制,不能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实时监控和反馈,导致预算绩效管理不连续、不全面。
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利用率较低
为了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升预算编制规范性、科学性,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必须高效、合理、科学地应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忽视了预算绩效管理结果的使用,不能主动做好复盘分析,导致财政资金利用效益低下。同时,没有按照实际需求,建立相应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制度,无法结合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筛选工作突出的责任部门对其进行奖励,同时对于评价结果不合格的无法追溯责任,难以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提供参考和支持。
预算绩效管理人员整体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涉及多方面专业知识和内容,对人员整体素质要求较高,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事业单位应主动引导职工做好思想转变,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规范、标准地开展各项活动。但部分事业单位人员整体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岗位职责要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忽视职工的全面、常态化培训。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加大培训力度,将最新的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知识做好阐述,为职工更新知识结构,补充知识盲区,导致职工知识较为单一、滞后。二是忽视了外部人员的引进和招聘,招聘门槛较低,并且过于注重人员单一的素养,没有强调人员经济学知识、信息素养、数据分析能力等,不能招聘复合型的预算绩效管理人员,难以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的素养,无法为该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引进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更好地帮助单位履行自身职能,提升服務质量和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议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主动增强全员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保证自上而下全员思想、行动统一,可以抓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强化领导层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事业单位领导是运营和发展的“领头雁”,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给予预算绩效管理更多的重视,发挥自身示范和引领作用,引进科学、先进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为预算绩效管理制定提供思想支持。二是,积极增强职工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事业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在官网上发布预算绩效相关知识、组织人员进行知识竞赛,使得全体职工熟练掌握预算绩效管理内容、方法和作用,营造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环境和氛围,进而形成科学的预算绩效思维模式,主动提供支持和配合,高效推进各项工作。
科学设置预算绩效指标体系
事业单位以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质量为着力点,以绩效指标体系建设为抓手,全方位构建预算绩效指标体系,保证其科学、合理、适用,能够客观、真实地评估不同责任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状况。为了构建多层次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遵循“谁申请资金,谁编制目标”的基本原则,系统、全面地考虑各部门现实需求,设置与事业单位职能相匹配的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和项目绩效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每项活动。二是多维度、多层次设置指标,有效展示指标全面性特征,主要指标涵盖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更客观、真实地考核不同责任部门、岗位预算执行状况,从根本上提升预算绩效考核的水平。三是定量和定性指标相互结合,进一步展示预算绩效考核的公平、公开和公正。四是预算绩效指标应动态更新,结合工作实际灵活修订绩效指标体系,以保证其先进性、动态性和适用性。
完善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机制
绩效运行跟踪监控作为预算绩效管理全流程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加强支出责任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核心方法,必须遵循“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按责任部门对预算绩效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实现工作职责拆分落实。事业单位要想获得较为理想的预算绩效管理成效,应注重内部跟踪监控,制定相匹配的机制,对不同职能部门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预算执行进度等展开双重监控,在实际跟踪监督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纠偏,实现预算绩效目标。与此同时,基于事业单位自身实际状况,迎合时代发展潮流,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建立兼容、安全、高效的预算绩效监控系统,实现全流程监控,主动分析预算绩效目标与实际的偏差,及时改进和优化,对于偏差较为严重或后续整改不到位的,要求按照相关制度和流程进行处理。
硬化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
预算绩效管理成效的优劣,结果应用是关键。预算绩效结果应用既是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又是完善预算编制、增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评价结果若无法得到充分运用,反映出评价参考性较为薄弱,造成评价资源浪费。因此,事业单位要注重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主动结合绩效评价最终结果,对被评价项目绩效状况、实施进度及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构建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制度,如评价激励与约束机制、责任追究制度、信息报告制度等,将最终结果与职工培训、薪酬奖金、预算安排等挂钩,并且通过奖惩机制,对于预算管理实施较佳的责任单位进行奖励,反之进行问责,实现奖罚分明,调动绩效管理的力量。
例如,某事业单位加深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理念,力争从源头上解决“重资金、轻管理”的难题,逐步做好预算绩效管控,增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将重点放在最终考核结果运用方面,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建立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及整改机制,对实际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主动提出整改意见,第一时间反馈绩效评价结果。一是将绩效考评结果与预算编制挂钩,对于各责任部门预算绩效评价为“优秀”、“好”的,进行表彰和奖励,在后续安排预算时优先保障。对于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为“一般”、“差”的项目,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和纠偏,进行通报和扣分,编制下年预算时按照实际状况在上年预算基础上适当扣减。二是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厘清问责客体责任,将激励和约束机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员,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必须建设复合型人员队伍,才能高效、稳定地开展各项活动,但当前高端人才与需求矛盾尤為突出,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养有待提升,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成效不理想。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强化人员队伍建设,分别从内部职工培训和外部人员挖掘方面入手:一是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职工培训体系,实施精准培训,为不同等级的预算绩效管理人员提供精准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和方法,保证人员通过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符合岗位职责要求。二是强化外部人员的引进和招聘,适当提高招聘门槛,既要保证人员熟练掌握财务专业知识,又要具备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升人员队伍整体素养,使得人员与岗位相匹配,高质量地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全方位实施和贯彻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事业单位肩负着我国文化、医疗、教育等重要职能,注重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要从思想、行动层面高度重视。但是,随着各项改革工作的加深,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问题日益显露,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和解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效率、质量难以提升。针对这种状况,应深入分析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从多视角提出解决措施,保证预算绩效管理有效实施,发挥其自身效用,更好地配置和使用财政资金,履行自身职能。
(作者单位:四川省省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