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室文化建设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

2023-03-27 09:05孙炜然潘贺男
理论观察 2023年11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大学生

孙炜然 潘贺男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解决的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当前,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强,总体趋势良好,具体表现为:关心关爱他人、热爱集体、服务社会等,并能够承担自身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但大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如自我意识不足、教育不完善等,导致大学生存在社会责任感缺失。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寝室文化建设这一角度出发,提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即优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强化公寓责任文化建设、加强公寓党团组织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使他们能尽快顺应形势,服务社会。

关键词:寝室文化建设;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11 — 0061 — 04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大学生肩负着实现国家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历史重任,是祖国未来的生力军。高校是培养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是大学生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地方,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材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下降,如何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寝室也是大学生责任心培养除上課外最重要的地方。寝室文化与其他校园文化不同的是在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习惯、正常的人际关系,以及价值取向、做人准则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相较于课堂的思政理论教育,寝室对大学生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元。因此,以寝室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对于大学生责任感培养这一课题的研究是对以往研究的进一步补充和丰富,也是大学生责任感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寝室文化建设视角下,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觉性,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对于引领大学生步入社会,肩负家庭、社会、国家责任,树立家国情怀,立志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寝室文化的内涵与联系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较多,学者们对其定义也有所差异。艾楚君等学者认为,不同的时代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定义不同,大学生担当的社会责任

也有所不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过硬的知识本领、担当的责任行为的总和[2]。万洁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重点做出说明,更加侧重强调家国情怀和社会理想,指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民族、服务人民的真情实感和坚定意志[3]。王振宇认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应定义为:“在当前的社会背景条件之下,大学生对自身社会角色定位的清晰认知、对国家和民族深沉的情感、对坚定扛起社会责任感的执

著意志以及履行相应责任的主动行为。”[4]

结合诸多学者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阐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就是根据大学生不同的角色定位,承担着包括对自我、家庭、社会、集体、国家等不同的责任的积极情感和现实行为。大学生责任感培育的重点就是要引领当代大学生明确自身的身份责任、树立自觉承担的意识和行为,并承担未完成责任的后果,循序渐进促进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在校园内,大学生要积极承担自身的学习责任,做一名勤学上进的人;在家庭内,大学生要承担家庭责任,做到爱父母、爱家人,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在社会上,大学生要承担对国家、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做一名对集体、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寝室文化”是指大学生在共同学习生活中,以寝室为主要空间,相互影响、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环境和氛围[5]。大学生寝室文化主要有:一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寝室的环境、装扮;二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寝室成员的价值观、责任感,以及团队精神;三行为文化,主要是指寝室成员的性格、人际关系、行为习惯等。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寝室文化对于引导培育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因而,必须充分利用高校寝室这一重要场所,通过组织内容健康、形式多样、正能量丰富的宿舍活动,构建良好的寝室文化,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集体意识、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大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努力培养勇于担负社会责任的时代新人。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为关键词,通过知网检索,在总库共找到1832条,其中学术期刊1344篇,学位论文210篇。201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的讲话、座谈及给青年回信中多次提出青年社会责任相关论述。至此,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文章不断增多。学者们在肯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趋势是积极向上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大学生还存在对社会责任感缺乏清晰认识、社会责任感薄弱、知行不一致等问题。在了解前人的文章成果后,我们对社会责任感缺少的表现及原因作出了如下归纳: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

1.社会责任认知不够深刻

姜良杰、周爽(2017)认为,大学生以个人为中心,社会公德意识较差;以金钱为导向,功利性较强[6]。为了将来有一份稳定、体面、轻松的工作,大学生读书的功利性很明显,不是为了丰富知识和精神世界,更多是为了自己找到好工作,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较少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明确了社会责任的认知,他们才能把自己当作社会人来对待,从而,明确自己在大学校园和社会环境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该如何去做。

