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秀华
自然材料具有多样性特点,能让幼儿的创作需求得到满足,也有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提高,帮助幼儿对自然以及世界产生更好的认知,促进幼儿美术素养的增强,为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为增强美术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加强对自然材料的利用,结合活动内容,有针对性地投放自然材料,保证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创新思维越来越强。在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时,投放适量的自然材料,有助于幼儿参与活动主动性的提升,帮助幼儿通过活动提高动手能力,有利于幼儿美术综合能力的增强。为提高幼儿园美术活动质量,教师在教学期间,应该加强对自然材料的利用,同时将教学的内容作为基础,科学地对自然材料进行投放。同时从幼儿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等层面考量,合理利用自然材料,让自然材料的作用充分发挥。
一、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自然材料投放及利用现状
(一)材料运用过于泛滥
自然材料是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工具,通过对自然材料进行有效地应用能够改善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现状,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因此很多教师认识到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在自然材料多样性方面开始加大应用力度,多样化的自然材料虽然可以拓展幼儿的学习视野,但是幼儿也很容易被丰富多彩的自然材料所吸引,无法集中注意力,美术活动的效果难以保障。另外,部分教师缺乏对自然材料的认识,认为只要将自然材料应用到美术活动中就可以提高美术活动的效果,所以也会存在滥用自然材料的现象,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在今后开展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自然材料与具体美术活动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自然材料的使用效率。
(二)材料运用过于精致
教师精致地应用自然材料,可以充分发挥自然材料的作用,使幼儿全身心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教师运用自然材料过于精致,幼儿在短时间内可以集中目光,但是没一会儿的时间就不想再玩了,其主要原因是幼儿缺乏创造性。自然材料运用过于精致也会削弱幼儿的创造力,不利于其发挥创造性进行二次加工。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自然材料应用的精细程度,适当地给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这样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保障自然材料投放的精致性对于幼儿成长来说是必要的,但是在今后的教育中,教师要控制自然材料投放精致性的程度,促使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
(三)材料运用缺乏层次性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对于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幼儿的成长环境、教育环境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如果教师采用统一的标准给幼儿呈现自然材料,那么很容易忽视幼儿之间的不同。但是据相关的调查显示,目前很多教师在投放自然材料时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忽视了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降低了自然材料的应用效果,不利于幼儿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将自然材料分成不同的层次,给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自然材料。
(四)教师对自然材料认识不充分
意识是指导行为的重要条件,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对于教学工作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缺乏对自然材料的认识,就会导致自然材料无法更好地在美术活动中应用,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在组织开展美术活动中缺乏对自然材料的认知,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目前的美术活动已经可以满足幼儿成长的需求,不需要再尝试其他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自然材料的应用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见到效果,而且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错误的认知影响了自然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自然材料投放原则
(一)安全性与合理性原则
幼儿阶段的孩子缺乏安全意识,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在投放自然材料时要保障幼儿的安全性,综合对自然材料投放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避免幼儿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存在不安全因素,从而降低幼儿的活动参与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美术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教師还应该注意遵循合理性原则,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自然材料,促进自然材料作用的发挥。比如,在进行自然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教师要对自然材料进行分类,为了让每一个幼儿都明确自然材料的使用方式,可以备注相关的图片和画面,同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例如,要求幼儿在利用废旧玻璃、玫瑰花等物品时要做好防护工作,必要时可以戴手套,不要将材料放入嘴中,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美术活动,这样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和图片的引导下加强对自然材料的应用,从而避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中的潜在风险。保障安全性是教师开展幼儿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和利用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自然材料会不会对幼儿的身心造成不利的影响,避免因为自然材料投放不佳降低幼儿的学习效果,同时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趣味性与启发性原则
幼儿阶段的孩子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希望在大自然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在应用自然材料时也应该坚持趣味性和启发性原则,保障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可以有所收获,有所启发。因此,教师应该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幼儿群体感兴趣的事物和点,这样可以为幼儿参与美术活动创造条件。幼儿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有必要探索加强对自然材料的研究,使自然材料在运用中对幼儿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幼儿可以收获更多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针对性及计划性原则
