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 要:事业单位税务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是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通过采取合理、合法、有效的管理措施,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以保证事业单位税收安全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当前,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事业单位财税管理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在实际工作中,税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风险。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税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税务管理水平和防范税务风险能力,本文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如何做好事业单位税务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事业单位;税务管理;管理风险;风险防范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人民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一种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事业单位提供的教育、卫生等服务,使之惠及于民。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事业单位在获得经济收入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税收义务。事業单位财务管理涉及税务管理工作,事业单位要加强税务管理,健全税务管理制度,完善税务管理体系,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和控制税务管理风险。
一、事业单位税务管理风险
(一)纳税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不属于企业,因此,在纳税意识方面也就与企业存在很大区别。在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不需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负责记录会计信息即可,因此,会计人员对于自身工作的态度也就比较随意。由于事业单位一些财务人员并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在处理账务时常常出现差错,导致一些问题被掩盖。同时,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大多是由财务人员来进行的,因此财务人员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容易出现“重记账、轻管理”的情况,从而导致纳税意识薄弱[1]。
(二)纳税申报工作不细致
一是纳税申报内容不准确、不完整。事业单位纳税申报工作是整个税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将会对整个税务管理工作带来重大影响。但一些事业单位的税务管理人员对纳税申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认真细致地进行纳税申报,这将直接导致税收的流失。
二是没有及时进行纳税申报。由于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其收入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会有一些事业单位在取得收入后没有及时向税务部门进行纳税申报,而是直接将这些收入上缴给国库,这不仅会导致税收流失,还可能会引发一些经济问题。
三是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虽然事业单位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但为了不被发现,事业单位仍会采用一些方法来进行避税。比如通过虚开发票等手段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加强对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视。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由于事业单位的职能不同,其内部控制制度也存在差异。一些事业单位在税务管理中只重视了财务管理,而忽视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在工作中只注重短期效益而不注重长远效益,导致税务管理风险。另外,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素质较低,缺乏工作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税务管理缺乏认识,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在事业单位的税务管理中,要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标准。
二、事业单位税务管理风险防范原则
(一)依法治税原则
依法治税原则是指税务管理工作必须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其他涉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规定,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税法的基本要求。因此,事业单位税务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依法治税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对税法的规定进行有效利用,使其成为单位税收管理活动的指南和依据,在具体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事业单位税收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要依法保障事业单位各项税收政策落到实处[2]。
(二)审慎决策原则
事业单位在进行税务管理时,要审慎决策,从税务筹划的角度出发,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税务筹划。比如:对于税收优惠政策、纳税地点选择等,要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后,才能决定。另外,事业单位在进行税务筹划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税务筹划。比如:通过合理安排支付方式、运用资金结构优化等手段进行税收筹划。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税务管理时,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三)风险导向原则
风险导向原则是指在税务管理中,要树立风险意识,通过有效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将税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予以识别、评估,并进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税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四)专业管理原则
税务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税务管理制度,并运用专业管理技术和手段,提高税务管理工作水平和防范税务风险能力,确保税务管理工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3]。
(五)持续改进原则
税务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税务管理工作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税务管理工作应与时俱进,应根据变化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对税务管理措施、方法和手段进行不断改进。如在税收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对其进行修改或制定新的税务管理措施;在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时,要及时对其进行修改或制定新的税务管理措施;在税收征管改革时,要及时对其进行修改或制定新的税务管理措施;在税收信息化建设时,要及时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税务管理工作必须不断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查找不足之处,及时改进。
三、事业单位税务管理风险防范办法
(一)風险识别