2.社会责任情感相对淡漠

陈树文、林柏成(2018)认为,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及缺失主要表现在公民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认同感与归宿感;缺乏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担当[7]。重视物质享受缺乏奉献精神;一是集体荣誉感不强。很多大学生只关注个人利益,把个人利益作为价值的衡量标准,并尽最大努力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他们心里,集体、社会甚至国家的利益都是微不足道的。二是缺乏感恩和奉献精神。贫困学生心安理得地接受国家的奖励、助学金和爱心人士的捐赠,他们认为贫困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部分同学不愿意担任班委或学生干部,毕业之后找工作也不愿考虑“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村官”等

基层锻炼岗位,奉献意识淡薄。更有甚者,出现个人信用缺失、不守承诺、骗贷拖贷、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等行为。三是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新时代的大学生没有经历过风雨和艰苦的生活,他们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这都反映了他们淡漠的社会责任情感。

3.社会责任行为较为缺失

郝海洪(2019)认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大学生群体履行责任的意愿不强或意识缺乏[8]。社会公德意识较差。首先,生活方式不健康。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现在有很多学生不懂得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或者靠作弊来通过考试,有的旷课、迟到、早退、上课不认真、宿舍打游戏、谈恋爱、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其次,志愿服务流于表面化。组织大型项目招募志愿者时,很多大学生最關心的是参与该项目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他们并没有深入细致的志愿者服务。再次,违反道德规范。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部分素质较差的学生习惯性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浪费水电、不爱护公物;不遵守交通规则,有的还随意插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等。在学习、就业、与人交往过程中出现困难和挫折,部分大学生缺乏承受和面对的勇气,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还不能换位思考,缺乏方式方法,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出现“学业终止”“漠视生命”等极端事件。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和缺失的原因,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即内因指学生自身,外因则主要指家庭、高校和社会。

1.学生自身层面。大学生没有真正踏上社会,阅历有限,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家庭与学校教育不够,很难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自己本身也存在认识水平不足的状况,缺乏社会经验的他们心智不够成熟,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非常容易偏离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认识,导致缺乏责任担当意识。另外,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一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及三支一扶等,对其他事情漠不关心,这使他们不能正确认识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

2.家庭层面。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不少家长将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业教育上,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的家长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让孩子从幼儿园就参加各种学习班、特长班,只为了孩子在考试中胜出。他们不会考虑孩子兴趣、性格和愿望,认为成绩好就行,希望“鲤鱼跳龙门”,往往忽视对孩子责任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多为00后独生子女,从小得到两代六位长辈的呵护,在溺爱中长大,长辈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他们却娇生惯养,对于日常生活中本应由自己完成的任务交由父母代劳,缺乏对家庭的责任感。

3.学校层面。一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考得好与坏作为评价一个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使得他们无法关注到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们应付各种考试、补习,不注重道德行为的养成和学习,导致自身缺乏社会责任感。二是高校教育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高校中对于社会责任教育的教材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责任意识教育途径单一,不能与时俱进,未及时关注到新时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无法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进而不能产生实践动力。对学生的管理又比较宽松,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相应的教育,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实现自身价值。

4.社会层面。社会上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念产生偏差,以获得利润多少作为个人成功的主要标志,金钱、名利至上思想严重。与此同时,网络的迅猛发展推动了西方对中国多元价值观的渗透,部分大学生失去了抵御诱惑的思想基础,社会责任感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被淡化和扭曲。此外,自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等)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虚假信息增多,以及缺乏完善的自媒体监管机制等问题对于大学生责任感培养带来新的挑战。