任何一项活动的成功开展都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计划性,针对性可以保障幼儿自然材料投放的科学性和高效性,计划性可以为今后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针对性方面,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小班幼儿的特点,为其提供一些便于取放、体积较大的自然材料,训练幼儿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大班幼儿的特点,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明显提升,敏捷性也明显增强,因此,在自然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幼儿敏捷性和动手能力的训练,为其尽可能提供一些具有多样性和精密性特点的材料。在计划性方面,教师应该根据美术活动的实施目标目的确定更加自然的材料投放计划,保障自然材料能够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幼儿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强化对自然资源种类的挖掘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材料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幼儿学习期间不可缺少的关键工具,可以为美术活动的实施提供物质基础材料,对幼儿发展和学习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应该明确自然材料的作用和价值,对不同种类合理划分,让材料更好地在美术活动中得以应用。在美术活动中,利用多种材料,不仅可以让活动呈现多元化特点,也能让幼儿的动手需求得到满足,有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在收集自然材料期间,教师可以利用互动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在进行材料收集时,为确保幼儿参与主动性的提高,教师要将材料的作用介绍给幼儿,确保幼儿在后续进行材料收集时,能有意识地分类和筛选。
比如,教师在组织幼儿参与美术活动时,首先要深入分析各类材料的性质与特点,合理对材料进行分类,诸如花草树木类、农作物类、自然环境类等。教师可以根据自然材料的种类,适当地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保证幼儿能将精力放在活动上,诸如:“小朋友们,你们谁知道农作物类中的自然材料有哪些?花草树木类中有哪些属于自然材料?自然环境类中有哪些属于自然材料?”在问题的逐步引导及教师的带领下,幼儿会对各种自然材料有明确的认知和理解,知道稻草、黄豆、玉米是农作物类中的自然材料,花草树木类中的树叶等是常见的自然材料,沙子、石头等是自然环境类中的自然材料,但采用何種材料开展美术活动,还需要根据不同活动的不同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投放和使用,教师也要从幼儿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尽最大可能满足幼儿的需求,保证幼儿不会在参与美术活动时产生抵触心理。在活动中教师要对幼儿在活动期间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明确幼儿在自然活动中缺少的材料,参考记录后合理投放。此外,教师也要密切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利用自然材料将单一的游戏形式转变为多元化玩法。
四、强化对自然资源特性的运用
在自然界中有非常多的资源,是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的契机,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丰富的自然材料除了能为幼儿提供更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之外,也能让幼儿的视野得到进一步拓宽,有利于幼儿美术活动参与积极性的调动。在开展美术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强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结合资源的特性,有侧重点地加以利用。当然,教师也可以对活动进行适当延伸,从室内转向室外,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
比如,教师在开展“美丽的春天”教学活动时,组织幼儿到户外感受春天,幼儿通过亲身接触、观察、欣赏,会对春天有不一样的感受和认识。再比如,在主题为“小叶子”的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叶子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在自然材料应用期间,很多材料并不能直接制成美术作品,诸如石头、松果等,需要通过一系列加工,因此教师在幼儿周末休息时,可以带领幼儿到公园捡石头、树枝等,之后让幼儿通过触摸感受石头、树枝的特点和性质,随后借助问题对幼儿引导:小朋友们,你们手中的石头(树枝)是什么形状的?可不可以根据形状将石头变成不同的样子呢?也可以让幼儿联想一下找到的物体像什么?可以变换成哪些东西呢?通过不断地引导,幼儿会积极地进行表达和阐述,会欣喜地告诉教师自己找到的东西像什么,诸如像一个Y(一根树枝),有的幼儿会告诉教师自己找到的树叶像一把扇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可以在自由广阔的大自然里畅享游玩,有利于手工制作活动的开展,更能够提升幼儿的整体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五、将自然材料与幼儿区域活动融合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区域活动,能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让幼儿在操作时便会有更多的资源支撑,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增强大有裨益。在美术活动实施阶段,依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每个区域投入适量的自然材料,诸如绘画区、泥工区等,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分类,将自然材料投放到适当区域,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参与主动性。
比如,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期间,可以让幼儿到花园中捡花朵,动手组合收集到的小花,并插在瓶子中,形成各种漂亮的插花;也可以让幼儿将小花制作成手链;还可以让幼儿将小草剪成不同的形状,最后在卡纸上粘贴,形成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手工作品。在泥工区,教师可以让幼儿制作“小娃娃”,胳膊用树枝代替,芦苇做成头发,绿豆代替眼睛和鼻子。通过对这种方式的应用,幼儿在创作期间,想象力会大大提高,动手以及创新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综合而言,在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合理投放和利用自然材料,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美术操作能力,也有助于幼儿美术素养的提高,对幼儿今后发展及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为了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对自然材料投放和应用时,应该尽量让材料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贴近,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保证幼儿可以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对自然材料的利用,让幼儿拓宽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体系,为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