税务管理风险是指事业单位在纳税过程中因缺乏专业税务知识和技能,或不熟悉国家有关税收政策和制度规定,或者对自身的业务活动不重视,在纳税过程中产生的决策失误、财务核算错误、资金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给事业单位造成损失,影响其纳税信誉,破坏税务形象。税务管理风险识别是指事业单位在日常的税务管理活动中,按照内部控制流程进行风险识别。具体包括:了解本单位的税务管理制度和规定,关注本单位对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期限、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纳税申报事项等方面的规定;关注本单位纳税申报是否按照税法规定办理,如发生纳税调整事项是否按规定调整纳税申报资料,是否存在漏报、错报税种或多报纳税期限等行为;关注本单位在纳税过程中的决策和审批事项,如取得的收入是否按规定缴纳了税费或其他涉税事项;有无将取得的收入转移为其他账户或个人使用;有无发生支出而未及时入账等情况;关注本单位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发生的其他事项。税务管理风险识别应当遵循全面、客观、准确、及时、高效原则,从多角度进行风险识别,采取多种方法对风险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估。
(二)风险分析
税务风险是指因不合理的纳税申报、缴纳,导致发生应纳税额增加或造成国家税款流失的风险。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岗位设置不合理,对纳税申报、缴纳工作流程的控制、监督机制不完善;二是单位财务人员对税务政策不了解,未能有效运用相关税务知识为单位经营决策服务;三是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未设置专门的税务监督机构或人员,对涉税事项进行监督;四是税务人员未能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化,造成出现涉税风险。具体而言:
一是纳税申报与缴纳环节风险。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税法规定的纳税期限、地点和方式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不得擅自变更纳税期限和方式;事业单位应当及时、准确地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等有关资料。如果单位财务人员对相关政策掌握不到位或者是对于业务流程了解不深入,可能导致本单位出现少申报或者少缴纳税款的情况。
二是税款延期缴纳风险。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税法规定的延期缴纳期限及时申报纳税,不得因资金周转困难或者其他客观原因而擅自推迟缴费时间。
三是发票开具风险。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开具合法有效的税务发票并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以个人名义对外代开发票。如果事业单位不按规定开具发票或私自使用无效发票,可能会造成资金流失和税款流失[4]。
四是其他税务风险。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税法规定及时办理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等相关工作。
(三)风险定级
税务管理风险一般分为重大、较大、一般风险,按照风险发生概率大小和对单位造成损失程度大小划分等级。税务管理风险定级要以单位税务管理工作实际为依据,结合单位领导对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单位财务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确定税务管理风险等级。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先进行定性判定,再进行定量判定。定性判定可以采用经验判断和专家判断相结合的方式。定量分析可以采用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两个指标确定。定性判定是对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进行分析,确定是否有发生重大、较大、一般风险的可能;对财务状况、业务流程等进行分析,确定较大单位领导对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财务状况,确定是否有发生较大、一般风险的可能。根据定性判定结果和定量判定结果,综合考虑单位领导对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单位财务状况、业务流程等因素确定风险等级,并进行排序,形成税务管理风险等级分布图。税务管理风险分为重大、较大、一般三个等级。财务状况较好或无明显变化且单位领导对税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高的单位,其税务管理风险等级应为一般;财务状况较差或无明显变化且单位领导对税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低的单位,其税务管理风险等级应为较大。
(四)风险控制
事业单位应当在税务管理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涉及税收优惠、税收减免、退税、代扣代缴等事项的关键环节,设置风险控制点,明确岗位职责;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税收政策法规,健全相关内控制度,定期检查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事业单位应当明确税务管理的责任主体,将税务风险控制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涉税事项,确保数据真实、资料完整、手续完备,确保涉税事项依法合规;建立健全税务管理内部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对税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如实报告单位负责人;建立健全税务风险评估机制,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对税务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五)风险控制评价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和内部控制机制,对税务管理风险防范实施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风险隐患;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发展战略、组织架构、业务活动等情况,设置税务管理岗位,明确相应的职责权限,建立健全税务管理岗位责任制。对于涉及涉税事项的相关部门和岗位,应当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业务流程等内容;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税务管理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对税务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考评。考评应当包括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外部监督评价两个方面;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当在年度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由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或财务部门牵头实施,通过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情况的全面评估,查找税务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外部监督评价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由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单位税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评估。评价内容包括:税务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涉税事项审批权限与审批流程、涉税事项风险防范措施、风险防范效果等。评估结果应当作为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和改进相关工作的依据[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财政部门拨款、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委托承担社会公益服务职能的机构,如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属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其收入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与企业不同,其税务管理受到了一些制约和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也有一些风险。需在分析事业单位税务管理风险的条件下,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尹正花.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探析[J].投资与创业,2023,34(7):175-177.
[2]相琳.“营改增”背景下的事业单位税务风险及对策[J].中国产经,2022(10):109-111.
[3]刘俊健.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投资与合作,2022(4):78-80.
[4]王海勇.科研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探讨[J].质量与市场,2022(8):157-159.
[5]李林珊.行政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分析[J].纳税,2021,15(36):23-25.
(作者单位:云南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