三、以寝室为平台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寝室文化建设视角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重点在于如何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入到寝室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1.优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必须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既采取课堂主阵地的教育形式,更应运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策略。既有制度性安排做好基础保障,又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活动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接受,并将大学生责任感教育落实到位,取得实效。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等相关内容写入思政课教材,与哲学、社会学等各门学科教学相衔接。创新第一课堂形式,提升课堂建设内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将社会责任感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课程等各个环节。二是将寝室文化建设纳入大学生必修实践课中。设立必修学分,制定学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将学生的公寓考核表现纳入学业课程考核、学期末综合测评中,并与评优评先、推优入党挂钩。三是学校可对寝室长进行培训,总结寝室近况,培养责任感,由寝室长带动寝室其他成员共同发展寝室文化,每名大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四是创新辅导员工作方式方法。辅导员通过召开安全教育、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法治教育和道德讲堂,设置社会责任感培育相关专题,紧密结合时政热点和学生关注的问题,引起思想共鸣,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增强责任意识。另外,辅导员和班主任对学生宿舍的走访可以跟工资绩效挂钩,达到走访次数和要求的教师给予相应补贴,否则将扣一部分补贴。通过奖惩措施强化责任意识,让教师真正沉下去,放下身段到公寓,倾听学生心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切实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类问题,引领学生积极、健康、快乐地生活,使走访寝室不再流于形式。五是加强视觉文化的设计,在醒目位置布置相关教育内容,将

对大学生的制度引领、文化引领的内容纳入其中,并有衡量和督促学生贯彻执行情况的有效措施,让学生们的一言一行都有可遵循的规则。

2.强化公寓责任文化建设。良好的公寓文化形成后,是无形的制度,对每一名身处其中的学生都会产生影响。因而,要将责任感融入到寢室文化建设中。一是加强公寓责任文化宣传。通过公寓的墙体文化、公寓宣传栏等载体,广发宣传大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理想、家国情怀等与需要培养的责任意识相关内容,以公寓硬文化,教育大学生提升责任感。二是建立明确的公寓责任管理规定。明确每名学生在宿舍生活中承担的责任,包括卫生、安全、文明等诸多方面,让责任意识变成学生的行为规范,纳入学生入团、入党、评奖、评优过程中,对于不负责、不遵守规范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三是深入开展公寓责任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以“寝室文化节”为载体,举办以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将责任教育融入到各类活动、竞赛、讲座等形式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亲自感受,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3.加强公寓党团组织建设。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开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公寓生活中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体就是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只要这部分群体的作用凸显,展示出强烈的责任感,做出示范,必定会在每个宿舍、整个公寓中形成良好风尚,在公寓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起重要作用。一是健全组织架构。探索在公寓内以院系为单位建立功能性党组织,在公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寝室文化建设、服务学生、紧急任务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功能作用。二是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团员责任区制度。以学生党员、团学骨干、入党积极分子等为重点群体,划定公寓内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区域,明确重点群体的岗位、职责、工作目标。三是强化典型带动作用。通过打造十大文明宿舍、星级评选活动、优秀党员宿舍、科创宿舍等,激发大学生荣誉感、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等重点群体的模范作用,让团旗、党旗进公寓,通过典型激励,真正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四、结语

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密不可分的,无论对社会还是国家都至关重要。因此,在高等教育中,高校应注重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加强寝室文化建设,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影响大学生,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寝室文化氛围,并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探究存在的不足,对症下药。高校要践行立德树人的要求,必须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摆到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寝室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其成为新时代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家庭、高校、社会、政府等各方面的力量,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尤其是高校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学校的育人氛围中得到正面的情感体验,在学校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不断提升和完善,做一名有担当、有责任感的能够担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艾楚君,焦浩源,宋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时代内涵及其培育路径一基于60位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先进事迹的文本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8(08):02-07.

[3]万洁.如何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J].人民论坛,2018(07):118-119.

[4]王振宇.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9.

[5]曾志伟,王铁骊.寝室文化建设——高校德育工作的突破点[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01).

[6]姜良杰,周爽.“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路径创新[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7(01).

[7]陈树文,林柏成.新时代做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的四个维度——以习近平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为指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

[8]郝海洪.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及其养成路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责任编辑:丁 冬〕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对于浅显易懂的文本我们还能给予学生什么
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