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红丽
小学英语非母语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既要立足学科本位,又要紧密结合各种学习素材,为孩子提供有效的语境和载体。本文以人教版英语教材为例,从教材资源、生活资源、文化资源三方面,依循“梳理教材脉络”“品读人物故事”“重现生活情景”“带入生活情感”“了解国际文化”“挖掘本土资源”等实践策略,阐述如何融合教学资源,共建有准度、有温度、有广读的英语课堂,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有效英语课堂的构建不能缺少饱含张力的教学资源。《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重要保证。因此,如何融合教学资源,成为小学英语教师的必然之举。
一、精用“教材”资源,把握课堂“准度”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人教版英语教材几经修订,不断完善,其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理清教材脉络、讲好文本故事。
1. 梳理“教材脉络”,关注教学“整体性”
英语教学要有语篇意识,一个课时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课时,而要联系整个单元,卷入整册教材的关联内容,甚至跨年级滚动旧知。
【案例1】在教学三年级上册 Unit 3 B Start to read.一课时,教师出示了课本中的图片,旨在让学生用 I see... 来说说看到的字母。教师联系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做了一个示范:I see a green E.接着引导This is I. What color is it?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This is a blue I. 至此,第二单元的重点句型和颜色词汇巧妙地融合其中,新旧知识巧妙融合。
因此如若我们能谙熟教材,树立语篇意识,把握整体性,就能不断丰富学生语料。只有从起始年级开始日积月累,才能把学生的语言功底打扎实。
2. 品读“人物故事”,回归教学“人文性”
一课时如一个故事,一单元像一个剧本,一本教材似一本名著。五年级上册编写者塑造了极具戏剧感的人物——Robin,当Wu Binbin作业不及时—He makes me finish my homework.;当Wu Binbin累得瘫倒在沙发上时,Robin提出每天做运动的建议。研读文本,品读故事,往往使语言交流有血有肉。
【案例2】在教学六年级下册 Unit 4 B Lets learn. 时,一学生提出:为什么这里用的是go cycling,而不是ride a bike?于是,教师联系五年级上册Unit 2 Read and write中Wu Binbin不爱体育运动的情景,通过前后变化对比为学生释疑:
T: Did Wu Binbin like sports before?
S: No. He often watched TV and read books. He didnt like sports before.
T: Yes, before he was tired and weak. But now hes strong. Why?
S: Because he is taller and older.
S: Because Robin gave him some advice.
S: He usually does sports now. He can play badminton, go ice-skate and go cycling.
T: Right! Wu Binbin can not only ride a bike, but also go cycling. Going cycling is a kind of sports or hobbies, and riding a bike is a kind of abilities or transportation. Maybe he often goes cycling on the weekend.
S: I think its very cool.
T: Yes, doing sports makes our life cool!
挖掘教材,因势利导,本课不仅仅实现了区别掌握动词短语的工具性目标,而且还提升了素养,树立了健康理念。人文性主题的引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了正面积极的影响。当我们对文本所承载的人文情感进行挖掘、解读和深化,教学就能渐入佳境,语用就会有生命活力。
二、实用“生活”资源,体验课堂“温度”
赞可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 教师应善于把生活中相关的、相联的事物移植到英语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回归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去激活生活這本教科书。
1. 重现“生活情景”,凸显教学“真实性”
生活资源蕴藏在每个学生丰富的情感和活跃的思维中,需要我们用智慧挖掘。
【案例3】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教师提问: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目的是复习本单元的重点句型,也为后面的问题How did you get there?和What did you do?做铺垫。但不少教师在操练时都会遭遇尴尬,部分学生回答:I stayed at home.
T: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S: I stayed at home.
T: Oh. What did you do at home?
S: I watched TV and did homework.
T: Did you visit your grandparents?
S: Yes, I did.
T: How did you go and visit them?
...
尊重现实、还原生活,语言的交流水到渠成!与机械的问答操练相比,这样真实生活语境下的对话交流显然更走心,因为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2. 带入“生活经验”,提升教学“体验性”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开放性的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与分享平台,有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当我们和学生共情时,英语交流便赋予了灵魂与思想。
【案例4】在教学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时,我们来看这组师生问答:
T: What can you do?
S: I can speak English.
T: What can you do?
S: I can cook the meals.
如此问答多么程序化,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都会麻木疲倦。请看调整后的对话:
T: What can you do at home?
S: I can cook the meals.
T: Really? What can you cook?
S: Egg.
T: You can cook eggs?
S: Yes. I can cook eggs.
T: Do you often cook eggs for dinner?
S: No. But I often cook eggs for breakfast.
T: I guess it must be very delicious.
这时,其他学生的手高高举起。原来,学生们为完成“劳动小达人”的争章任务,正在家里做着各种各样的家务:I can cook cakes. I can clean my room... 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当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时,就走进了他们的心灵深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被激活,思如泉涌,话轮流畅,最后达到成果分享的美好境界。
三、融入“文化”资源,感受课堂“广度”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国语言学家拉多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1. 对接“国际文化”,开拓教学“世界性”
英语是一种世界性语言,英语教学要让学生站在世界立场和视角来习得这种语言。而文化的教学,教师更多的时候会以灌输的形式,包括教师英文翻译的形式教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结果往往是学生听过就忘。反之,教师若能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发现,那么效果可能会事半功倍。
【案例5】四年级下册Unit 3 Weather B Lets learn主要教学内容是播报世界天气,课文中出现五个城市和国家名。教师请学生上台指出Singapore和 Moscow的位置,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了解城市和国家的地理位置;教学Beijing和Sydney两个词后,将两个城市的天气情况作对比,并询问Why are they so different?学生自主思考,了解地理位置对天气的影响;而在教学地名Moscow, Singapore时,教师让学生听音猜词:Do you know its Chinese name?由于这些地名是音译而来,不少学生能直接说出中文名字,学生自主发现了中英文之间的趣味关联!
不同的呈现方式自然渗透了世界地理、文化知识,这就是了解世界最直接的资源!在这一课中,教师让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了世界知识;让学生倾听典型地名单词发音,自主发现英语的音译规律,这就是教学的生长点,使学生对接国际文化的契机。
2. 挖掘“本土文化”,浓郁教学“地方性”
《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总目标指出:我们要“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
【案例6】以三年级下册Unit 3 Part B Start to read为例,我们在“读前”利用当地河上镇龙灯展的视频渲染气氛,在“读中”,以元宵节灯谜文化为主线,设计了以下环节:(1)看图谈图、铺垫灯谜:利用giraffe, pig, monkey, panda, elephant等动物灯展的图片,看图谈图,引出元宵节灯文化;(2)粗略读图、出現灯谜:借元宵节灯文化呈现书本灯谜,进行图文配对,引导学生掌握找关键词的阅读技巧;(3)精细读图、完善灯谜:教师以mouse为例做完善灯谜的示范,然后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完善其余三个灯谜。
本课以“猜灯谜”为明线,以描述动物的语言训练为暗线,将本土文化和外国文化渗透于语言学习之中,学生在猜灯谜、读灯谜、编灯谜的过程中体验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的灯谜文化,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魅力,更觉得英语学习其乐无穷。本案例与《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165页的教学案例的理念不谋而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学资源无处不在。只要做教学的有心人,我们就能开发和利用更多的英语教学资源,比如作业资源、媒体资源、现场资源等。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围绕教学目标的落实,抓取有用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定能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